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自古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和枢纽,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川滇通道”之美誉,拥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四张世界级名片。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殷殷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2017年,楚雄州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称号。
荣誉的取得,不是工作的终点,创建工作始终“在路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打造的“金字招牌”。自2017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以来,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这一崇高荣誉,围绕以“一体化促进长效化,以共同性凝聚向心力,以融合性奏响最强音,以创新性提升融和力,以法治化推进现代化”的工作思路,以有形之魂、有感之举、有效之方,高质量打造“滇中翡翠 融和楚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着力增进各民族思想融通、文化融汇、情感融入、治理融洽、发展融合,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更加健全,同舟共济的情感认同更加强烈,同心共建的发展态势更加向好,同商共治的和谐局面更加巩固。
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19民族赛装文化节活动暨千人同绣70米“神州锦绣”刺绣长卷收针仪式现场 杨会兰/摄
遵循“一个根本”,以一体化促进长效化,着力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夯实以政治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压舱石”。我们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一切政策由此着眼,一切资源往此着力,一切举措向此着手。抓思想引领,凝聚“一条心”向党。持续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干部、教育群众,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主题实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始终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使忠诚拥护核心始终成为楚雄党员干部群众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共同团结奋斗始终成为楚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抓组织引领,强化“一股劲”推进。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摆在全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体谋划,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一体推进,建立“五年一规划、一年一考核、一月一调度”机制一体落实,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抓规划引领,统筹“一盘棋”谋划。编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关于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1个《规划》统揽、1个《意见》引领、4+N个《方案》支撑的“1+1+4+N”政策体系,推动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高度契合、全面结合、深度融合。抓机制引领,落实“一竿子”到底。建立州县市党政主要领导联系挂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承诺、巡察和督查、通报和报告、考核激励、追责问责“六大机制”,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创建工作的“指挥棒”和“考评尺”,建立健全创建考核评价、动态管理、示范带动“三个体系”,采取推进会、互观互检现场观摩会、第三方测评等形式,有效解决了“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等问题。
突出“两个深入”,以共同性凝聚向心力,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画好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心圆”。我们坚持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把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体系,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校)党员干部培训首课,作为州委宣讲团主课,依托楚雄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楚雄师范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沉浸式教育,采取大研学、大培训、大宣讲等形式,实现全州“关键少数”和党政机关、统战民宗系统和乡村(社区)干部学习研讨“四个全覆盖”。元谋“农民理论家宣讲团”受到中宣部表彰,姚安梅葛用方言土语宣讲经验做法在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理响楚雄·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品牌、推动理论宣讲通俗化大众化做法在《人民日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喜迎二十大 书声彩云南”云上阅读分享会系列活动成为全国优秀阅读活动案例。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楚雄市和30个集体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国字号”招牌名列全国全省前列。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等精神谱系,进一步坚定了各民族矢志不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元谋龙街渡等3个项目入选云南省“十四五”十大长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以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为抓手,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打造了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书籍和艺术作品。彝剧《赵祚传》、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曹庆功》、电视纪录片《张经辰》,彰显了楚雄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奋进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情感高原》等文学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骏马奖”,楚雄特色节目《美美与共》亮相央视元宵音乐晚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歌舞剧《火把节》入选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项目。禄丰市黑井镇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大姚县石羊镇、姚安县光禄镇被命名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着力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制定出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恐龙化石保护条例》《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文化条例》等一批政策法规,建立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万家坝铜鼓、元谋人遗址等楚雄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现有非遗保护名录项目771项,其中,国家级14项(位列全省第3位),省级62项(位列全省第3位),《查姆》代表性传承人方贵生荣评“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有力地促进了一批散落在楚雄大地上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得到及时抢救整理、挖掘开发,一批楚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成为保护利用丰富中华文化基因库的有效载体。
推动“三个转变”,以融合性奏响最强音,着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奏响以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奋进曲”。我们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等实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输血”向“造血”转变,“富口袋”向“富脑袋”转变,“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各民族全面实现小康,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彰显了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楚雄速度”。2022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763.42亿元、上升至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第6位和全省第5位。全州33.4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连续三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评价为优秀,乡村振兴实绩考评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并入选2023年全国20个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拟督查激励市名单,各族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全州人民衷心拥护党中央、衷心拥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振兴民族种业的“楚雄贡献”。涉藏地区青稞育种加代与南繁(元谋)基地影响力和带动力日益扩大,国家南繁科研育种(扩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楚粳48号”成为西南地区首个高原常规粳稻国审品种,实现全国高原粳稻国审品种零的突破。打响了民族文化产业的“楚雄名片”。出台《楚雄州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扶持和奖补办法(试行)》37条“硬核”措施,撬动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创造性转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创新性发展。彝绣产业增加值达2.45亿元,实现从“指尖艺术”到“指尖经济”再到“指尖产业”的精彩蜕变,成为了沪滇文化帮扶“楚雄样板”。着力打造以彝族医药为支撑,集生物医药研发、生产、服务、流通、医药教育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成为了全省第二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擦亮了绿色发展的“楚雄底色”。隆基成为全球最大单晶硅单体切片工厂,龙佰世界一流转子级海绵钛生产线投产,楚雄晶科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全省首个锂电池储能项目建成投产,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加速崛起,绿色硅、钛产值达482.9亿元,绿色产业增加值占比突破80%。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个、国家森林乡村28个和省级生态文明县市8个、美丽县城3个,州县两级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称号。“COP15 遇见楚雄”系列活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充分展现了以绿孔雀保护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9个、3A级旅游景区18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蜚声海内外。树立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楚雄样板”。连续5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市)”,连续3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最高荣誉奖“长安杯”称号。这些全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奋斗经历,是我们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最鲜明的特色、最厚重的底色,也是最大的信心和动力。
聚焦“四融互嵌”,以创新性提升融和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搭建以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连心桥”。积极顺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新形势,大力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聚焦空间上的融入。出台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针对性措施,建立健全川滇六州市跨区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作机制,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在城乡和区域之间更大规模的双向流动。聚焦经济上的融汇。入股云南宇泽公司5亿元开展合作,协调公司总部从江西迁到楚雄,成为云南省首家本土硅光伏头部企业。与上海嘉定区签定“飞地经济”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争取到上海市及嘉定区援助资金2.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12个,巩固和援建扶贫车间36个,转移脱贫劳动力就业4909人,采购销售楚雄脱贫地区农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4.6亿元,让各族群众同在一个园区、同在一个企业、同在一个产业链上分享发展的成果,结成利益共同体。聚焦文化上的融通。在全省率先启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使用工作,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通过春节、中秋、火把节、赛装节等节庆日,以群众看得见、能互动、有共鸣的方式,把各民族共同的节日打造成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化“四个与共”、增进“五个认同”的节庆品牌,让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戏,结成文化共同体。聚焦社会上的融合。实施“石榴红”工程,深化“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等联谊活动,使各族群众做得了和睦邻居、交得了知心朋友、结得了美满姻缘。坚持全域化创建,先后探索了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和旅游景区、商会、党史教育基地、博物馆规划馆非遗中心四大创建联盟行动、“六大”落实机制,打造创建升级版的主线意识更加突出、主线内涵更加深化。全州共有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示范单位8个、省级示范县市示范单位291个、州级示范县市示范单位1587个,18个集体和17名个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51个集体和46名个人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518个集体和588名个人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在北京参加活动的楚雄绣娘在天安门广场跳起了欢快的左脚舞
健全“五大体系”,以法治化推进现代化,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织密以法治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保障网”。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落细落实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健全法润民生体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施法治宣传“育民”、人民调解“和民”、法律服务“惠民”、优化营商环境“利民”、社区矫正“安民”行动,元谋县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4+2”化解机制建设工作入围法治影响中国——礼赞祖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暨全国第五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果交流会第二批案例,姚安县法院被表彰为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将民族工作纳入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智慧化网格平台,以社区网格为基础,以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为中枢,以网格化精细管理、智能化精准推进、区域化精彩协同“三化合一”为着力点,实现“指挥调度一平台、社会治理一张网、公共服务一站式、综合执法一体化”,有效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基层治理难题,“党建引领新时代枫桥经验楚雄实践”在全省推广。健全法治宣传体系。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与普法宣传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律6+N进”活动,全面推广“五用工作法”,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荣获“2016—2020年云南省普法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健全防范化解风险体系。健全涉民族因素影响团结稳定问题州县乡三级同步监测监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网络舆情联动处置机制,实施“高、中、低”风险评估,定期排查研判和防范化解风险,反邪教工作经验做法获公安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楚雄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楚雄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奋斗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楚雄州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质量打造“滇中翡翠 融和楚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 2023年5月 楚雄增刊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