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上万年的文化演进过程中,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一直进行着全面广泛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这部文化融合的伟大交响,其独特性、深刻性和持久性都是世界其他文明难以比拟的,这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先生对这一文明进程极为准确、传神的概括,在社会学、历史学、哲学上都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各民族工艺美术也十分重要。
工艺美术的起源、特征及其价值
工艺美术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迁徙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深入考察工艺美术的起源,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
一是民族耕作技术-生产制度-农业文明史。任何民族的文化体系都是由其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决定的,而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在中国这个古老农业国度,则主要是由农业的技术条件、生产方式以及制度和组织模式乃至整个农业文明的形态所决定的。
二是民族迁徙-征战-融合的进程。各民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经历,都会对其工艺美术产生影响。大量工艺美术作品,包括服装服饰、刺绣、蜡染、雕刻、舞蹈说唱艺术、建筑装饰等,都很大程度体现了本民族的历史。
三是民族信仰-心理-精神史。在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影响下,形成一个民族特殊的精神层面的活动,这就是民族文化所产生的重要的精神、心理和信仰根源。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各民族工艺美术创造形式多样、底蕴厚重,并且具备许多共同的表征:
工艺美术与大自然的物象充分融合,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并从这些自然意象中获得生生不息的美学意义,使其极富生命力和创造力;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特征,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是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独特的再现与载体;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图样、色彩、纹饰、结构、程序程式、材料等具有高度稳定性和继承性,并且在传承过程中蕴含着诸多创新的可能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是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和地理气候条件的反映;美学表现形式既包含着纯粹装饰性的内容,也包含着丰富历史性的内容,从而使其具有民族史诗的意义;具有丰沛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采用各种夸张、奔放的造型艺术,色彩强烈鲜明,风格朴拙天真,表现形式和材料丰富多样,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极为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对现代艺术、现代设计等具有丰富的启示。
作为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各民族工艺美术都具有多重价值。
历史价值——工艺美术既是民族历史的回溯和再现,也是保存民族历史的重要载体;人文价值——工艺美术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凝聚民族精神以及对后代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审美价值——工艺美术集中呈现了审美观,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象征;心理价值——工艺美术渗透进个人和群体生活各层面,是情绪情感的外显;经济价值——工艺美术产品是增加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其生产具有生生不息、永远持续的内在动力。
作为文化产业的工艺美术
探讨工艺美学的价值,不光要从精神、心理、人文的层面来理解,更要从经济层面、产业层面展开研究,这是我们当今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各民族工艺美术的有效途径,是进行活态保护的正确方法。
国家层面完善相应的保护传承机制,并推进相应的立法工作,为各民族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加强对工艺美术的学术研究,并建立专门的机构。在大中小学加强工艺美术教育,让各民族工艺美术进课堂。支持和鼓励非遗传承人推广工艺美术,加强培训、推广和宣传,建立“政府-研究机构-教育机构-企业”的互动机制。
建立相对完整的工艺美术产业形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支持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把工艺美术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鼓励建立工艺美术企业、合作社、家庭手工业作坊等。着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把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制作生产销售和宣传推广各环节融合起来。尤其要善于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社交网络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推广特色工艺美术产品,拓展国内外营销网络。工艺美术生产者应加强与其他领域生产销售商和相关行业的合作交流,从而赢得更广大市场空间。建立工匠-作坊(微型企业)-企业-大型销售商的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实现双赢。
工艺美术产业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产业组织形态。现实地看,特别是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产品的制作,主要依赖于个体工匠和家庭手工作坊这种规模较小、零散的、传统的生产组织形态。虽然其组织成本低、可信度高,但由于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往往生产成本高,市场营销难度大,市场价格谈判力和市场竞争力比较差,对于传承发展的推动力也有限。要大力推广新的工艺美术生产组织形态,鼓励建立有一定规模的手工艺合作社,并组建融民俗旅游、民宿、文艺表演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合作社,更好地对接工匠与市场。
工艺美术事业要发展,必须走市场化的路子,建立可持续的商业化机制。横向来说,要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工匠-家庭作坊-手工业合作社-企业”的模式,以差异化方式扶持各产业主体共同发展;纵向来说,要打通“生产者-消费者-营销者-教育研究推广者”之间的边界,使利益主体之间可以相互融汇与整合。通过博览会、交易会、各类大赛、媒体等,大力推介工艺美术传承人和优秀企业,还可以通过工艺美术小镇等新型城镇化路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各级政府要更加重视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加大对相关合作社的组建、培训、技术和财税等多方面支持,鼓励企业和公益组织对接工艺美术制作机构,尤其是积极对接那些小规模经营的工匠和家庭作坊。通过与社会化、商业化机制有机结合,组织开展各种节庆、民俗、旅游、体育等活动,为工艺美术市场化和社会化打造高效率的平台。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和其他小额信贷机构加大对工艺美术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总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各民族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只要形成政府、商业组织、合作社、传承人(工匠作坊)、学校、公益组织、金融体系、现代电子商务网络和互联网传播体系等合力,与时俱进地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温故知新”“亦旧亦新”“与古为新”,就一定能谱写传承发展、创新交融的崭新篇章。
作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王曙光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12期
责编:牛志男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