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乡村旅游:扶贫新途径 小康新产业
发布日期:2016-06-23

位于武陵山区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处于我国中西两个经济带的结合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具有多样化、多层次、冬少严寒、夏无酷热等特点,是湖北省乃至整个武陵山区旅游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最优良、民风民俗最独特的地区之一。

近期,恩施确立了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知名度假区、全国旅游经济强州的三大目标,把未来发展定位于武陵山区旅游示范区和世界著名的集观光、科考、体验、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目前,恩施州生态旅游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旅游从粗放型、单一门票型向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型转变,从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转变,从重要的支柱产业向战略型支柱产业转变成为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之下,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最佳的切入点。

乡村旅游主要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载体,是融观赏、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恩施州的乡村旅游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成长壮大而发展起来,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为主的“农家乐”是其典型形式。目前,恩施州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同时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包括民俗风情游、乡村节庆游和务农采摘游等。

随着生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在恩施州悄然兴起,并成为乡村度假的重要承载。以全州旅游重点乡镇建始县花坪镇的小西湖村为例,近两年,每到夏季,该村60多户农家乐和家庭旅馆家家爆满,甚至未开办农家乐的普通农户家里也有客人,除了常规避暑、短期度假外,接待最多为来避暑度假的退休人员。年接待量达到2000多人次,收入过千万元,已逐步形成一个旅游新业态。巴东县清太坪镇围绕古银杏群落区、乡村风情区因地制宜发展“白沙人家”等农家乐15家,其中二星级4家。咸丰县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如雨后春笋发展到200余家,成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湖北旅游强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的枫香坡,抓住国家民委、湖北省民委支持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机遇,以富硒茶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为主题,精心打造具有侗族特色的民俗风景区——枫香坡侗族风情寨。推磨、舂米、榨油、采茶、制茶、织布、垂钓,在踩歌堂观看农民艺术团精彩的侗族歌舞,在茶叶文化走廊品尝“恩施玉露茶”的芬芳,在农家小屋享用可口的农家饭,品正宗油茶汤,畅饮侗乡米酒……游客络绎不绝。仅2012年,枫香坡就接待游客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万元。如今的枫香坡,已经成为恩施州乡村旅游的品牌。

在湖北省以“赏乡村田园花景、品荆楚民俗风情——2014灵秀湖北快乐乡村游”为主题系列活动中,恩施州以收获各种农副产品花卉植物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也得到蓬勃兴起。

恩施属于老、少、边、山、穷、库地区,全州还有贫困人口129万人,约1500个村需要通过整村推进才能实现整体脱贫,还有近10万户40万人居住在深山区、高寒区、地方病多发区,需要实施扶贫搬迁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创新综合扶贫改革体制,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乡村旅游成为恩施农村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渠道,并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乡村旅游开始酝酿实现从观光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级,并成为恩施州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展乡村旅游,对恩施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乡村旅游是一种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依托的资源主要是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而这些资源的所有者和创造者都是农民。乡村旅游强调社区和农民的参与,通常一个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就是当地农民直接参与旅游业发展、改变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农民可以将一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具有投资少、风险小、门槛低、经营灵活的特点。同时,农民依旧保留这些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治理成本较低,激励结合简单,产权回报直接。建始县花坪镇没有发展乡村旅游业之前,农民每年只有几千元的收入,而如今开办农家乐的农民年收入保守估计不低于3万元,多的达到几十万元,每户农家乐带动就业人员5到10人。

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可以让恩施州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再就业。建始县四星级农家乐---汪家寨信义度假村今年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综合利润200多万元,上缴税收近20万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30多个,就近就地带动间接就业近50余人,带动发展种养殖10多户。该县花坪镇小西湖及周边花坪属地的农家乐休闲度假旅游一个夏季,按接待人数2000人次、每人每月消费2000元测算,直接收入可以达到1000万元左右,带动直接就业300多人,还不算其他项目收入。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减少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促进了社会、家庭的和谐、稳定。

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必然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特色化,有利于形成对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系列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建始县花坪镇的万亩关口葡萄和猕猴桃基地既解决了游客的“游”和“购”,同时也解决了产品的销售问题,果农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销完当年的产品,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和损耗,形成了“以农兴旅、以旅助农”的良好局面。同时,恩施州农业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乡村旅游必然带动乡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综合效益、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大部分游客对乡村旅游目的地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及接待服务水平等十分关注,尤其是对卫生与安全的要求更高。这必然促使乡村旅游景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人居环境,键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小西湖村为例,大量城市游客的涌入,为当地带来了先进文明的卫生理念。很多农户改变了多年来的生活、卫生习惯,客房建设均以城市卫生设施为样榜,房间设有单独卫生设施,并每天打扫将牲畜分开圈养。美化洁化、道路改善、住房改造、卫生厕所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等,使当地居民客观上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质量。

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对接。在旅游过程中农户必然参与到游客的高品位精神追求中去,从而丰富目己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恩施州旅游管理服务部门为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定期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接待礼仪、外语口语会话和其他旅游服务知识技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乡村旅游带来人气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目前,枫香坡侗族风情寨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保护原生态文化。乡村旅游中生态环境是吸引游客的最初动因,保持和突出农村自然特色及其原始淳朴的风情是乡村旅游景区的基本条件,也是村民的首要职责。在规范的乡村旅游开发中,通过深入挖掘、复原、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原本鲜为人知、已濒临绝迹、不再生的历史传统得以发扬光大。比如建始县的丝弦锣鼓、巴东县的撒忧尔嗬、利川市的肉莲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如今,旅游产业已成为恩施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全州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接近20%。乡村旅游也成为扶贫开发的新途径、致富一方的新产业,越来越多的各族农民依靠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