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扎根八桂大地 培育国家栋梁·广西民族大学建校70周年
我们的校园 共有的家园——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侧记
发布日期:2022-08-01

黄花怒放诗千树,彩蝶知音韵九春。

2022年初春时节,黄花风铃木在广西民族大学校园如期绽放。这种花的花语为“感谢”,寓意感恩、祝福。在7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借花寄情,摇曳的风铃木送来了各族校友对母校的深情问候与祝福。

建校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民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勇于探索、与时俱进,持续发掘资源优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贯穿教育始终、辐射到课堂内外,不断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广西民大、广西民大预科教育学院相继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广西民大民族博物馆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从建校之初开设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课程,到入选第一批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从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到启动“暑期大走访”等社会实践活动……广西民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涵不断丰富、范围持续拓展,成效更加显著,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进步蔚然成风。


民族团结的“亮丽名片”

咚!咚!咚!咚!呲咚哒咚呲咚哒!鼓声时而激昂,时而婉转。鼓音未落,舞者步履轻盈地聚拢在舞台中央,尽显风情,展现了各族儿女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这是2021年广西民大“壮族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文体联欢活动上的精彩表演。

2021年是建党百年华诞,广西民大的“壮族三月三”联欢活动也迎来第十个年头。此次系列活动既深情讴歌了百年来党的光辉历程,又生动呈现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时代风貌。优美的歌曲《三月三》、被誉为刺绣“活化石”的水族马尾绣、栩栩如生的京族木雕、彰显团结协作精神的传统体育项目“大象拔河”……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各族师生积极参与。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弘扬“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广西民大将国情、区情、校情结合起来,立足校园文化建设,以“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侗族冬节、苗族苗年、京族哈节等各民族节庆为契机,组织开展嘉年华、趣味游园、民间工艺品展销、手工艺品创作大赛、民族风情展等系列体验活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月活动,打造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亮丽名片。

与此同时,“民艺小站”、家乡风情摄影展、民族工艺品设计制作大赛、民族团结知识竞赛、非遗学堂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同样精彩纷呈。以文化人,凝心聚力。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一幅民族团结、和谐交融的多彩画卷在相思湖畔铺展开来。

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广西民大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月走出校园,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当中。近10年来,学校组织超过700支社会实践团队、近20000名学生走进城乡基层,开展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等为内容的“三下乡”,以及“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团区委大中学生“1+1”暑期挂职实习和“百县千村大走访”暑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大课堂中,各族青年学子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时代伟力,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2021年暑假,“风华政茂”社会调研活动团队来到广西合山市洛满村调研。极大改善的基础设施、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生活,以及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 跟党走”的坚强信念,都极大激励着团队成员。在同校友、洛满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国富座谈时,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努力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播撒爱我中华种子的“宝藏博物馆”

“在民族博物馆里,我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2021年5月,广西民大人工智能学院组织学生参观了学校民族博物馆。这个活动也是民大学子的“必修课”。通过这堂课,在感受中华文化无穷魅力的同时,也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播撒进每个人心间。

知来路方知去处,晓历史方通未来。如今,学校民族博物馆正充分发挥积极引导全校师生树立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广西民大民族博物馆的馆藏资源丰富,从有“岭南第一唐碑”之称的《六合坚固大宅颂》、《智城碑》拓本,到八桂大地上少数民族寄托美好期望的古老铜鼓……有关广西各民族的珍贵文物资料达2000多件。这些年来,广西民大借助博物馆这一平台,深入挖掘藏品资源,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通过文物展览、科普教育、宣传、研究等方式,让一个个彰显深厚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起来,引导各族师生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随着时代发展,博物馆的收藏、研究、教育三大基本功能中,浸润人心的文化育人作用日益凸显。”博物馆馆长滕兰花说。近年来,除藏品外,博物馆着力发挥文化教学和实践功能,特别是通过开展系列民族文化实践教学课堂,极大地拓展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平台。

2018年,来自百色的自治区级瑶绣代表性传承人李明章和柳州市苗绣代表性传承人唐巧英应邀到博物馆进行实践教学。包括30多名泰国、越南留学生在内的数百名学生,一起进行了现场观摩。

此次实践教学,是博物馆开展“博览·华风桂韵”民族文化科普育人系列活动的一部分。2015年以来,民族博物馆结合每年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以及各民族传统节日等,通过文物展示、艺术表演、传统技艺体验与互动、户外游学、学术讲座等形式,先后开展60多场次文化传承发展主题活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讲述文物的故事,让师生们更加深切地理解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的深刻内涵。”滕兰花深有感触地说。

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广西民大民族博物馆与面向东盟人才培养成果展、校史展组成的博物馆群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成为广西高校唯一入选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广西民大不断推陈出新,在完善和发展民族博物馆的同时,2019年语言博物馆正式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平台得到进一步拓展。

语言文字是载体、桥梁、纽带和钥匙,发挥着增进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在广西民大语言博物馆中,各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具书、教科书整齐排列,普通话录音设备齐全,民族团结主题宣传片滚动播放……“语言博物馆要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贡献更大的力量。”博物馆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

漫步校园,70 年峥嵘岁月被镌刻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为追忆流金岁月,传承文化基因,进一步激发师生们知校爱校、兴校荣校的热情。如今,学校新的校史馆正在火热建设中。这个校史馆将全面展示学校与党和国家、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为民族地区、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辉煌历史和卓越成就。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它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广西民大正不断放大博物馆的力量,搭建起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强大平台。


入脑入心的民族团结“精品课”

在广西民大,有这么一堂课,教室内经常是座无虚席,被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必修课”,这就是公共必修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该课程已经连续开设60多年,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不断丰富内涵,在教学内容本土化、教学过程生活化和育人目标现代化的“三化改革”创新实践中,先后荣获教育部质量工程中的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创造了“5G”(五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亮眼成绩。

广西民大始终将课堂教育教学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始终。

“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你拿竹篙我拿桨,随你撑到哪条河!”以轻松、愉快的刘三姐山歌开场,气氛轻松活泼,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学科带头人龚永辉教授的课堂,总能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通过长期实践,老师们摸索出了以“习、研、演、练、情、趣、励、合”为内核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大家一起交流,氛围特别好。”“虽然是通识必修课,但通过灵活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学们纷纷分享学习体会和感悟,展现了教学的良好成果。

2021年,随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龚永辉教授及其教学团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教材内容更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学习首先要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龚教授介绍说。

为适应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新形势,广西民大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推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微课堂。线上线下课堂和网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也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也纷纷加入进来,使学校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拓展,交织出网上网下同心圆。

与此同时,广西民大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或通识通选课,凭借学校民族学、人类学特色学科优势,推动民族学、民族理论与政策等系列特色课程持续发展,进一步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共识。

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广西民大艺术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三全育人”总体要求,探索艺术与思政携手,创新思路,打造品牌,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

2018年舞蹈系教师合作编创的民族韵律操《爱我中华》,将少数民族的舞蹈与汉族古典舞相融合;演唱作品《瑶山党支部》将大山深处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唱给全国人民听;《党似春风暖心窝》表达了广西各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与热爱……师生们通过参与创作这些优秀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责任与担当、爱与感恩。

2021年6月28日,广西民大艺术学院的158名学生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201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壮美广西”游行彩车上也出现了广西民大学生的身影……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更加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当前,广西民大正着力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往实里抓、往细里做,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必将在校园内外、八桂大地常开长盛!

美丽的校园,共有的家园。



责编:刘雅

流程 制作:王怡凡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