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黄土丘陵上的精准扶贫——宁夏西海固地区西吉县、彭阳县、泾源县掠影
发布日期:2016-06-28

彭阳县大河湾流域梯田美景 (2).jpg
彭阳县大沟湾流域梯田美景


  五月中旬,我们驱车从银川前往固原采访,当翻越吴忠市境内的牛首山之后,窗外的绿色开始一点点地消失了,高大葱郁的白杨树被低矮的万年青取代,土地变得略显贫瘠,沙枣花甜腻腻的香味也渐渐淡去。在这样的变化中,当地民委的同志对我说:“我们已经远离了黄河灌区,快到固原市了。”

  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全区5个地级市中唯一没有紧邻黄河的,所辖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连同中卫市的海原县,被统称为西海固,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这里千沟万壑、水源奇缺,属黄土丘陵地貌形态,年降雨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自古有“贫瘠甲天下”的说法,被联合国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这里既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扶贫主战场,也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地区。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扶贫工作,经历了“三西”农业专项建设(1983—1993年)、“双百”扶贫( 1994—2000年)、千村扶贫整村推进(2001—2010年)、百万人口扶贫攻坚(2011—2015年)四个阶段,全区累计减贫290万人,西海固地区的面貌和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进入“十三五”以来,全区各级党委把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采取非常之策、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打好这场硬仗。

  行走在固原市通往辖区各县区的公路上,总能时不时看到“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样醒目的大红标语,在县乡村各种场合总能听到“脱贫摘帽”、“精准扶贫”这样的话语。我知道,眼前这片看似宁静的土地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西吉县:干旱中的神奇


  “宁舍一口馍,不舍一碗水。”西吉是西海固地区最为缺水的一个县,赤地千里,一滴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我在当地甚至听到一种说法:因为缺水,曾经当地女子看到阴天欲雨,会换上薄一点的衣服到地里,一边干活一边等雨。雨后回家,赶紧脱去衣服,把身体擦干,就算洗过澡了。当地人称之为“趁雨”。如今,就在这个连洗澡都觉得奢侈的地方,却因为一项水利惠民工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3年11月19日,天寒地冻,贺家湾水库的水经78公里的长途跋涉,穿山越岭流进西吉各族群众的家园中——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西吉县城应急供水工程提前通水。这一天,闻讯而来的老百姓等在水源处,清冽甘甜的自来水喷涌而出,舀一瓢,喝一口,喜泪禁不住掉下来。这个项目,有效地缓解了46.28万人的饮水难问题。

  这项工程是固原市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要求,实施“1+21+X”扶贫攻坚计划中的一项:要求在2016年具备全面供水条件;2017年解决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到2020年,全面建成稳定有效保障全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供水安全工程。

  其实,西吉县的扶贫开发脚步从未停止过。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吉县抓住“三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种树种草、打井打窖、兴修梯田、建设塘坝、治理流域,使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初步改善,困难状况明显缓解。“十一五”期间,确定马铃薯、草畜、特色蔬菜、小杂粮四大主导产业,拓宽了农民们增收门路。“十二五”期间,全县整合资金26.3亿元,实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66个;建成县内生态移民安置点40个,完成县外生态移民10075户4.9万人,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恶劣村庄7万余人口的生存发展问题。

  然而,2015年,西吉县人均GDP为9668元,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22%;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仅为1.67亿元,经济总量低,造血功能明显不足。截至2015年底,全县还有贫困村172个,贫困人口10.59万,分别占全县行政村的58%和农业人口的23%,被称之为“最难啃的硬骨头”。

  固原市民宗局派出的“第一书记”马生林所驻的大岔村,就是这“硬骨头”之一。大岔村是西吉县兴隆镇的一个回族贫困村,贫困率达67%,脱贫致富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马生林驻村以来,就“怎么扶、扶什么”这个问题,逐户走访群众,详细了解情况,找出了大岔村脱贫致富的短板。2015年,大岔村转换了思路,制定出“一主二带三牵五突破”的发展策略。

  马生林向我解释说:“一主,就是紧紧围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这一主线;二带,就是发挥村两委班子、致富能人带动作用;三牵,就是以牛羊养殖、劳务输出、设施建设为牵引;五突破,就是把中药材种植、教育培训、移民搬迁、退耕还林、社会帮扶作为突破方向。”如此清晰的帮扶计划能否真正实施贯彻下去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跟随这位“第一书记”来到了他所在的大岔村。

  肉牛养殖业是大岔村在精准识别后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村民腊贵学是村里的肉牛养殖土专家,但苦于缺少资金,产业始终壮大不起来。2016年,自治区民委、固原市民宗局与国家开发银行银川支行联合实施了一项金融贷款扶贫项目,用以扶持大岔村的肉牛养殖业。腊贵学听说了这件好事情,第一时间办理了贷款手续,共贷款2万元,购进肉牛犊5头。在他家新盖的牛棚里,腊贵学摸着即将出栏的肉牛,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短短4个月,每头牛赚了3000元。我打算再贷3万元,多购进几头牛,将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腊贵学信心满满地对我说。

  目前,经过精准识别,大岔村已有30户肉牛养殖户贷上了款,其他建档立卡户正在陆续办理贷款手续,预计到今年底,全村贷款金额将超过110万元。“有了这个金融扶贫贷款项目,一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底气更足了、信心更大了。”村主任康学习信心满怀地说。


西吉县大岔村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 摄影 刘娴.JPG

西吉县大岔村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


彭阳县:人与树的情谊


  “青山播绿忙,种树满东岗。初移一寸土,琐细如稻种。”在彭阳,人们这样诠释人与树的情谊——播绿者们在用汗水和心血呵护着宝贵的绿色生命。

  是的,进入彭阳县境内,山间的风景确实变得不一样:齐整的梯田,绿油油的山头,挂满枝头的青色果实。远远望去,印证了“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勾头库坝穿靴子”的说法。道路两旁还张贴着刚刚过去的“彭阳县山花节”的宣传广告,让人陷入对那一片美丽花海的遐想之中。

  同样位于干旱缺水的西海固地区,为何彭阳县植树造林的存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来到位于彭阳县西南部的大沟湾流域。这是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流域推进的一个典型样板,涉及白阳镇、新集乡两个乡镇8个行政村、676户,总面积30平方公里。彭阳县民宗局局长兰正刚向我介绍说:“大沟湾地貌以沟壑为主,地形破碎,治理前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的存活率不足20%。自1983年彭阳县建县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方针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团结带领全县广大群众干部植树造林,三十多年如一日,从而保证了生态建设的持续性。”

  的确,彭阳县有着长远发展的眼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种植了树,建设了林,就意味着涵养了水,山就不再是秃山,地也就不再是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了。彭阳的现实,印证了这一点。

  让彭阳人引以为自豪的,正是能够涵养水源的造林整地技术。兰局长将我带到一片梯田的中央,指着前方一棵山桃树说:“你看这个树坑,是不是与平常的不太一样?其实这就是我们彭阳县能够提高树苗存活率的法宝,叫做‘隔坡反坡水平沟’,也称‘88542’造林整地技术标准。这样的造林整地方式可以有效的将雨水保存下来,减少水土流失,树苗的存活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树成活了,自然就能够涵养水源,进一步提高了树苗的存活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有了这样一套造林经验,彭阳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利用铁锹、布鞋、遮阳帽“三件宝”,每年春秋两季停止办公两周,进行义务植树,仅县直机关单位义务植树基地达30处,造林13万亩,建成了阳洼、大沟湾、麻喇湾等一批示范流域,全县上下形成了全民动手、绿化家园的热火朝天局面。

  经过全体干部群众的努力,彭阳县的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提高到26.5%,累计治理小流域106条1779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76.3%,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

  “一片青山”并不足以满足彭阳人改造家园的“野心”,他们在多年生态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多个流域积极探索把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后续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截至目前,仅大沟湾流域内退耕3万亩、荒山荒沟造林7123亩,发展优质经果林6000亩,嫁接改良山杏1万亩,种草5000亩,新修道路6公里,绿化道路17.3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7.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彭阳县立足光热水资源优势,发展流域生态经济沟、庭院经济、设施栽培和嫁接改良提升“四种模式”,大力发展以杏树为主的生态经济林53.2万亩,年产鲜杏达11.1万吨,杏干、杏仁产量达到0.6万吨,年产值达7900万元;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集体林地,在林区散养朝那鸡,年饲养总量100万只以上,直接经济收入达4000多万元。

  彭阳人是大自然的改造者。上天给了他们贫瘠干旱的土地,他们却发扬光大了愚公般的“彭阳精神”,一项项改善生态的具体措施,让脱贫率高达80%。在享受青山绿水的同时,彭阳老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西吉县兴隆镇新农村 摄影 刘娴.JPG

西吉县兴隆镇新农村


泾源县:“小九寨”的致富经


  我们进入泾源县的公路并不十分通畅,施工队正在对公路进行整修。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快到一年一度的旅游高峰期了,泾源县正在抓紧整修道路。

  泾源是个以旅游而闻名的县,位于宁夏最南端,六盘山腹地,因泾水源头而得名。这里自然气候适宜,六盘山纵贯县境西部,崆峒山雄踞东北,春寒、夏凉、秋短、冬长,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和天然氧吧。县境内有各类旅游景点30余处,集生态旅游、疗养避暑、野外探险、科学考察于一体,被誉为黄土高原的“绿色明珠”和西北的“小九寨”。

  但就是这样一个好地方,却依然生活着占全县总人口16.2%的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后,县里共确定60个整村脱贫销号村,共5328户、2.04万人。为此,泾源县立下“脱贫攻坚5年任务2年完成”的目标:2016年计划完成26个贫困村共2770户10380人的脱贫任务,其他贫困村基本达到销号条件;2017年完成34个贫困村2558户10020人的脱贫任务,争取使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以内。

  兰丽媛是径河源镇泾光村的“第一书记”。我去采访时,正是她入户走访的工作时间。她一边准确清晰地向我介绍着泾光村的基本情况,一边翻看手中的村户名册。

  缘何如此“明白”,其实是一本小小的《明白册》的功劳。泾源县依据国家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对贫困群众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精确识别。向每个农户发放《明白册》,上面清晰地记录了贫困户的基本信息、现状及发展需求,还包含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增收台帐、精准脱贫成效汇总等内容,甚至具体到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现有耕地面积、饮水是否困难、能否手机上网、养殖圈舍面积等细节也都明明白白地记录在册。

  兰丽媛说:“我每次入户都要查看《明白册》,各家什么状况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有什么新的收支项目我也会当场记录下来。别看小小的册子,却能让贫困户吃上‘定心丸’,也架起了我们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

  如何脱贫致富?泾光村将目光聚焦在了旅游产业上。兰丽媛对我说:“泾光村是泾河源旅游小城镇的门户村庄,101省道从村庄贯穿通行,是进入泾河源镇及老龙潭、二龙河等景区的必经之路。这是泾光村发展旅游产业的有利条件。”2015年,泾光村被列入全县11个美丽村庄建设项目村之一。目前,村里正在计划将美丽村庄建设与整村推进相结合,与主干道路大整治相结合,尽快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其实,离泾光村大约5公里的冶家村,依靠旅游产业带动脱贫致富已经成为精准脱贫的样本。从一贫如洗到脱贫致富,从靠山吃山到旅游富山,冶家村的嬗变,无疑是西海固脱贫历程的一个缩影。

  如今,走在冶家村的柏油路上,农家乐餐厅和农家乐超市随处可见。一户农家乐的女主人对我说:“每逢节假日,我的农家乐里总是满满当当的游客,超市里的泾源特产也会供不应求。”傍晚时分,一群刚放学的孩子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在回家路上嬉笑打闹。村口的健身广场上,几位老人正在悠闲地活动身子骨。农家乐的主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宰土鸡,摘苦苦菜,准备为游客奉上一顿农家风味十足的健康晚餐。


放学回家的冶家村孩子们.JPG

冶家村的孩子们


  冶家村的改变从10 年前就开始了。过去靠山吃山,不仅破坏了生态,也给当地扎下了“穷根”。2005年,一场山洪“报复”了冶家村人,30多户人家房屋受灾。必须改变靠山吃山的老做法了。2006年,这些受灾户借着政府新盖的安置房,凭借紧邻风景迤逦的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优势,办起了农家乐。自家院里种野菜、养鸡,同时还建起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供游客休闲,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如今,冶家村的农家乐每户平均年收入已经达到近10万元。

  目前冶家村正在精准施行帮扶政策,让四个致富带头人每人帮扶农家乐经营户5户,新建农家乐4户,鼓励无条件经营农家乐的村户在老龙潭、二龙河景区经营小吃、土特产销售摊点,通过乡村旅游产业脱贫14户。同时,争取项目完成农家乐经营区域房屋立面改造100户。

  精准识别,因地制宜。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实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泾源县的实践表明,这环环相扣的精准要求,是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也是效果显著的“致富经”。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