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报道
江西赣州市:壮大专职管理队伍 提升社区管理成效
2023-01-13 16:08


江西省赣州市建成334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搬迁安置 群众17785 户73918 人, 占全省搬迁人口55.2%。赣州市高度重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积极建设安置社区专职管理队伍,创新人才管理考核规范,激发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工作动力,提升易地搬迁社区管理成效。


严把招聘入口,多层级管理,提高队伍质量

赣州市严格把控招聘条件,把“信念坚定讲政治、中专以上 懂电脑、年轻干练肯吃苦、担当负责有原则”作为必要条件,优先招聘搬迁群众中符合条件的人员,以便深入群众收集诉求,及时把握社区治理动态。对于招聘的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设立3个月试用期,期满考察合格后予以正式聘用。其次,分市、县、区三个层级对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管理:市级层面由赣州市乡村振兴局每半年举办一次现场交流会暨业务培训会,督促指导各区县相互学习交流;县级层面明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职责,制定职责清单和工作任务;乡镇层面将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与村干部进行同步管理,周末和节假日进行轮换值班。三个层级共同管理,确保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更高、业务水平更好、工作方法更活、办事能力更强。


专人专职专岗,权责明确,确保工作成效

赣州市根据安置社区搬迁人口规模,因点施策配置专职管理 人员数量,通过专人专职专岗,确保每个安置点都有管理队伍,真正做到管理全覆盖、后续扶持工作无死角。

一是定“专人”。赣州市334个集中安置社区全部落实领导挂点制, 由迁入地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担任“点长”,并要求每个“点长”每月至少到所在安置社区调研指导2次。“点长”带领组织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驻社区帮扶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开展每月回访,将走访情况收集汇总后集中研判,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配“专职”。根据安置社区的人口数量,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其中,安置人口在200人以上的安置社区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2名,800人以上的安置社区配备2-3名。目前,赣州市102个200人以上的安置社区已配备到位98名专职管理人员,解决了社区管理人员因年纪较大、精力分散而导致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较弱的问题。

三是设“专岗”。所有安置社区面向搬迁群众按需求设立公益性岗位,负责管理安置社区。200人以下的安置社区由所在乡(镇)、村级管理的同时,另行聘用专职管理人员。据统计,赣州市2022 年计划聘用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286名,截至目前已聘用74名。


三类资金来源,保障待遇,激发工作动力

赣州市保障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激发干事热情活力。

一是财政预算支持。专职管理人员工资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享受一般村干部同等工资待遇。目前,赣州市已有11个区县落实此项工作,大大缓解了乡(镇) 、村两级财政的压力。

二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衔接资金)列支, 包括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补助资金。赣州市将安置社区聘请的其他公共服务岗位统一纳入公益岗位,人员工资可以从县级配套衔接资金中列支。目前,已有4个区县落实到位,帮助基层政府开辟了衔接资金使用的新路径。

三是集体经济补充。支持安置人口200人以上的安置社区通过帮扶车间、产业基地、出租门面库房等方法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提高管理人员工资待遇,探索实现安置社区集体经济自给自足。


三重考核机制,外部监管,提升工作水平

赣州市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采用“乡镇+部门+群众”的三重考核机制。将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与村干部一并列入年度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发放绩效工资,调动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级乡村振兴部门对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开展年度考核,对于考核结果为“好”的人员进行表彰,考核结果为“差”的予以通报或辞换,形成“优秀者升、平庸者下”的良性流动机制。对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开展群众评议考核,将搬迁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作为衡量标尺,更换评议不合格的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培养和提升安置社区专职管理人员的为民情怀和服务宗旨意识。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韩东峻





出版号:CN11—4606/C 京ICP备15020131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63号   监督举报电话:010-58130834  举报邮箱:zgmz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