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4张世界级名片的宣传海报在上海浦东、虹桥机场一经亮相,就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旅客的眼球,这是楚雄州做强“遇见楚雄”系列外宣品牌的重要举措。
楚雄州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富饶之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为推动楚雄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楚雄州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4张世界级名片的丰富内涵,聚焦恐龙、元谋人、绿孔雀等超级IP,全力推进“一个中心、四大走廊”建设,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世界恐龙之乡” “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这4张楚雄名片也越擦越亮,愈发熠熠生辉。
世界恐龙之乡
1938年,我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在楚雄州禄丰县(今禄丰市)发掘出了中国第一副恐龙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揭开了中国恐龙研究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1995年,人们在禄丰川街阿纳恐龙山,发现了一处世界级规模的恐龙化石掩埋点。经过中美两国古生物工作者3年的发掘和勘探,确定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处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大坟场,有几百头恐龙埋藏于此。为更好保护和研究恐龙化石,专家建议就地建馆。2008年,“世界恐龙谷”一期项目正式建成,这座被称为“恐龙坟场”的小山坡成了遗址馆展陈的一部分。馆内装架陈列有70 余具完整的恐龙骨架,展馆还利用现代科技复原了恐龙样貌,每年都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秘。
如今在禄丰的街头巷尾,处处可见恐龙的印记:一排排恐龙形状的路灯沿着“侏罗纪大街”铺展开来,一颗颗景观石上印满了许氏禄丰龙“许禄禄”等憨态可掬的小恐龙卡通形象,一座座乡间小屋的墙上画满了恐龙涂鸦……
禄丰的恐龙也完成了从“资源宝藏”到“文化符号”,再到一种“品牌经济”的转变升级。2019年,“世界恐龙谷”二期项目开业。项目主打恐龙时空乐园、栖龙湾温泉和恐龙谷温泉酒店,兼具亲子娱乐与康养休闲功能。
不仅禄丰市,在楚雄州的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等8个县(市)都发现了恐龙化石。目前,楚雄已探明的恐龙化石数量居世界之最,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恐龙之乡”。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这些巨大生物的骨骼重见天日,千万年前埋藏下的疑问正等待着人们探索答案。楚雄州2.9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已经出土了410多具恐龙个体化石,其中较完好者70余具,并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足印化石。
2020年底,武定县万德镇发现了恐龙化石出露2处。在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这里的恐龙生存时代是侏罗纪最早期,可能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恐龙骨骼化石。
禄丰世界恐龙谷恐龙遗址博物馆 李树荣/摄
东方人类故乡
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第一课从“元谋人”讲起。“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距今已有170万年历史,“元谋人”的发现,把亚洲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
正是在楚雄元谋,人类从远古走向现代文明。楚雄就是古老东方的乡愁之源,是东方人类故乡。
1965年5月1日,地质工作者在元谋县大那乌村北从事第四纪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2颗呈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为一左一右的上内侧门齿。经研究分析,同属男性成年人个体,比较粗壮,有明显的原始性状。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用古地磁测定,其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比“蓝田人”“北京人”等猿人更早,为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对进一步研究古人类和我国西南地区第四纪地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元谋县文化馆联合发掘了元谋人遗址。地层中出土了6件石器,3个层位中分布有大量碳屑,说明“元谋人”不仅能制造工具,而且可能会使用火。
元谋人推测复原像
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元谋猿人遗址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楚雄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元谋猿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成立州、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文化遗产和元谋猿人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州县联动机制,全面加强对元谋猿人遗址保护利用的工作力度。
楚雄州及元谋县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扎实做好元谋猿人遗址保护管理、考古调查和元谋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等各项工作,深入挖掘“元谋人”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挥品牌效应,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应有贡献。
世界野生菌王国
楚雄州境内,乌蒙山雄踞东北,哀牢山龙盘西南,百草岭虎卧西北,金沙江、红河穿插奔腾,三山鼎立气势盛,二水分流灵韵扬。这片亚热带季风吹拂的滇中翡翠,九分山水一分坝,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5%,森林覆盖率达70.01%,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育孕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牛肝菌
在云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云南产菌,楚雄尤多;楚雄多菌,精在南华。”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垂直立体的气候条件、多种多样的森林草原、酸碱适中的土壤种类、得天独厚的物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产量之大,享誉海内外。
大红菌
树包菌
荞粑粑菌
云南食用菌占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其中,楚雄的贡献,让人惊叹。这里有大型真菌540多种,其中可食用和药用的野生菌300多种,占云南省的50%左右、全国的40%左右。“世界四大名菌”和“中国十大名菌”在楚雄均有分布,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全世界野生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007年8月,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在楚雄举行,来自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食用菌专家齐聚楚雄。大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和中外嘉宾被楚雄的野生菌资源折服,惊叹其种类丰富,授予楚雄“世界野生菌王国”称号。
奶汁菌
皮条菌
红李子菌
每年盛夏,楚雄人依时而动,相约上山,找菌、卖菌、收菌,菌农成群结队,市场人流如潮,产品远销国内外。靠野生菌收入建屋盖房、供子女上大学的农户屡见不鲜,小小野生菌成了经济发展、群众富裕的助推器。
木竹青菌
楚雄州秉持“绿色发展,生态致富”的理念,大力发展野生菌特色产业,把野生菌产品作为民族地区农副产品纳入民族贸易企业认定资格。南华县野生菌资源年蕴藏储量1.3万余吨,松露和松茸交易量分别占全国的65%和70%以上,全县有10家野生菌企业被认定为民族贸易企业。野生菌商产品营销渠道不断完善拓展,以“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为支点,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推行“互联网+野生菌”营销模式,促进电商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野生灵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楚雄州野生菌产业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产业发展共赢。
喇叭菌
松茸
紫晶蜡蘑
中国绿孔雀之乡
在楚雄州山林间、小河畔出没的绿孔雀,似头戴椎形帽,颊染黄金饰,颈缠龙纹羽,满身披金翠,绚丽多彩,华美异常。雄鸟尾屏展开有1米多宽,末端具有紫蓝色、蓝绿色及黄铜色构成的大型眼状斑纹,令人眼花缭乱。
绿孔雀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孔雀,也是我国野生雉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被誉为“百鸟之王”,是祥瑞、高贵的象征。
绿孔雀
目前,绿孔雀仅分布于云南省境内,种群数量在600只左右,属于极度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楚雄州绿孔雀现存数量为300只左右,接近全国总数的50%,主要分布于双柏县恐龙河自然保护区及礼社江、绿汁江沿岸。双柏县是全国最大的野生绿孔雀种群栖息地,绿孔雀种群数量为44群267只。
2003年楚雄州设立以绿孔雀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又将保护区周边绿孔雀集中分布区域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保护区也晋升为省级,面积由10391公顷扩大到17534公顷,增加了68.7%。
绿孔雀
为促进人与孔雀和谐共处,楚雄州积极开展社区共建共管,在绿孔雀分布区聘请140名群众作为绿孔雀保护监测员;实施退耕还林2.24万亩,将绿孔雀分布区7846.7公顷集体林地划为公益林,每年补偿117.7万元;培训引导保护区周边群众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药施用量,杜绝绿孔雀误食中毒事件发生。
多年来,楚雄州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长期对绿孔雀进行科研和监测,全州绿孔雀栖息地重点保护监测面积达到12687公顷。
2015年以来,楚雄州累计投入绿孔雀保护资金427.4万元,栽植界桩156棵,建设绿孔雀卡点8个、饮水点21个、食源地4块,修复栖息地75亩,绿孔雀保护管理能力不断提升。通过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楚雄州实现了绿孔雀种群扩大、数量增长,成为国内绿孔雀野外种群的主要保存地。
2022年4月,楚雄州启动“中国·楚雄——绿孔雀之乡”品牌建设,聘请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为“中国·双柏——绿孔雀家园”形象大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向楚雄州颁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西南监测中心绿孔雀科研基地”牌匾,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向楚雄州颁授“院地共建绿孔雀栖息地研究基地”牌匾。两家科研单位与楚雄州携手开展绿孔雀保护、科研、监测等工作,为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贡献。
绿孔雀是楚雄的形象代表,全州上下正在着力打造“中国绿孔雀之乡”这张绿色生态名片。
绿孔雀
“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这4张世界级名片,是楚雄各族儿女恪守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观念结出的丰硕成果。在楚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各族群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这里成为现实。因此,才有恐龙化石的惊人储量,才有人类化石的不朽传奇,才有野生菌取之不尽的资源馈赠,才有绿孔雀凤嗥九天的生态礼赞。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 2023年5月 楚雄增刊
文:本刊通讯员 卡罗
责编:王孺杰 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