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呀小手哟……”这首家喻户晓的《小背篓》不仅是我的童年歌谣,更是许多湘西人的儿时回忆。
正如歌中所唱,我的家乡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山水秀丽的城市。如今这里,一座座桥梁跨越河流两岸,一条条道路盘旋山间,串联起一个个村落、城镇。高速公路、火车、高铁畅通无阻,一批批游客接踵而至。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西正在不断向世人展现它的魅力。
湘西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每一位辛勤的建设者,我的外祖父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名公路人,作为公路桥梁高级工程师,致力于公路桥梁建设38年,先后参与建成各种桥梁51座、公路800余公里。在我的记忆中,每当和外祖父一起走在他铺筑的路上,看着眼前车水马龙的景象,他总会欣慰地笑起来,像个孩子似的。
修了这么多条路,最让外祖父引以为傲的就是矮寨盘山公路。矮寨盘山公路修建于抗日战争时期,是湘川公路的咽喉要道。长达6公里的矮寨盘山公路建于几近垂直的山坡上,数截路面几乎平行、上下重叠,车辆行驶到上下两条公路的连接处需要180度大转弯,人称“矮寨坡天险”。直至今日,手持工具、脚踩石块、抬头望天的“开路先锋”,始终成为公路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铜像下的石墩上篆刻着“爱路敬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湘路精神,始终激励着湘西公路人克己奉公、不怕困难、奋勇争先。
如今,矮寨盘山公路已经焕然一新,2014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最美公路”。每天都有不少人开车来到这里,体验“天路”之险。2021年,我随二舅驾车走过这条公路。一路上看着窗外,不由得想起外祖父曾经跟我说的那句话,“我永远为参与过矮寨盘山公路建设而感到无比自豪”。正是像外祖父这样一代代公路人,用情怀和汗水,铺就了今日的大道通途。2020年7月31日晚,矮寨盘山公路举行了开灯仪式,从此,夜间行驶过这条路的人们一样可以欣赏别样的美景,矮寨盘山公路又增添了一份新光彩。
如果说矮寨盘山公路承载了沉甸甸的历史记忆,那么高铁则描绘着今日的美好画卷。2021年12月6日7时50分,从张家界西站开出的G9693次列车标志着“张吉怀”高铁成功开通运营,湘西州实现了快速通达、旅游致富、融入世界的“高铁梦”。
记得以前中学求学时,每次往返长沙和吉首之间,都要走4、5个小时的高速公路。而每次出行,恰好都是车流量最大的时候,堵车便成了家常便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国庆节假期回家,我们晚上7点就出发了,结果一直在高速堵到天明。高铁开通后,从吉首到长沙只需要两个小时,堵车的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这趟“最美高铁”的开通,不仅便利了交通,也进一步促进了各地、各民族的交流往来。还记得我表姐之前发的一条朋友圈,当时姐夫在长沙出差,回来时从长沙给她带了小龙虾。坐高铁回到家里,小龙虾依旧是热的,味道鲜爽。表姐觉得特别幸福,足不出户就能吃到省城的美食,当即在朋友圈为高铁“点赞”。
“张吉怀”高铁更为地区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开通后的首个周末,凤凰古城、德夯苗寨、红石林等景区客流量大增。高铁开通“满月”之日,来湘西州旅行的客流同比增长了36%。
湘西是我挚爱的家乡,这里也是很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在交通发展迅速变迁的时代,湘西独有的山水、小桥、吊脚楼、树木、雾岚、美食等呈现在更多世人面前。无论是矮寨盘山公路还是“张吉怀”高铁,都是湘西州合作共赢、示范带动的“中西部地区崛起路”。如今的湘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进,正如歌曲《好日子》里唱的那样“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今后,开放发展的大门越开越宽敞的湘西,必将在新时代征程书写更美好的华章。
作者:尚凡钰
责编:张伟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