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工业柳州”绽放中华文化魅力
发布日期:2024-07-26

      柳州,是广西工业重镇,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现代制造城。1958年,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亲自布局广西现代工业,柳州书写了“各族人民建柳钢,齐心协力兴南疆”的动人篇章。

      从“桂中商埠”“工业重镇”到“工业柳州”,柳州作为多民族聚居的现代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同胞长期工作、生活于此,不断交往交流交融,手足情深、守望相助,共同书写了城市发展历史,铸造出“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城市品格。

      如今的柳州,正以自治区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4中国_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暨“歌仙刘三姐”广西山歌王争霸赛系列活动开幕式.jpg

2024中国·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暨“歌仙刘三姐”广西山歌王争霸赛系列活动开幕式


在创新发展中激扬文化自信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下飘扬,“复兴号”动车在侗寨边飞驰……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画面,通过色彩斑斓的颜料绘制在小巧的圆簸箕上。今年“五一”假期,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学生在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体验学习侗画技艺。三江侗画表现内容丰富、艺术特色鲜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近年来,《欢庆芭团桥》《侗族百家宴》等侗画作品屡获全国性农民画展、全国性专题艺术展、中国农民艺术展等国家级奖项,2000多幅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各国使馆收藏。与此同时,侗画制作工艺与时俱进、不断改良,有效促进了三江各族群众稳定就业。

      进入新时代,柳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先后出台《柳州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融水苗族自治县芦笙和斗马文化保护条例》《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条例》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市53家博物馆通过形式多样的展览,生动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进步的柳州发展历史。融水各族群众通过“芦笙踩堂”等实景表演,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拓宽增收渠道,“融水文旅扶贫五大模式”被列入“2020年度旅游扶贫典型案例”。以柳州深厚工业文化底蕴为主题,推出反映柳州工业创业的音乐剧《致青春》。该剧一经上映,就勾起了无数人浓烈的工业乡愁,成为打动人心的现象级作品。

      通过举办“三月三”“重阳敬老”“乡村村晚”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及“芦笙斗马”“花炮”邀请赛、“龙超”国际龙舟赛等体育赛事,吸引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今年广西“三月三”节日期间,全市接待游客3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11.4%。

石榴花开心向党_同心共筑复兴梦__2024年柳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暨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jpg

柳州市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暨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


在文化认同中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桂黔交界的乌英苗寨,大学生潘木枝正在向妇女们教授普通话。这里居住着143户700多人,其中102户属于广西融水县、41户属于贵州从江县。

      近年来,柳州市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合力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成立桂黔两省(区)乌英屯联合党支部,帮助两地居民共襄产业、共建文化、共商治理。在柳州市、县两级统战部、妇联以及结对帮扶融水的广东省廉江市大力推动下,组织文化培训班开展培训。通过培训,乌英苗寨的妇女们主动求新求变,带头移风易俗,努力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柳州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打造刘三姐山歌文化,鱼峰区大龙潭社区通过山歌说事、山歌普法、山歌论理,搭起社区居民“连心桥”;连续举办10届“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着力打造“秀美融水·风情苗乡”“千年侗寨·梦萦三江”“风情柳州”等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柳州,也在助力融入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筑梦圆梦。柳州职业学院学生谢普凯提江·艾热提,深受“三月三”、芦笙表演等柳州特色文化展演启发,以新疆艾德莱斯绸服饰文化项目参赛,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总决赛金奖。如今,他致力于用艾德莱斯绸制作旗袍、汉服等,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服饰文化之美。

《民族传统龙舟节》,谢明友.jpg

柳州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谢明友/摄


在命运与共中赓续中华文脉

      柳州是一个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柳州积极打造红七军战长安纪念馆,修复成团会议旧址、飞虎队纪念园等,讲好邓小平率红七军过柳州、各族群众踊跃参加抗战等红色文化故事,为柳州城市精神着色、为乡村振兴赋能,让文旅产业出彩。

      赓续中华文脉,讲好新时代柳州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建宣讲团,向各族群众宣讲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柳工出海”故事、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把芦笙吹到城市来”的故事、激发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56路民族团结公交专线”的故事、以特色产业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小米粉、大产业”的柳州螺蛳粉故事,以及山同脉、水同源、语同音、俗同形、人同心的湘桂黔环“三省坡”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的故事,先后拍摄《向人民报告》《送饭求学路》《芦笙之恋》《开启苗寨致富的金钥匙》等微电影,制作推出《苗山脱贫影像志》纪实性摄影作品,创作侗画史上最长画卷《民族团结进步在柳州》,用故事讲成就、用故事谈理论、用故事推做法、用故事鼓信心,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不断深入人心。

      积极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在中小学校挂牌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高等院校联合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与新疆学校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树立和突出柳宗元、刘三姐、白莲洞古人类遗址等柳州具有代表性的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各族青少年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全市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开课率达100%。300多所学校常态化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讲写活动,参与学生达10多万人;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808场,参与学生超过21万人,全市戏曲进校园活动覆盖率达100%。


在共建共享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柳州自古就有讲“款约”、唱“古歌”等传统习俗,各族群众遵循蕴含在传统习俗里的生态理念,共同守护绿水青山。涓涓溪流从风雨桥下、鼓楼旁、苗寨边源起,汇入母亲河柳江。2020年至2023年,柳州连续4年蝉联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年度第一。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共同建设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柳州创新“广电说事”“侗款普法”等社区协调机制,充分运用“打同年”“讲款”等民族习俗,着力打造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特色品牌;邀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用身边人、身边事讲好共同发展故事、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在文艺精品创作、历史文物展陈、群众文艺汇演等领域中,以接地气的语言、用群众身边的案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芦笙踩堂》,__覃美春,(融水安陲).png

柳州举办芦笙踩堂群众文化活动 覃美春/摄

      柳州与湖南、贵州交界的三江富禄乡、融水锦洞村等地,通过联合党支部组织篮球赛、亮布节、打同年等活动,进一步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统筹领导力量。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将王屯联合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首创桂湘黔三省(区)六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区域协同机制。柳州与贵州交界地区各族群众利用农闲期间共同举办苗族古歌交流、打同年、芦笙节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团结协作。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5期

文:刘振中

作者为柳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