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承百年薪火 谱春日新篇——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开放侧记
发布日期:2023-08-28

      熙来攘往,车水马龙,繁华的北京西单北大街人流如织,烟火气十足。坐标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黄金地段,高楼环抱,一处青砖灰瓦的建筑群落显得尤为古朴,宽敞的庭院、五彩雕梁的厅堂、屋顶端坐成排的脊兽,处处彰显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

      这里原是存续了600余年的明清代表性王府建筑,文物价值和历史意义突出。随着1916年蒙藏学校搬迁至此,它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开展民族工作的主要阵地、中国少数民族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祥地,成为承载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遗存。

      100多年后的今天,经过精心保护、修缮,蒙藏学校旧址焕然一新,昔日“火种播撒地”华丽变身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在新时代春光暖阳下,赓续红色血脉,谱写灿烂新篇。

98e5fc7277b51ce9b6f53b5ec9ac27b.jpg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一角


星火逐光 一脉相承

      蒙藏学校旧址所在的建筑最早为始建于明代初期的常州会馆,清代成为绵德府。其西院是北京现存的按清代宗室公爵品级制度建造的府第中,年代最早、格局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贝子府。那么,后来它为何能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和民族工作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让我们从旧址西院一棵枣树说起。

      这是一棵高10余米、树围2.8米,近400年树龄的大树,至今仍苍劲挺拔、充满生机,有“西单枣树王”之称。正是它,见证了觉醒年代共产主义理想在这里播种、扎根的火热场景。

      1918年4月,蒙藏学校的第一批预科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法律专科学习,这里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少数民族高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分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批学生的爱国热情澎湃不已,积极参加游行活动,并在《晨报》上以《蒙藏学界之愤激》为题刊登罢课宣言。学生代表荣耀先与瞿秋白等人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学生联合会,以“蒙藏学校一百三十人”名义,参与签署《致巴黎专使电》《致巴黎和会电》等爱国文电。

      这批进步青年的行动早就受到了李大钊和中共北方党组织的关注。李大钊、邓中夏等共产党人经常到学校与青年们促膝谈心,帮他们分析并指出,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斗争,才能真正求得民族解放。

      “正当我们为自己民族的苦难而焦虑时,1923年冬天,中国共产党像冬天的太阳一样照进了冰冻的蒙藏学校,党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手,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批蒙古族共产党员吉雅泰曾回忆称。1924年至1925年,在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他与乌兰夫、奎壁、多松年、李裕智等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共产主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就是从这所学校开始的。”1984年3月6日,乌兰夫重返母校,他触摸着这棵大枣树深情地说。正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中共蒙藏学校党支部诞生了。

      星火逐光,此后的漫长岁月中,越来越多各民族进步青年在蒙藏学校接受思想启蒙,投身革命,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进的磅礴力量。1951年,蒙藏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至1987年搬离。从革命时期的进步学校到后来的民大附中,学校旧址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教育史与民族团结史。

      2021年9月,为充分展现并发挥蒙藏学校旧址特有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效益,在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下,国家民委与北京市合作启动了旧址保护修缮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上世纪20年代的历史风貌,还合理规划建设了1700平方米的织补空间,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提升。焕然一新的蒙藏学校旧址,总占地面积约11800平方米,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为三进院,西院为四进院,保留了正殿、穿堂、配房等主要建筑。

      弹指一挥间,革命先驱的理想憧憬已然变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蒙藏学校旧址也担负起了新的历史使命,依托其承载的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策划推出了“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项目,建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开放仪式于3月28日举行,并于次日面向公众开放。

      不似桃花艳丽,也不比桂花浓香,大枣树的累累硕果却总能给人们带来惊喜。今后的每个春夏秋冬,它将一如既往静默守护,见证新时代里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人们走进蒙藏学校旧址,重温党的民族工作光辉历程,感知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初心使命,体味光芒闪耀的中华民族精神。


泱泱中华 同心圆梦

      我们党的早期民族工作是从蒙藏学校扬帆远航的,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落户学校旧址,更显意义非凡。让文物“活起来”,生动讲好历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是旧址西院展览区的亮点。

      李大钊同志的授课讲义《庶民的胜利》,学校创建人贡桑诺尔布的喀喇沁王府“世守漠南”寿山石印,李裕智、乌兰夫、多松年等学生使用过的文具盒、怀表、毛毯和西装……仅67平方米的“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展室里就陈列了多件国家一级文物。这些展品都承载着鲜活的红色记忆,其中不少展品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西院另一个重磅展览“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则展陈了一批从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民族文化宫、内蒙古博物院等十几家单位精心调拨的珍贵文物。

      被誉为“美术的黄河大合唱”的木版组画《一二〇师在华北》展柜前人头攒动,参观者络绎不绝。展出的4幅画作分别以买马、送马、大青山的骑兵、统一战线工作为主题,生动再现了华北地区各民族支援八路军抗战的感人故事,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的血肉深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展馆内的一张巨幅照片,记录下了1958年毛泽东主席与新疆库尔班大叔亲切握手的动人场景,旁边是首次展出的库尔班大叔在1954年12月9日写给毛主席的信:“我解放前受尽了反动派的统治和压迫,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过上了幸福生活……”精神血脉代代相传,库尔班大叔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民族团结、热爱劳动的宝贵精神财富,时刻感召着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展馆内,这样的文物精品还有很多,每件文物背后都有着鲜活生动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串联起党的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中国工农红军授予四川凉山彝族果基部落首领小叶丹的“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旗帜,十世班禅给毛泽东主席的献词,“80后”维吾尔族姐妹献给习近平总书记的十字绣匾,家喻户晓的云南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复制品)……420多幅照片,280余件实物、文献、档案,15件国家一级文物,整个主题展按照“共同缔造新中国”“团结建设新社会”“携手奋斗繁荣路”“同心奋进新时代”四个部分,全面、翔实、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位于“同心奋进新时代”展厅正中间的红石榴形状电子显示屏,格外引人注目。屏幕上滚动展映着各族群众灿烂的笑脸照片,用最直观的“语言”诠释了新时代各族群众幸福美好的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气象,各民族共同迈进全面小康,携手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步入展厅,参观者纷纷放慢了脚步,仔细阅读展板上的图文,探寻文物背后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脉络,从历史中汲取新的奋进力量。

9ab0157f8c40cee716e4fc0e3513bc5.png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一角


多元交融 沉浸体验

      相较于西院的展览,位于东院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则参与感很强,显得活力十足、激情迸发。

      按照房屋布局,体验区精心设置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家园、中华服饰、中华工艺美术、中华文学、中华医药、中华音乐、中华舞蹈8个体验空间,不仅突出共同性和“融”的导向,还特别注重互动性和观众的体验感。

      自开馆以来,每天上午10点,东院入口的小广场前都围满了观众,鼓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这里正上演着一场场文化“大戏”——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乐伎手持琵琶,舞姿曼妙,柔美舒展;马头琴悠扬的旋律让观众仿佛置身内蒙古大草原的蓝天白云之下,牛羊成群,骏马奔腾;悠长婉转的花儿串烧唱出了陇原大地的多彩民俗风情;一曲多民族共舞的《盛世欢歌》,赞颂着幸福的美好生活……乐声飞扬,就连临近的商业大楼露台上也站满了观众。

      此刻,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体验空间的门前排排风铃随风摇曳,仿佛古丝路上阵阵传响的驼铃。进入体验空间,虚拟沉浸式的场景使人瞬间洞穿时空,去到了千里之外的河西走廊,身临其境、“亲眼”见证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形成发展的历史。

      当投影灯重新亮起,体验空间又变成了“何以中华”云展厅:何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四部医典》、三星堆青铜太阳轮等国之宝藏一一浮现眼前,引领观众感知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

      其实在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这样的科技感无处不在。

      祖国山河秀,人在画中游。在中华家园体验空间,观众通过“裸眼3D”技术就能从北京天安门出发,飞越黄河、长江,俯瞰塞北草原、热带雨林,远眺雪域高原,走进江南水乡……“云游”祖国辽阔疆域。

      中华服饰体验空间内,全息投影墙前的“模特”动态展示着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服饰,让观众充分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多元一体、璀璨丰富。大家还可以借助VR设备一键换装,任意“试穿”56个民族的服饰,感受中华服饰文化的绚丽多彩。

      中华音乐体验空间内侧的民族乐器互动投影墙上,映射着56个民族乐器的影像。伸手触摸其中任何一件乐器,都会有其简介,并演奏一段旋律。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56个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以具有现代特征的编曲,共同奏响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

      中华舞蹈体验空间运用体感互动技术,打造了舞蹈“魔镜”系统。人们不仅可以在敦煌舞、孔雀舞等作品中领略中华舞蹈之美,还能跟着“魔镜”里的老师学习各民族舞蹈的经典片段。

      在中华工艺美术体验空间跟非遗传承人学习开鲁班锁,学做布衣扎染,用面塑捏大熊猫,为杨柳青木板年画填色,了解燕京八绝的制作过程;到中华文学体验空间品读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各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现场写诗作画;去中华医药体验空间了解中华传统医学精髓,亲身感受中华医学的神奇疗效……

      琴弹在一起、歌唱在一起、舞跳在一起,人们的心也就紧紧连在了一起,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舍不得离开的新晋“网红打卡点”。

      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习近平总书记表演英雄史诗《玛纳斯》的团队,也受邀来到了中华音乐体验空间展示。每每唱到动人处,演员们会根据故事情节配合上手势动作,不由自主地摆动身体。这边唱罢,彝族歌手弹着三弦琴,唱着彝族创世史诗《梅葛》登场了,欢乐的旋律将现场气氛推向又一个高潮。

      近期的体验区,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歌舞团正在展演英雄史诗《江格尔》、非遗项目托布秀尔音乐舞蹈,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乌兰牧骑则带来了“各族儿女心向党”文艺演出。每次演出结束,无论男女老少,现场的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登上舞台,和着优美的旋律,同各民族表演者一起舞动……正是在这种参与式互动、沉浸式体验中,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在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中,各族群众切实坚定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构筑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当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建立了持续运行机制,将协调全国资源,动员各地选送代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项目轮流进行展示,持续推出鲜活、精彩的节目。正在运行中的第一期体验项目由北京、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天津等省区市民族工作部门共同承担。

      从3月下旬开放运营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迎来了各方参观者。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特意组织各族学生回“母校”开展社会大课堂实践,既了解了校史,又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各民族的关心和爱护。在北京化工大学读研的土家族女孩特意换上节日盛装,和同学一起前来拍照打卡。在首都经贸大学负责统战工作的孙庆福老师游览后直呼惊喜,计划尽快组织学生来参观学习。操着一口地道陕西话的李大爷表示,一定要带孙子过来,欣赏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将至,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始终游人如织。百年前,蒙藏学校是我党成立初期开展民族工作的主要阵地。重新开放后,这里正在成为展示党的民族工作伟大成就的新窗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关于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的新时代好故事,更加令人期待!


文:本刊记者 张伟 太平 王怡凡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4期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