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自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以来,累计搬迁7.4万户35.3万人,占四川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的25.6%,新建集中安置点1468个,安置群众26.3万人。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曾经是阻挠搬迁群众生活发展的桎梏。为巩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凉山州将移风易俗作为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纳入到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形成“州级引领、县级推动、社区落实”三级联动治理格局,让搬迁群众挪穷窝、拔穷根、讲文明、树新风。
一、州级引领,全局视野一盘棋
为有效防止搬迁群众因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原因返贫,改善搬迁群众精神风貌,凉山州立足依法治州,于2022年5月1日发布《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是四川省首部移风易俗领域法规,为全州移风易俗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实现移风易俗工作法治化、常态化、规范化。
(一)线上线下汇聚民智民意。一是召开立法听证会,在立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讨论《条例(草案草拟稿)》后,向社会公开发布公告并组织召开立法听证会,征集工作性建议14条,具体修改建议57条。二是线上公开征求立法建议,立法领导小组将《条例(草案)》全文在州人民政府、州司法局等网站上发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建议。从立法提议到《条例》颁布,立法小组共收到建议341条,采纳建议156条。
(二)精准聚焦“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条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凉山实际,明确作出“移风易俗工作应区分优良风俗与陈规陋习,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规定。《条例》共设五章、五十条,对3大类(新旧陋习、文明乡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方面(婚丧、殡葬、个人卫生及文明、内生动力等)60多个具体问题(天价彩礼、厚养薄葬、封建迷信等)进行规范。
二、县级推动,承上启下建机制
凉山州各市、县以《条例》为纲领,积极探索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机制,为各安置点移风易俗工作有序推进提供机制保障。
(一)构建有效宣传机制。一是开展评比活动,在安置点常态化开展“最美母亲”“洁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张榜公示宣传先进事迹。二是整合利用媒体资源,实现人群全覆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手册、党报党刊、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快手APP、抖音APP等媒体平台,每月推出深化移风易俗专题、发布“红黑榜”正反典型案例。三是进行实地宣讲,组织联系县领导、安置社区党委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深入安置社区、学校、企业等,以院坝座谈、巡回宣讲、入户讲解、广播宣传等方式开展宣讲,在全社会营造冲破愚昧枷锁、摒弃陈规陋习的浓厚氛围。
搬迁群众学习《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手册》
(二)建立全面考核机制。一是明确第一责任人,各市、县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到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考核内容,明确县、乡(镇)、村(社区)“一把手”是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形成“县委、县政府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设置指标、合理分配权重、差异化管理,充分发挥目标绩效考核、党风廉政考核和纪检监察业务考核等“指挥棒”作用。三是开展实地考核,结合平时表现、专项工作、调研督查等,客观公正、深入全面地考核,杜绝“拍脑袋打分、凭印象给分”。
金阳县开展党员干部带头抵制高价彩礼移风易俗工作部署会
(三)健全完善问责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由纪委监委牵头的联合执法机制,对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新风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对违反《条例》规定的移风易俗违法违规行为及典型案例通过“三微一网一端”公开曝光。二是开展《移风易俗承诺书》签订活动,让党员干部郑重承诺自觉在抵制婚丧高额礼金、奢侈婚礼和铺张浪费等方面作出表率;三是扎紧“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制度笼子,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对违反《条例》规定的公职人员及搬迁群众依法依纪作出处罚。
三、社区落实,具体执行设专班
为强化条例执行落地,各个安置社区设立专人专班,为移风易俗工作具体落实提供组织与人员保障,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例如金阳县天地坝东山搬迁社区采取以下措施,为移风易俗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统领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专班与红白理事会,指导安置社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小组由社区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社区党委委员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负责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材料搜集、处理等日常工作。此外,由8名党支部书记任小组成员,对社区39栋楼房安置群众分楼栋管理。
二是设立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专班,主要负责治理社区中存在的高价彩礼问题,带头签署《东山社区居民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承诺书》,促进安置点居民自治组织和搬迁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理解与配合。
东山社区党员干部带头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
三是成立安置社区红白理事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天地坝镇东山社区红白理事会章程》,确定各婚丧事宜标准,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红白理事会由群众民主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和理事可由当地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乡贤、“德古”、致富带头人担任(设会长1人,副会长1人,理事5人),主要负责婚丧服务,指导群众做好婚丧事宜报备登记,纠正群众违规行为。
东山社区开展移风易俗宣讲
凉山州通过州、县、社区三级联动在安置区大力、有效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实现了让搬迁群众“搬出了穷窝窝,过上了新生活”的庄严承诺。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