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我的家乡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镇,地处于终年温暖湿润的淮河平原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芳草鲜美,虾跃鱼肥,春日小雨润如酥油,夏时夜色凉如清水,秋季熏风吹拂田间金禾,严冬时节家家围坐火炉前,观赏漫天大雪,共颂时祺。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好风好雨好时节的梦里徽州。
十年前,我收到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后,去往距离家乡几十里远的阜阳市求学,从此成为“异乡人”。家乡的四季曾见证我的成长,自高中离家以后,我又经历了高考和考研等求学经历,如今来到了五省通衢的武汉,大多只有寒暑假才回到家乡。虽然不能时时相见,但我的心始终与家乡连在一起。
浮云游子意,从一个遥远的地方到另一个遥远的地方,来了又走,去了再回。
犹记得我13岁独自坐车去城里上学的时候,镇上只有一个用纸牌子提示车辆停站的标识,来来往往的客车和货车根据各自的目的地划好区块排队停留。从阚疃镇到我上学的阜阳市,往返客车一天只有两班,时间是早上六点和下午一点。清晨的早班客车,主要是当地去阜阳批发进货的小商贩,他们需要赶在八点前到达当地批发市场。这种客车没有空调,两个可以摇头的风扇,不知疲倦地转动着。在夏日炎炎中,声声入耳的只有蝉声、风扇声和同行乘客的鼾声,阳光充斥着车厢。客车在颠簸的土路上一摇一摆地驶过,扬起身后的泥土轻尘。
直到我大学本科放暑假回家时,我从县城的客运站转车回小镇,发现家乡早已有了新的车站和崭新客车。新车站由红色的铁栅栏围着,站内秩序井然地停放着排队发车的城乡公交。过去一天两班的客车已由新的城乡公交所取代,每十五分钟便会发一班车,从家乡小镇到县城往复,路途中有数十个定点停车站点。公交车内整洁明亮,设有空调,夏日乘车时凉爽的空气便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我坐在在城乡公交车内,看着窗外不断后移的蓝天、绿树,以及乡亲们盖起的一栋栋小楼,儿时那个熟悉的地方,早已旧貌换新颜。
城乡公交在平坦的公路上平稳前行,车窗外绿意盎然,轻车已过万重山水。
作者:张文
责编:王玉龙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