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以“首善之为” 打造新时代民族工作“首善之区”
发布日期:2023-01-07

北京市文联组织首都艺术家赴玉树州开展文化慰问演出活动.jpg

北京市组织首都艺术家赴青海省玉树州开展文化慰问演出活动


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典型缩影,北京一直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良好形象。


从全力做好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服务保障工作,到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从加快蒙藏学校旧址保护修缮,到在博物馆率先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到乡村振兴改革措施在民族乡村的先行先试……首都各族儿女团结一心,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当前,北京市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同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坚持首善标准,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城市建设,朝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首善之区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基地阔步向前。


多措并举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今年6月,北京市举办的“石榴花开美京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报设计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期间,网友们争相投稿,尽管题材、内容、风格各异,但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首都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北京市以坚定“五个认同”为抓手,在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宣传等多个层面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


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内容和教学大纲,纳入干部教育在线课程体系。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通过开展大讲堂、组织培训轮训,为新任职干部以及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干部进行授课辅导,共计组织30余批次培训,近4000名干部参加学习。


积极推进全市大中小学全方位、浸润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实施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就餐及一体化管理。率先研究制定中小学24个学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做到可操作、可评价。


实施北京市民族宗教领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着力构建“报、网、端、微、屏”一体的“互联网+民族团结”宣传矩阵,形成上下互动、横向联系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信息工作格局。面向全市分两批次发放主题宣传海报7万余份,全市户外地标大屏及6000余块楼宇电视宣传主题主线,在“学习强国”平台开通“荟萃56”强国号,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知识问答,点击量近43万人次,参与答题4万余人。组织“一家亲一首歌”全民网络传唱活动,总浏览量达74万人次。


积极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出依文集团、燕京八绝博物馆等一批市级教育实践基地;成功举办在博物馆率先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部署会,31家博物馆列入首批教育实践基地计划名单。


I虂o虄脼卤.jpg

全力服务好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等各项工作


发挥优势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爸爸,快打卡,看看今天能学到哪些关于民族团结的知识!”落日熔金的护城河畔,小姐妹俩正急切催促着爸爸李睿解锁“56民族团结跑”活动的最后一次闯关互动。当答案揭晓,姐姐一脸不舍:“如果团结跑能和暑假一起,永远不结束,那该多好啊!”


今年7月,“56民族团结跑”活动正式上线。参赛选手可以完成56公里跑距或跑出“5”“6”图案的运动轨迹,并通过闯关游戏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整场活动共有15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2800余人参赛,总跑量超过47万公里。


这项活动是北京市发挥首都区位优势、教育高地优势、文化资源密集优势和各民族汇聚优势,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连续承办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推出歌舞剧《五星出东方》《冰山上的来客》《天路》等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每年举办节庆联谊活动近百场,引导各民族“唱在一起、跳在一起、心在一起”,共同过好“我们的节日”。连续举办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累计展映400余部电影,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光影纽带。依托全市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和各区重点文化建设品牌,布局民族文化繁荣发展项目,支持北京工美集团等企业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技艺,凸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借力北京冬奥会,积极推广冰蹴球、冰嬉、冰上陀螺等少数民族传统冰雪项目,举办大众冰雪公开赛冰蹴球比赛、“冰雪运动进校园”普及培训等活动,制作《北京民族体育冰雪运动》《冰雪校园民族健身操》等精品微视频,录制“冬奥推广曲”专题MV,为北京冬奥会营造热烈氛围。推动民族健身操等民族文化体育项目进入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民族体育知识问答等“云”活动,增进各族群众对传统体育的了解。


互嵌发展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暑假,来自新疆、内蒙古、北京的201名各族青少年共同参加了为期10天的边疆民族地区各族青少年北京夏令营活动。10天里,他们同吃同住同活动,一同参观、访学,心手相牵、其乐融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来自北京市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张馨允讲述了同宿舍营员的故事。“小伙伴分别来自汉、蒙古、布依、彝等民族,汉族伙伴介绍了‘闹元宵’,布依族伙伴分享了‘三月三’,蒙古族伙伴讲解了‘那达慕’,我也给他们推介了彝族的‘火把节’。”张馨允说,“当各民族营员伙伴手拉手的时候,像极了开学第一课那幅展现民族团结的画!”


北京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56个民族成份齐全,全市现有常住少数民族人口80.1万人,占总人口的4.1%。各民群众分布于各行各业,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深化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积极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涵,制定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活动和“六大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打造“5·6”民族团结日、“石榴花开美北京城”等全市品牌及“和合社区”“民族团结惠”“民族团结大篷车”等基层微品牌。因地制宜推出涵盖影视、民族服饰文化、书画、歌曲、传统体育等内容的“线上+线下”活动,20万群众参与其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27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8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


作为少数民族散杂居社区,西城区德胜街道安德路北民族团结社区(以下简称安北社区)居住着10多个民族的群众。每年岁末,社区的各族居民都会齐聚一堂,共同庆贺新年。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炒年糕等多种传统美食齐上桌,伴随着民族歌舞、相声小品演出,欢声笑语不断。


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在北京,像安北社区这样的和谐社区还有很多。北京市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民族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积极推进全方位互嵌式融居,引导各族居民共同居住在同一小区、同一楼宇、同一单元。以抓基层打基础为着力点,组织全市社区(村)开展“三交三好”活动。如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感到非常幸福。


促进发展 乡村振兴和支援合作取得新成效

10月,在北京的最北端,有着“北极村”之称的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以下简称喇叭沟门乡)迎来了最美季节。目之所及,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宛如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喇叭沟门乡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载体,深入打造特色文旅精品产业带。仅今年国庆假期,原始森林公园景区就吸引8万余名游客。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距离景区10公里的中榆树店村也发展起了民宿经济,全村旅游收入跃升至百万元,村民们真正走上了生态致富路。


北京有5个民族乡,114个民族村。近年来,北京市民族宗教委、市财政局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示范乡、示范带建设发展”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资金扶持范围,每年安排48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业农村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项目,撬动各类资金超过5亿元,支持民族乡按照增进共同性方向推进民族特色村镇优先升级。编制实施《京韵满乡民族团结文旅精品示范带专项规划(2020—2025年)》,全力建设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和北京样板。


“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这面国旗曾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如今它承载着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对新疆和田人民的情谊来到了大家眼前。”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一面巨幅国旗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孩子们。3月12日,北京援疆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基地启动仪式在新疆和田举行,成为北京市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举措。


北京市深入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从市、区两级先后选派干部人才8298人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81亿多元,实施项目7879个,帮助73个受援旗县全部摘帽、200.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交出了脱贫攻坚的首善答卷。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北京这片热土上,各族干部群众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首善标准,突出首都特色,筑牢思想根基,有形有感有效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城市,不断推进新时代首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京华大地。


西藏文化博物馆“童心永向党,喜迎二十大”少年儿童书画作品展 西藏文化博物馆供图.jpg

北京市民宗委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联合举办“童心永向党 喜迎二十大”少年儿童书画作品展



作者:本刊综合报道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11期

编辑:江凌 金向德 张昀竹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