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道中华
一部电影里的宋代“潮”人穿搭指南
发布日期:2024-10-24

      提到宋朝,你会想到什么?是优美的宋词,还是繁华的东京汴梁?为什么人们会对宋朝有如此多的想象,两幅宋代名画功不可没,一幅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另一幅就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历经900年岁月,仍然是现代时尚的顶流。受到这幅传世名作启发而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全国巡演中场场爆满,并登上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青绿热”火爆全网。

      今年10月,电影版《只此青绿》上映,原班人马再度集结,用舞蹈勾勒出宋朝的时代风华。在服装设计方面,创作团队参考了大量宋代古画和文献,不仅还原了大宋服饰与妆发造型的历史感,还创作出服务于影视艺术表达需要的梦幻青绿江山,生动呈现了繁荣的宋代文化与素雅的宋韵美学,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宋代“潮人”的穿搭指南。

image.png

▲《只此青绿》影片青绿角色造型


青绿风华:宋代仕女图的现代演绎

      宋代崇尚文人的“清瘦感”,《青绿》的服装在参悟宋风宋韵基础上,巧妙地借助手部叠搭的袖子与裙摆的层叠,表现出山峦起伏之势。下摆的设计采用了类似鱼尾的收紧款式,与演员的身体形态相融合,再搭配垂眸状的情态,生动地将宋代仕女图中内敛端庄的女子形象复现出来。

image.png

▲2024年9月19日晚,电影《只此青绿》在北京大学举行全球首映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种上衣下裙、长袖或搭配披帛的服饰,正是当时宋代青年女子最时髦的装扮。高耸的发式虽不是出自历史原型,但却与宋风古韵十分契合。

      王希孟画作中的青绿色是电影的主色调,在“入画”一幕中融合赭石色更是对《千里江山图》的呼应。

image.png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为还原画中颜色,服装设计师们在宝蓝色与钴蓝色间找到了“靛青”,在“石绿”底色上融合了少量蓝色、赭石、藤黄等色,尝试在不同纹理、厚度以及不同悬垂感的棉麻面料上进行高温固染、扎染,一遍又一遍地调色,直到染出最传神的“青绿”之色。

      这种对色彩的极致追求,既体现了宋代服饰的独特魅力,也彰显了现代设计师的创新精神与匠心独运。


簪花雅韵:宋代翰林院的时尚风潮

      “翰林画院”是《只此青绿》服装造型最为“写实”的段落。先生的交领衣与学生的长衫,分别采用了宋代男子道衣和圆领袍的形制,并在材质和配色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藕粉色纱衫的运用,虽然在宋代并不常见,但却完美契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展现出一种既古典又时尚的美感。

image.png

▲《只此青绿》翰林院师生

      头上簪花不仅只出现在女子身上,实际上在宋代它已作为一种民俗现象而广泛存在,更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礼仪制度。

      《宋史·舆服志》中记载:“幞头簪花,谓之簪戴。”皇帝亲自为登科士子赐花,更是将簪花视为文人士子的荣耀。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生动描绘了官员簪花的盛况,展现了宋代妆饰的时代特色。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园林圃艺事业和市井文化蓬勃发展,赏花、簪花、养花、赐花等社会风尚在各个阶层中蔚然成风,且不分男女老少。明代黄彪的《九老图》(摹宋代刘松年《九老图》而成)中就描绘了男士簪花的情景。

      《只此青绿》中,通过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再现宋代簪花文化的韵味与风情。

image.png

▲九老图(局部)


珠光花影:宋代女官的传世之美

      宋代女子的饰珠与簪花是宋代文化的特有符号,这些精美饰品是宋韵美学的体现,更展现了宋代女子的雅致。

      剧中女官珍珠妆形象灵感来源于《宋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像》中侍女所佩戴的“一年景”花冠。

image.png

▲宋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像

image.png

▲宋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像侍女局部

      这款花冠由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花朵制成,包括牡丹、菊花、山茶花、桃花等,象征着四时更替、万物生长。

      宋人将四时视为连通世间万物的关键一环,所谓“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

      剧中身着大红色官服的宋代女官,其额前、颧骨两侧饰以珍珠装饰,鼻尖与下巴处白粉突出,官帽两侧则配有红、黄、蓝、绿、白、粉六色的插花,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女官服装以宋代流行的窄袖圆领袍为基础形制,搭配增加礼仪感的宝蓝色长巾,整体呈现出端庄得体之美。

image.png

▲《只此青绿》女官妆容

image.png

▲《只此青绿》女官搭配宝蓝色长巾


匠心织梦:宋代工艺人的时尚印记

      在《只此青绿》的多个篇章中,传统工艺行为如篆刻、织绢、采石研磨、制笔、制墨等被艺术化地再现,几位工艺人的服装造型以宋代民间匠人为原型,各种细节蕴含着平凡的考究。

      宋代整体穿着讲求去繁就简,注重穿着便利。剧中的织绢人,她们身着素雅的衣装,化着三白妆,头上的发髻间点缀着珍珠发饰,显得温婉而端庄。衣袖上的襻膊,作为宋代服饰的一大特色,尤为引人注目。

image.png

▲《只此青绿》(唱丝)织绢人

      襻膊(pàn bó),又名臂绳,是一种挂在脖项间、用来搂起衣袖方便劳作的服饰部件,其发明于宋代,专名宜为“襻膊膊儿”。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宋百马图中马夫》中提及,宋人记厨娘事时,就曾描述过大场面的厨娘用银索襻膊进行烹调的场景,可见它是宋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

      织绢人的发饰、襻膊在宋画《女孝经图》和《货郎图》中都有体现,彰显了宋代服饰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image.png

▲《女孝经图》局部

image.png

▲《货郎图》局部·襻膊

      值得一提的是,襻膊在宋代传播到日本,并演变成一种时尚配饰。日本称这个物件为襷(jǔ),日文发音‘たすき’,用于托起日本和服的长袖,襷的造型可以经常在日本绘画或动漫作品中看到。

image.png

▲日本浮世绘《洗衣服》

image.png

▲《千与千寻》女主人公千寻



山涧逸趣:宋代村民的朴素之美

      《只此青绿》中的山涧村民形象取自《千里江山图》画中之白衣人,带着出世般的闲适自得,仿佛是生活在画中的山涧村民。村民服饰款式上充满了浓郁的民俗感,面料的飘逸通透,点缀着一些编织质感的肌理,这样的设计不仅还原了宋代服饰的精髓,更在现代表演艺术中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

image.png

▲《只此青绿》山涧村民造型

image.png

▲《千里江山图》白衣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影片《只此青绿》每一章节的设计都带来犹如展卷的观赏喜悦,构成了画中意趣,并通过对服饰形态或组合方式的设计,达到了“象法天地”的目的。它巧妙地将影视艺术与宋代美学融合,以诗入画、舞动生辉。它超越了物质的束缚、挣脱了时空的桎梏,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生。

      电影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有序传承、博大精深,更歌颂了那些隐藏在“王希孟”背后勤劳智慧的劳动者,弘扬了缔造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学的工匠精神。

      《只此青绿》受到追捧,体现了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自内心的崇拜和精神深处的认同,这种认同使得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变得更加自觉。可以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更是对当代社会价值观的一种积极引领。

      (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屈萍,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副研究员,张心怡,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责编:张伟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