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守望相助看吉林 共建美丽新家园——吉林省民委主任阿汝汗专访
发布日期:2016-06-21

阿主任参观延吉市中央小学.张学慧摄影.jpg

阿汝汗(左)考察延吉市中央小学    张学慧/摄


记者:阿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刊的专访。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希望“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您是如何理解“守望相助”的?在您看来,“守望相助”对吉林省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阿汝汗:你好!很荣幸接受贵刊的采访。

说到“守望相助”,我们就会想到邻里之间、兄弟亲人之间那种相互关爱、相互扶持、和谐融洽的生活状态。习总书记对于“守望相助”的阐述,是对新时期民族关系最贴切的概括,更是新时期我们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根本遵循。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5个,分别是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218.5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96%;辖有1个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3个自治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33个民族乡(镇);这里是中国朝鲜族主要聚居地,也是满族、蒙古族发祥地之一,民族历史文化特色鲜明。全省边境线1452公里,大部分朝鲜族聚居在边境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人文环境,决定了做好吉林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从近代到现代,在吉林这片广阔沃土上,在白山松水之间,各族人民一直延续着“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朝鲜族、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兄弟民族的战士同心同德,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结下了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据统计,三大战争期间延边的烈士有17000多名,其中朝鲜族占95%以上,“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就是对这个英雄民族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辛劳耕耘,携手并进,共建家园,涌现出29年如一日照顾汉族老人的朝鲜族妇女崔海顺,收养百余名各族孩子的朝鲜族农民韩哲范,收养照顾百余名孤寡智障人员的离岗干部朴海玉,为了救朝鲜族落水儿童而献出生命的汉族女孩吴秀艳等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典型。滴水见太阳。这些真实生动的典型,充分折射出延边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守望相助的民族情谊。

团结聚力量,边关筑堡垒。守好国门,守好边疆,守好各民族共有家园,始终是吉林各族人民如一的坚持。长期以来,吉林各族人民始终把建设边疆、守卫边疆作为神圣职责,坚守在祖国的边防前沿,有力保障了祖国东北边陲的长治久安。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家“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省委省政府“强基富民固边”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我省边境民族地区正大踏步向前发展,昔日落后闭塞的边陲已经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向世人展示中国民族政策的窗口。各民族团结和谐、守望相助的精神风尚,不断汇聚成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并必将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生机盎然的金达莱民俗村.jpg

生机盎然的延边金达莱民俗村


记者:民族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吉林省广大民族工作者是如何践行“两个重在”理念的?

阿汝汗:王正伟主任提出的“两个重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精髓要义。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一直注重在“情”字上下功夫。首先是重视了解民情,目前,我们已形成了定期由班子成员带队,从重点工作和难点课题入手,分片下基层开展调研的良好机制。通过到民族乡村,到城市社区,到少数民族群众家里去了解情况深入调研,每年都会重点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特殊困难和工作中的难题。其次是想方设法与群众增近感情,为了让我们的干部更接“地气”,通过开展处长下基层“三帮扶”、分期分批选派年轻干部到民族乡镇挂职等活动,组织干部到偏远边境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家庭体验生活,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增近与群众感情,体察群众疾苦。我们还建立了定点联系群众机制,建立了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档案,由每位班子成员、每个处室根据业务性质联系一个民族团结示范点或宗教活动场所、一名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或困难群众,切实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在我们的一些民族地区,还广泛开展了干部学民族语言、领导结对子定点帮扶等活动,从行为的尊重和工作的细节入手,去做好服务,让群众满意。同时,我们还努力激发各族群众的热情。通过丰富的平台、多样的活动,让群众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像每年都举办的“民族团结宣传月”、“党政军警民共建”、“民族团结邻居节”等主题活动,各类民俗旅游节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活动载体,进社区、进乡村,不仅增进了各族群众的相互交流,丰富了文化生活,更有意义的是让群众成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主角。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重心放在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突出“实”字。一是围绕发展办实事,帮群众致富。如实施“百村万户”致富工程,重点扶持100个村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富民项目126个;制定贴息资金管理办法,优化审办流程,让民贸民品企业民族企业得到更多实惠,全省民贸民品企业达到314个,满足了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特殊需求;对2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扶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发展民俗旅游,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围绕民生改善办实事,为群众解难。坚持多年实施“民族情创业就业援助工程”,组织培训2000多人次。大力扶持我省人口较少民族锡伯族村屯加快发展,落实专项补助资金420万元,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增收项目。三是围绕保障权益办实事,维护群众利益。针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及信仰生活方面的特殊需求,千方百计帮助解难题、办实事,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王正伟视察延吉市中央小学.jpg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前左二)考察吉林省延吉市中央小学


记者:的确,近年来吉林省民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有不少值得总结推广的宝贵经验。在您看来,取得这些成就和经验,靠的是什么?

阿汝汗:主要在于我们采取了如下举措: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关键。我们认识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各民族共同进步,也就没有全省的和谐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关于支持延边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形成了一整套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体系。比如,对未列入国家西部开发政策扶持范围的自治县,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对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系数比其他县(市)提高2~6个百分点;对民族自治地方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实行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先后启动实施了长白山机场、东边道铁路、长珲高速公路、吉珲客运专线、大唐珲春发电厂、老龙口水库、哈达山水利枢纽等一批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为民族地区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出培育民族特色文化。我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各民族文化同根同源、有机融合,以朝鲜、满、蒙古等民族为主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得到全省各族群众的高度认同。这是民族团结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我们坚持立足这个优势,突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注重围绕特色打造精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全省3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有30个是少数民族项目,朝鲜族农乐舞、长白山满族剪纸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延边州千人象帽舞表演、前郭县2008人马头琴齐奏等创造世界吉尼斯纪录。《放歌长白山》、《洪皓》等多个民族精品剧目获全国或部级大奖。依托长白山文化、渔猎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民俗游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为提升民族文化公共服务能力,近年来我们还重点建设了一批民族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覆盖城乡的五级民族文化公共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延边卫视作为地区级“上星”媒体,覆盖人口突破1亿人。民族教育方面,我们坚持实行扶持民族教育的特殊政策,实现了“三个高于”: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人均经费高于普通学校,民族学校办学条件高于当地同级同类学校,少数民族高考生升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坚持抓好边境地区民生工程。安边先要安民,安民重在安心。我们坚持把民族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地区、优先地区,突出解决发展性民生问题,努力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组织实施了“百村万户”致富工程、“民族情”创业促就业工程,整合各类扶持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定点帮扶,扶持边境地区发展食用菌、中药材、延边黄牛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采取特殊政策,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优先保障边境地区路水电气房等民生项目。边境路网逐步完善,农村道路“村村通”、安全饮水工程率先实现全覆盖。率先在边境地区启动农村泥草房改造,住房全部实现砖瓦化。在此基础上重点打造了27个特色村寨,既保护了民族传统文化,又美化了人居环境,有些地方还利用特色村寨发展起了民俗旅游,增加了村民收入,真正做到了既安居又乐业。

不断强化政策和法规保障。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障。我省始终重视民族法制建设,延边是全国第一家制订自治条例的民族地区,并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保护和发展民族用品生产条例。截止目前,我省民族自治地方共制订单行条例和补充规定60余件,形成了比较完备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法规体系。我们始终重视民族语言文字的推广和使用。朝鲜族、蒙古族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参加晋级考试、职称评定、法律诉讼等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得到全面有效落实,目前全省少数民族干部占少数民族总数的11.5%,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占总数12.84%,分别高于我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3.54和4.88个百分点。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持“三抓三带”,打牢社会基础。就是“抓两头带社会”,以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抓九月带全年”,以九月份“民族团结宣传月”为重点,带动创建活动常年化、制度化;“抓典型带全员”,以先进典型带动各族群众自觉维护团结。坚持开展“三爱”活动,弘扬爱国主题。就是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民族团结的核心,广泛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主题系列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实施“两比一创”,突出示范带动。就是以“比团结、比发展,创模范”为载体,重点抓了1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100个“爱民固边模范村”、100个先进个人典型,形成了“学有榜样、比有标杆、创有目标”的良好局面。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中学.jpg

前郭尔洛斯蒙古族中学

 

记者:目前吉林省民族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是什么?您感觉其中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阿汝汗: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吉林省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情况和问题,既是压力和挑战,也是工作潜力和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还比较艰巨。近年来我省民族地区发展较快,少数民族民生持续改善,但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等局限,民族地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自我发展能力相对不足。我省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4个在民族地区,33个民族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边境沿线文化、卫生等设施条件还相对落后,群众增收困难,人员外流严重,边境安全稳定受到挑战。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步伐,缩小各民族之间发展差距,确保与全省如期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民族工作最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是城镇化背景下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少数民族群众的流动性增强,民族散居化趋势加快,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呈易发、多发态势,使得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从我省情况看,近年来大量少数民族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任务逐步加重。在经济加速发展、改革全面深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城市民族工作水平,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推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是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需要常抓常新。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坚持培育、不断巩固和创新发展。我省民族团结的基础比较牢固,民族宗教关系融洽和谐,但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条件变化的各种考验。新时期新形势下,只有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的奋斗愿景,不断赋予民族团结进步新的内涵,不断丰富创建活动形式和载体,才能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高到新的层次,推上新的阶段。

我个人体会,做好我省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关键是要加快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服务大局,自觉把民族工作置于党委政府工作全局当中;坚持文化引领,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夯实各民族“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文化基础,凝聚团结进步的正能量;坚持群众路线,对群众讲感情,与群众交朋友,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以实际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的思维、理念和方式,处理民族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增强依法治理能力。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手段和活动载体,增强工作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浑江区三道沟镇网箱养鱼项目冬捕(赵红摄).jpg

浑江区三道沟镇网箱养鱼项目冬捕    赵红/摄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很多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和民族成份有了大幅度增加。比如今天的长春市就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城市,据统计有4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5.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52%。来自全国及本地的少数民族同胞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的同时,也使城市民族工作日趋复杂和繁重。对此您一定深有体会。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感受。

阿汝汗: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大量少数民族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任务逐步加重。我们认为,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特别是非自治地方的城市民族工作,一是要更加突出落实民族政策,保护少数民族权益;二是要更加突出协调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关键点是搞好服务,抓好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针对牛羊肉价格上涨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全省启动了对回族等穆斯林群众肉食补贴政策,5年来累计落实补贴资金3000多万元。注重发挥社区的阵地作用,每个社区都设立了民族工作服务站。建立了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档案和联系制度,支持少数民族社会组织搞好自身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活动。围绕少数民族最关心、最需要的现实问题,在饮食、语言、教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少数民族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如长春市针对穆斯林群众的风俗习惯,开办回族幼儿园、回族小学、回族婚姻介绍所,修缮清真寺,建设回族福利院、回族公墓等,对全市穆斯林群众从出生、入托入学、婚恋、宗教生活,到养老和殡葬等,实行了“一条龙”服务。吉林市在市医院、市中医院和解放军第222医院开通了“少数民族群众就医绿色通道”,为少数民族群众就医提供便利和优惠,受到群众的由衷欢迎。


第五届“延边之秋”中国•珲春孟岭苹果旅游采摘节.jpg

第五届“延边之秋”中国·珲春孟玲苹果旅游采摘节

 

记者:据我们了解,您曾经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担任主要领导,也在松原市任过职,期间深受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好评。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您都有哪些感受?您认为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阿汝汗: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了解到最鲜活的经验和现实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边境的兴边富民项目搞得红红火火,农场的黄牛、大棚的草莓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同时,也看到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还相对落后,有的边境县还存在着断头路,有的公路等级低、路况较差,如长白县通往县外的只有两条低等级公路。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民族团结故事,但同时也看到,一些边境农村还收看不到本民族语言的电视节目,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方面的精神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思想意识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城市社区,我们看到了对少数民族群众的良好服务,但同时也深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增加,对我们的民族工作社会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层和群众中的所见所闻,让我深感作为一名民族工作者,所肩负的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根,它决定着我们的意识形态方向,涉及我们的执政基础和思想阵地。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的根本在于尊重,首先就应体现在文化上。从发展的角度讲,民族文化是促进发展的软实力,把握的好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生产力。比如,国家城镇化建设提出的要推进建设具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色的美丽村镇,我们抓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正契合了这一要求。通过建设民族文化色彩的特色村寨,不仅有效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赋予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祝福您!祝福吉林省各族同胞!

阿汝汗:谢谢!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