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贴合实际,听后深受教育和启发”“既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又有人生厚度和情感温度,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内容更接地气、更符合群众所需、更能为群众所用”……近期,在内蒙古自治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等广泛开展,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和高校师生的强烈反响。
“对于我们基层干部来说,能够以‘手递手’的方式熟悉党的理论政策,简直太畅快了。”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公安局罕达盖边境派出所的一位民警说。“理论学习轻骑兵”宣讲小分队围绕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等内容,来到基层展开宣讲,让他们受益匪浅。
这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讲师团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组织带动全区理论宣讲战线发挥宣讲主力军作用,深入机关、社区、高校、企业、车间乃至田间地头,坚持固定阵地和特色宣讲队伍建设一体推进,广泛开展分众化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中华民族故事传遍北疆大地。
针对内蒙古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的实际,讲师团打造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基层学习讲堂”17317所;组建专家学者宣讲团、机关干部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等635人组成的自治区宣讲人才库;广泛吸纳“百姓名嘴”、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打造4200多支“理论学习轻骑兵”宣讲小分队。
针对党员干部,重点开展专题辅导式宣讲,全面系统讲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制度保障、实践路径等。针对基层群众,重点开展互动式、案例式宣讲,3至5人一组,常年奔走在基层一线,以“小故事”反映“大主题”,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立足农牧民群众对党的惠民政策了解掌握不够、科学种养殖技术缺乏等实际问题,讲师团吸收人社、医疗、农牧、林草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入宣讲队伍,广泛开展“宣讲+惠民政策解读”“宣讲+农牧技术指导”等特色活动,让理论宣讲同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助力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
“宣讲有理论、有实践、有科技知识,这样的宣讲最接地气,我们不仅能学习领会党中央的精神,还能学到对生产生活有利的知识。”新巴尔虎左旗罕达盖苏木牧民邓朝霞说。
讲师团聚焦主线,打造特色载体,努力提升宣传效果,在北疆大地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策划制作《深情牵挂暖北疆——习近平总书记与内蒙古》纪实专题片,系统梳理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展现各族群众牢记嘱托、奋进有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实践。
策划制作“石榴籽小课堂”等动画、理论微视频50期,在“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开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北疆文化”等专栏,刊发一系列稿件作品,弘扬“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旋律,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撰写《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13万余字的宣讲提纲,制作宣讲课件16期;编发《基层宣讲50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问答》等理论读物,培训宣讲骨干90万余人次。
精心组织交流竞赛、主题宣讲比赛和微视频大赛等,带动各级宣讲员深钻细研,将党的创新理论讲准、讲活。连续三年开展的“理响新征程”宣讲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9300多名基层宣讲员参赛,全网点击量达4100万。
在阿拉善盟超格图呼热苏木,由党员干部、派出所民警、卫生院工作人员、“两代表一委员”、致富带头人等组成7支“理论学习轻骑兵”宣讲小分队走村入户拉家常,为牧民讲解养老保险、高龄补贴、低保、临时救助等惠民政策;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组建农牧民夜校服务队,农忙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牧民解决生产难题,农闲时以农牧民夜校、农村牧区大讲堂、“凳凳会”等形式,讲解种养殖知识,受益农牧民达6000余人次……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壮大了宣讲队伍,扩大了宣讲覆盖面。近年来,讲师团先后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永远跟党走 建功新时代”等主题宣讲9.9万场,受众610万人次。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1期
文:本刊综合报道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