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古老村寨的新生
发布日期:2016-06-28

白面瑶寨风光.JPG
白面瑶寨风光


  在广西如画的山水间,居住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同胞来说,村寨既是他们生产生活的场所,也是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方。

  依山势拾级而上,在青山环绕、重云叠雾中,有一个精致的瑶寨——白面瑶寨。其沿袭瑶族传统木制结构的“半边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白面瑶寨坐落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生态乡村旅游区内,与国家4A级景区——龙胜温泉度假区毗邻,全寨共有45户、190多人,97%是瑶族。身穿桃红色上衣和百褶裙,系着黑色围裙,用黑色头帕将一头长发盘成发髻固定在额前的村民杨小凤,热情地引我们去她家看看。包括杨小凤家在内,寨里的大部分木楼都是近两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重新翻修的。“老房子是那样的。”她伸手指向自家对面那栋明显破旧的黑色木屋:“以前的房子楼层都很矮,里面也没有卫生间这些设施。”如今,杨小凤的新房宽敞明亮,传统木制家具和现代家电一应俱全。她在自家木楼的一层开起了聚阁楼土菜馆,用瑶家菜招待观光旅游的客人,二楼还备有两间客房,配有现代化的卫浴设施。

  在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白面瑶寨更注重加强对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注重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居住条件加以改善。为此,村里还以寨里年高资深的老人为主,成立了白面古村寨保护与改造工作理事会。截至目前,各级政府已投资1380万元,完成了村寨房屋的外立面改造,并在改造过程中保持原貌,只对局部进行加固,例如对青瓦进行翻修;在寨内道路硬化的同时,也保留原来的青石板路并进行加固、美化,对没有青石板路段尽量恢复原样;对古老遗留的石碑和水井进行加固和景观化打造;按村寨原有的风格新建游客中心、红瑶博物馆、购物长廊、休息长廊、观景亭、寨门、停车场、旅游步行道以及污水处理、鱼塘及村寨绿化、道路硬化、村寨亮化等21个建设项目,使其旅游品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到龙胜温泉度假区的许多游客,都会选择到白面瑶寨体验民族风情——品尝土鸡、野生小鱼、腊肉、野菜,欣赏精美的瑶族刺绣和最具特色的山歌表演。村委会副主任龙回娟介绍说,仅去年寨里就接待了3000多名客人,村民人均增收上千元。在村委会的组织引导下,村内45户居民分为三组,每组轮流接待10天,每组有一个负责人统一接待游客,再将客人分配到各个农家。游客花20元就能体验瑶寨特色的歌舞和油茶,花35元就能品尝原生态的农家菜。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选择在村民家住宿一晚。丰富的体验,令每一位前来的游客都尽兴而归。

  63岁的余家妹老人是寨子里的“寨花”,游客来时她会组织村民一起唱山歌迎接、为客人倒油茶。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她感慨万千。白面瑶寨原称“北面”瑶寨。过去,村民仅仅靠种一点地卖点山场树木为生,很多时候可以说是“饥寒交迫”。“北面”蕴含着生活的艰辛,有“喝西北风”的意思。而如今的白面瑶寨已然重获新生:和谐的民族关系、浓郁的民族风情、完好的绿色植被,不少农户脱了贫致了富,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

  正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主任卢献匾所说:“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群众得到实惠。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壮大支柱产业,选择好、建设好特色优势产业,使村寨经济发展起来、村民富裕起来。”

  2009年至2014年,自治区民委共安排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在试点村寨实施村屯道路、人畜饮水、特色民居改造、民族文化设施建设等项目,以改善村寨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村寨档次。经过改造,一些村屯凸显“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碧水红瓦”的新风貌,依托民族传统文化优势,着力打造民族风情浓郁的生态农业村,开辟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此外,广西还根据各试点特色村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优势资源,突出民族特色、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引导当地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发展文化旅游业、特色种植业、民族传统手工业等。例如,三江侗族自治县根据侗族群众家家户户会做油茶的特点,引导民族村寨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业。目前,该县油茶种植面积约62万亩,位居全国第二,成为全国油茶重点生产县。

  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其 167个村的510个自然村屯中,有4个村屯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2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个村屯入选《广西传统村落名录》。冠小屯就是其中之一。


冠小屯侗族芦笙迎宾客.JPG

冠小屯的村民们吹起侗族芦笙喜迎宾客


  冠洞村冠小屯位于三江县林溪乡中部,距离县城26公里,全屯聚居着134户565名侗族同胞。冠小屯的民居建筑极具侗族特色,雄伟的鼓楼,精致的风雨桥,连绵的吊脚楼,幽雅的井亭……民风淳朴,村容整洁,民族风情浓郁,使得冠小屯被评为“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之一。它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家宴传承展示基地。近年来,当地充分开发百家宴这一旅游项目,全屯的群众都从事旅游业,每年都要摆上百场宴席迎接游客,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冠小屯党支书杨兵介绍说,百家宴是侗族特殊的饮食习俗,是侗家集体待客的宴席。每逢村寨互访或是有特别尊贵的客人来访时,全村各户会自备酒菜,一起汇聚到鼓楼坪一字型摆开。百家宴作为待客的最高礼遇,现已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每当侗寨有重要客人或大量客人来访时,全寨各家各户便提篮携酒,将自家佳肴带到鼓楼前,与客人围桌而坐,把酒同欢,席间可不停“串桌”,将每家饭菜均品尝一遍,寓意“吃百家饭,联百家心,驱百种邪,成百样事”。宴会上姑娘小伙子们结队唱起敬酒歌,扯着耳朵轮番给宾客敬酒,场面十分热闹。


冠小屯百家宴--梁克川拍摄.jpg

冠小屯百家宴    梁克川/摄


  配合百家宴,拦路迎宾敬酒、芦笙踩堂、侗族大歌、祝酒歌、多耶舞等侗族特色活动也深受游客欢迎。冠小屯整合部门资源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及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年接待游客达2万多人次,旅游收入100多万元。

  近年来,随着游客的日渐增多,一些原有的生态环境、生活空间以及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冲击,民族特色村寨保护遇到了挑战。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了《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条例》。该条例明确对鼓楼、风雨桥和吊脚楼等民族村寨特色风貌制定专门保护制度,强调编制保护规划也要听取村民意见。三江侗族自治县成为广西首个立法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县。

  2015年4月,广西59个国家民委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全部挂牌,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广西通过命名挂牌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群众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意识,让“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得到更好的坚持,不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齐抓共管、合力推进,保护民族特色,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让群众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历史丰厚的赠予。轻拂明珠上的蒙尘,古老的村寨重获新生。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