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我颁奖,我感到无尚荣光。作为一名乡村邮递员,我只是努力做好分内工作,没想到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出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归来,作为受表彰模范个人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怒江州城区分公司称杆乡邮政所所长桑南才依然感触颇深、激动不已。
生长在云南怒江州泸水市称杆乡前进村的桑南才,1988年如愿成为一名乡村邮递员。如今,53岁的他,既是所长,又是营业员,还是投递员,被当地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傈僳山寨的“托厄哈扒”(傈僳语,意为“信使”)。
称杆乡邮政所是怒江州投递范围最大的乡镇邮政所,承担信件、报刊、快递包裹的收寄、投送以及邮政汇兑等业务。36年来,桑南才穿梭于称杆乡的高山深谷中,投递150余万份邮件,行程达32万公里。这期间,他穿烂了560多双胶鞋,骑坏了5辆摩托车,磨破了160多个邮包,为2万余名各族群众架起了与外界交往交流的桥梁。
地处大山深处的称杆乡,2012年前绝大部分行政村还不通公路,迎接桑南才的不是狭窄陡峭的山路,就是汹涌的怒江和深不见底的山谷。桑南才靠着双腿,蹚河、过桥、爬山……送一趟邮件往往需要五六天,每天平均要走四五十公里。
恶劣的自然环境,有时会直接威胁到投递员的生命安全。在一次送件途中,桑南才遭遇滚石,慌乱躲避时右手中指被石头砸掉了一截。对此,妻子心疼不已,劝说桑南才辞职后和她一起做生意。而桑南才却说:“我不干了,老百姓的信怎么办,孩子们的通知书怎么办?”
有一次,雨下得很大,桑南才拿到一封录取通知书。他冒雨走了整整一天,终于在晚上送到学生手中。那名学生激动地说:“谢谢您,这封录取通知书对我实在太重要了。”那一刻,也是桑南才感到最幸福的时刻。
提起桑南才,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送邮件走一路,好事做一路!”在桑南才投递辖区的村民眼里,他不仅是邮递员,更是他们生活中的好助手。
过去,交通不便,村民上街赶集一趟十分不易,桑南才就利用邮路往返城乡的便利,义务帮助老乡们采购粮油、食盐、化肥农药、生活用品,力所能及地帮着他们做一些小事、解决一些困难。
村民杨赵才家生活困难,桑南才主动拿出自家的积蓄,帮助他搞起了农用车运输和山羊养殖。看到杨赵才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桑南才也打心底感到高兴。
利用到村寨投递的机会,桑南才经常向村民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惠农政策等。老乡们都说,桑南才是“党和政府派来的亲人”。
“村民有需要,只要我能帮得上,我都尽力去帮。”这是桑南才常说的一句话。为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桑南才还积极学习电商平台销售知识并开办了“邮乐小店”,帮助乡亲们把核桃、蜂蜜、天麻等优质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边寨邮路实现了从“鸟路鼠道”到“天堑通途”的巨变,称杆乡的邮路好走多了,也更安全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边疆各族群众过得非常幸福,住上了新楼,许多家庭有了轿车、摩托车,出行很方便。感恩党感恩国家!”家乡蝶变的同时,桑南才的投递之路也发生了变化。“一条邮路再也不用跑五六天了。”桑南才乐呵呵地说。
邮路的一端是嘱托、是惦念,另一端是期盼、是希望。桑南才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言表示,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践行好“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坚决做好祖国边寨的邮政信使,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服务好人民群众。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1期
文:本刊综合报道
责编:张红彬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