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当时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就读博士的冯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并出席了这次盛会。
模范个人冯艾(中) 重返支教学校
那一天,天安门广场阳光明媚,清风吹拂,彩旗飞舞,百花争艳。“清晨8点30分左右,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各族代表们一起步入会场……当党和国家领导人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冯艾兴奋地说。
同样令冯艾难以忘怀的是,表彰大会结束后,她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团的一员,在人民大会堂讲述了她和志愿者们的感人故事。其后,她还随报告团赴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做了宣讲报告。冯艾说:“每次报告,会场上都会响起阵阵热烈掌声,这也激励着我努力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冯艾曾两次奔赴西部地区支教。
2000年7月,刚大学毕业的冯艾选择保留学籍,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前往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白崖乡中学支教一年。这里属于曾有着“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曾被联合国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
“那里实在太苦了,你受不了的。”朋友曾劝冯艾放弃。但她说:“每当想到能为孩子们的成长进步出一点点力的时候,我就感到无穷无尽的快乐。”
一年服务期满,冯艾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校园。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始终牵动着她的心。2003年,她又报名参加了首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云南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战河乡战河中学,开始第二次支教服务。
地处连绵群山之中的战河中学,海拔近3000米,进入校园,简陋的基础设施和严重不足的教学资源令冯艾深受震撼。
面对如此情况,冯艾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我教过初中各年级以及高二、高三,教过语文、英语、政治等课程,还给全校上过音乐课。一周要上30多节课,一个月连续工作28天。”冯艾回忆道。
彼时,尽管学费全免,但每月几十元的伙食费仍困扰着不少家庭,有的孩子甚至无奈退学。利用课余时间,冯艾长途跋涉,深入4个村近40户人家以及村里的小学、教学点进行劝学走访。
不仅如此,冯艾还不遗余力地为学生们争取各方资助。经过她的不懈努力,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为战河中学筹建了“希望图书室”,并捐赠20万元用于建设学生宿舍楼;北京育英小学寄来了教学用品;上海威达集团为50多位孩子资助了3年生活费……
耕耘不辍,必有回响。“我所教过的学生们有许多考上了大学。如今,他们中有当教师的、做牙医的、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还有自己开店或创业的,每个人都拥有稳定收入,生活充实而幸福。”冯艾的话语中洋溢着自豪与欣慰。
2023年7月,阔别20年后,冯艾再次回到战河中学,映入眼帘的是焕然一新的教学楼、平整舒适的塑胶跑道、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
山海有相逢,来日皆可期。
20年来,尽管冯艾从事过不同的职业,但工作内容始终围绕着服务青年群体。2018年2月,她加入BOSS直聘,全身心投入人才就业工作。2022年,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公司设立上海直品公益基金会,持续开展扶贫济困公益活动。今年7月,基金会在上海组织了一场特别的相聚——来自山西、宁夏两地7所学校的160名学生、20名教师,共同参加首届“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开启了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9期
文:本刊记者 张伟
责编:张昀竹 王孺杰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