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蓝,云之南。山川与共,七彩同美。
5月28日,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第一站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结合云南特色,在迪庆州、丽江市广泛深入开展理论宣传、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课堂教学、文博展示、民俗活动等,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交融,乡风文明建设如火如荼,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群众体育运动人气正旺……行走彩云之南,一幅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美好家园“耕‘云’图”正在徐徐展开,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5月28日,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云南篇”启动仪式现场 云南省迪庆州民宗委供图
以文铸魂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在“世界的香格里拉”感受家园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5月28日,2024“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在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举行。此刻,头顶的雪山、心中的日月,都化作家园的诗意符号。
七彩云南的第一抹亮色,属于赤诚的红。
独克宗古城金龙街1号,这里是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展厅里传来“格桑花小小讲解员”稚嫩的童声:“这是红军战士送给老船工的火狐皮,这是红军夜渡金沙江时使用的马灯,这是七个渡口之一的木斯扎渡口。当年红军就是用这样的木船来渡江的……”来自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独克宗小学三年级的杨婧涵落落大方、字正腔圆地为游客讲解着红军北渡金沙江的场景。游客们一边跟着“小小讲解员”体验博物馆内红军巧渡金沙江、过雪山草地的模拟实景,一边感受着红军三大主力克服千难万险,胜利完成长征的伟大壮举。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是在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上建立起来的专题性博物馆。1936年4月,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中甸(今香格里拉)境内并做休整,当时使用过的船只、马灯、粮袋、水壶乃至门板上的标语,都成为了红军与各族群众鱼水情深的历史见证。
长征途中,红军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如今的青少年,也是传承弘扬革命精神的未来。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与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独克宗小学共同培养“格桑花小小讲解员”,并通过组织参观、研学等,打造青少年学习成长的“第二课堂”,使青少年从小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民族小学的各族学生
在博物馆专业讲解老师的辅导下,杨婧涵和小伙伴们能够熟练地用普通话讲述贺龙向松赞林寺赠送“兴盛番族”锦璋等红色佳话,“格桑花小小讲解员”的讲解水平和理解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开馆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青少年超过100万人次,每次讲解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课堂。红色种子从这里播撒出去,伟大长征精神代代延续。
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基地等场所,迪庆州建立红领巾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全州少先队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维护者、宣传者、践行者。
云南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遗址就有1903个,数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云南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线路,广泛开展“聂耳和国歌”“扎西会议”“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等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民之精神,文以化之;国之精神,文以铸之。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核。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要传承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讲好红色故事,赓续民族团结血脉。
以文化人 彰显时代文明新风
滇西北草原,江河奔流,天高云淡。5月29日,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团结奋进新征程 同心共筑中国梦”2024年民族团结村运动会火热举行。在呀啦嗦民族民间马术交流基地,写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标语的彩旗迎风猎猎,游客们和当地各族群众欣赏着激动人心的赛马比赛。
“我们的运动会还设有射箭、拔河、押加、跳绳、滚筒等民族民间传统文体活动,谁都可以报名参赛。”建塘镇副镇长竹玛拉初表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沉浸式文体活动载体,培养群众健康的生活情趣,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此次参加运动会的各方人员加起来超过2000人次。
美丽乡风在吹拂,既有文体活动的引人入胜,也有思想观念的革新转变。
节俭办婚礼、经济实用盖房子、厚养薄葬、“红白从简”等移风易俗的理念,已经在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深入人心。在乡政府干事陈冲看来,坚持把树立文明乡风、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引领群众更新观念,凝聚正能量,倡导时代新风尚,促进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成效十分显著。
乡里成立新时代感党恩志愿服务队、尼西老兵“再出发”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积极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普法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农民群众重义守信、勤劳致富、节俭持家、孝老爱亲。此外,在村民小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暨乡愁记忆馆,通过挖掘新旧照片对比、群众笑脸寄语等内容,实现以物鉴史、以史育人,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丽江市玉龙县拉市乡均良村老年幸福食堂里,大伙儿正在给3位老人过寿。均良下村党支部书记木金江说,为确保老人们都能吃上热乎乎的午餐,2021年村里整合资源,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开办了全市第一个农村老年幸福食堂。通过3年多的运行,食堂已成为集老年人就餐、基层组织活动、文娱活动中心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性小院。村里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银发”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等活动逐步融入老年幸福食堂,让“小食堂”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助推乡村治理的“大阵地”。木金江认为,弘扬传统美德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带来了文明新风,让乡村展现出新气象。均良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云南省美丽乡村”“云南省文明村”等。
丽江市玉龙县拉市乡均良村整洁的街道 徐永进/摄
文明风尚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要求。目前,云南统筹行业资源、项目资源、志愿服务资源,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建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基地,持续织密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文润滇 共绘家园新画卷
传承中华文化,阅享现代文明。
启动仪式现场播放的微视频《春风化雨,心润万家》,打动了很多人,勾起了大家的温暖回忆。近年来,各级民族工作者,越过千山万水,跨过高山峡谷,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到田间地头、高原牧场,把党的声音和关怀送到老百姓的心里,为各族群众送去了丰硕的精神食粮。主题文化活动现场,还为云南各族群众送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万国一家,孰为要荒?点苍苍苍,禹迹尧墙。”依照《禹贡》中初始的九州格局,云南的山河地理被纳入华夏文明的序列,中华文化根深干壮、七彩云南枝繁叶茂。
“天雨流芳”,走进丽江的中小学、古城的书店乃至乡村的农家书屋,经常能看到这四个汉字书法,在纳西语中意为“去读书吧”,一语双关既道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又承载着诗书文脉的薪火不绝。
天雨流芳,共谱华章。不久前,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就在云南举办。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大二学生杨学芝把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们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张桂梅老师的母校!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更多的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
中华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彩云之南绘就美美与共新画卷。丽江市玉龙县拉市乡均良村的民俗体验馆里,各民族文化多彩交融。中国龙、福字、吉祥如意、梅兰竹菊等经典中华文化符号,融汇在一件件精美的刺绣、银饰、编织、扎染等民族手工技艺上,寄托着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茶马古道成为民宿元素,纳西古乐声声入耳,东巴文字写下吉祥的祝福,四方街迎来天南海北的如织游人……文化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如火如荼。
在丽江古城举行的“共同的家”文化惠民主题歌会 时光远/摄
小桥,流水,人家。深厚的耕读传家文化,更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
阡陌纵横,一派田园风光。在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启别村神川广场,一场“云耕四季——腊普河谷多民族农耕文化旅游节”正火热进行。抛秧、插秧、抓鸭子比赛精彩纷呈,文艺表演、非遗展览、传统体育比赛让人目不暇接。塔城镇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地带,藏、汉、傈僳、纳西、白、彝、普米等民族世代聚居于此。各族村民将日常农耕劳作的技能搬上乡村竞技舞台,吸引十里八村的乡亲和到此一游的游客前来观摩,欢乐的气氛感染了所有人。建起乡村文化长廊,搭起文化大舞台,男女老少用当地特有的维西大词戏,把幸福的生活唱出来。田间地头、寻常巷陌,美丽家园举目皆是好风景。
近年来,云南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和各项工作的主线,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2022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民族地区文化惠民、民族文化精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文化研究、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边疆文化安全八大重点任务,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形成体系化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良好格局。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于2023年创办,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族工作部门等联合主办。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郭卫平指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战略任务,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准确把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髓要义、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入提炼实践中蕴含的精神元素,丰富新内涵、创新新形态、提升新成效,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有形有感有效。
386年前,徐霞客万里遐征走进云南,称赞滇地“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如今的云岭大地,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同心,持久强大的精神力量已然融入各族儿女的血脉,化为共同守护、共同建设和美家园的不竭动力。岁月静好,此心安处是故乡。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6期
文:本刊记者 刘雅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张浈芳(实习) 李沛然(实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