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城镇化集中安置比例最高的省份,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2万人,城镇化集中安置183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寨10290个,建成安置点949个、住房46.5万套。贵州省高度重视搬迁安置区服务保障水平,通过“五个到位”持续提升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满足搬迁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等生活需求。
坚持省负总责到位,党政协同开展工作
一是高位推动落实。贵州省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深入开展,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搬迁后扶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进一步统一干部思想、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压实责任。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贵州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扩充搬迁后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成员由36个增至48个;9个市(州)、84个项目县(区)相关机构同步调整完善,形成省负总责,地方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压实工作责任。贵州省将30余个直属部门、9个市(州)和84个县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内容,明确1万人以上的安置点由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包保、1万人以下的安置点由副县级领导包保安置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工作。
坚持规划引领到位,部门配合聚力共建
一是规划引领。贵州省将易地搬迁安置区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提质工作纳入到全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10余个部门专项规划重点内容中,形成连续性、长远性、制度性的工作安排。
二是政策统筹。贵州省聚焦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共性问题,从加强配套工程管理、加快推进项目进度、严格资产管护、盘活闲置资产等方面做出安排,防止安置区“建而不管、建而不用”。
三是破解难题。贵州省制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新增住房需求保障、物业管理等专项扶持政策,有效提高了安置点社区治理水平。
坚持资金保障到位,多管齐下共谋发展
一是加大衔接资金投入。贵州省率先实现财政衔接资金下达至安置县,2021至2022年统筹中央财政衔接资金24.22亿元、2022年贵州省衔接资金2亿元支持后续扶持工作的开展。
二是引进金融资本投入。贵州省有关部门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签订协议,计划“十四五”期间投入200亿元以上用以支持后续扶持工作,目前累计投入120亿元。
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2021年,贵州省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3.47亿元、东西部协作资金20余亿元持续后续扶持工作进一步开展,着力解决地方财政困难的问题。2022年,贵州省在原有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基金的基础上,加入生态环保基金助力,为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筹措更为充足的资金。目前,贵州省易地搬迁安置点已新建、改扩建学校669所、医疗机构440所,同步建成一批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和托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安置区周边共有各类企业2533个,其中,帮扶车间1169个、工业园区企业1115个、农业园区249个,累计解决就业92万余人,占易地搬迁搬迁劳动力总数93%以上,长久以来的读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贵州省黔东南州易地扶贫安置点帮扶车间
坚持标准建设到位,三级标准强化规范
一是构建省级标准体系。贵州省制定了《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其中包含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服务保障标准子体系、服务提供标准子体系,标准体系整体包含了177项标准。
二是开展州级标准试点。黔西南州创新建立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是全国首次在易地扶贫安置点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的单位,引用各类标准近500项,制定地方标准36项。
三是尝试制定县级标准。毕节市大方县率先编制《易地扶贫搬迁党建+社区管理服务指南》《易地扶贫搬迁两带三治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指南》2个地方标准,得到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认可。
贵州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
坚持督促指导到位,三项措施保障落实
一是强化跟踪问效。贵州省将各市(州)、县(区)推进安置区公共服务等工作情况,纳入全省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实行季度、年度考核,并引入社区、居民等第三方主体进行检查,充分发挥搬迁群众的监督作用。
二是凝聚监督合力。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贵州省组织部等将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等工作内容,纳入到重点考核和监督检查的范围,同时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等工作主体列为重点督查对象。
三是开展正向激励。贵州省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意在通过最严格的监督检查和激励措施压实责任,调动工作积极性,保证政策和工作有效落实。
搬离穷窝迎来新天地,后续扶持谱写新篇章。贵州省通过坚持“五个到位”,高质量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牢牢把握易地搬迁后续发展机遇,高质量推进搬迁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探索创新全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新模式。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韩东峻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