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怡居苑社区是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占地401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建设住宅楼52栋4842套,安置搬迁群众1.3万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以来,全区把怡居苑安置社区作为易地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的重点区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多措并举,全力探索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社区新路径,实现搬迁群众权益保障新突破。
一、紧扣四个环节,构建同标同权的保障体系
忻府区紧紧扣住搭平台、建机制、用干部、出政策四个环节,保证易地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各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推动各项政策实现平稳过渡、有效衔接。一是平台搭起来。忻府区根据搬迁户“两种身份”“两种权益”,按照“迁出地重点管理村和地”、“迁入地侧重负责房和人”的思路,在怡居苑安置社区设立综合服务大厅,实现迁入地、迁出地服务无缝衔接。二是机制建起来。立足强化怡居苑安置社区后续扶持,构建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基层党组织体系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总楼长、分楼长”社区管理机构的“双五级”管理体系。三是干部用起来。按照“两优先两兼任一保障”机制,使用管理迁出村“两委”主干。从搬迁村原任村“两委”干部中,优先推荐党总支书记4名,优先选任党支部书记13名,党小组长39名,楼长35名,单元长86名,把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四是政策跟上来。为统筹“两地”、健全“双五”机制,忻府区出台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对象后续权益保障工作的1个总方案和4个配套办法,形成“1+4”政策体系,以保障搬迁群众权益为抓手,全面落实迁出地、迁入地4类23项权益,有效促进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社区生活。
怡居苑安置社区综合服务大厅
二、突出三大重点,打造同城同等的融入机制
怡居苑安置社区居民由忻府区9个脱贫乡镇搬迁群众构成,通过推进基础设施配套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规范化三大重点工作,使搬迁群众在保留迁出地原有权利的基础上,在迁入地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真正从山庄窝铺融入到城市社区。一是设施配套一体化。作为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社区,怡居苑安置社区根据城区总体布局,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完善,不仅实现水、电、路、网、气、暖、公交、广播电视“八通”,而且在容积率、绿化率、功能配套方面优于周边小区,现搬迁群众入住率已达到100%。二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医疗卫生(区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育(忻府区幼儿园、忻苗幼儿园、东街小学、秀容小学、现代双语学校、第八中学)、图书室、文化室、警务室、未成年人活动、老年人活动、超市、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全面配套。三是社会保障规范化。忻府区充分遵从搬迁群众是否转为城镇户口的意愿,多部门协同发力保证搬迁群众权益有序衔接,形成了迁入地部门(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事政务局等)与迁出地乡镇分别落实不同搬迁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户口、居住证、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的规范化体系。此外,对已经落户或办理居住证的搬迁群众,在符合政策的基础上可以逐步按安置地标准纳入低保。
怡居苑安置社区宣传栏
三、强化两项举措,融入同工同薪的就业格局
为促进搬迁群众适应由“农民”变“居民”的身份转变,忻府区强化两项举措助力搬迁群众融入迁入地就业格局。
一是打造就业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忻州古城文旅项目获批资金10.74亿元,成为怡居苑安置社区搬迁群众主要后续扶持就业创业帮扶基地。截至2022年10月,忻州古城已形成就业帮扶车间15个,就业帮扶工坊103个,农产品消费帮扶基地涉及4个乡镇15个村。此外,以忻州古城为依托和牵引,形成了一城(忻州古城)一园(禹王工业园区)一校(现代双语学校)一车间(天绿源玉米加工车间)组团式就业基地,可为13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保证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都能就近就业。二是开展就业帮扶。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为年收入低于8000元的1345名脱贫人口设置就业台账,全面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推进实施“321”就业帮扶政策(个人补贴政策3项、就业主体补助2项、职业介绍补贴1项)。目前,怡居苑安置社区搬迁群众通过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可达到2400元。
怡居苑安置社区就业基地—忻州古城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韩东峻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