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是我们最现实的梦想——甘肃省民委主任沙拜次力专访
发布日期:2016-12-05

甘肃地处西北要冲,属于多民族省份,亦是全国主要贫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是基本的省情。

今年2月初,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甘肃贫困地区考察。4月初,新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率领中央调研组赴甘肃开展扶贫开发专题调研。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甘肃55个少数民族俱全。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为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人口241.0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43%。少数民族地区人口 319.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2.4 %。全省有2个民族自治州、7个自治县,相对集中、分散分布的民族乡34个。

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毫无疑问,帮助和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让少数民族富裕起来,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近日,本刊记者就甘肃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专访了甘肃省民委主任沙拜次力。

 

建设美好幸福新甘肃,民族团结与发展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记者:沙拜次力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长期以来,甘肃省各族同胞一直在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不断努力奋斗。在您看来,甘肃的民族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沙拜次力:首先,非常感谢贵刊对甘肃民族工作的关注和推介。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甘肃民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民族地区发生巨大变化,民生显著改善。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中都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重点之一,着重安排,突出强调。坚持每年召开全省民族宗教工作专题会议,统筹部署民族与宗教工作。有重要问题、突出专项工作,都以及时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的办法并报高层次研究决策。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民族团结作为当前和今后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战略任务之一作了总体部署。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对全省民族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作了重要批示,使全省民族工作部门受到极大鼓舞。

近两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针对藏区的进一步推进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实施意见,针对临夏州制定出台了支持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若干意见,印发了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会议纪要,针对民族师资建设制定出台了支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加快发展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同时,省委、省政府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把民族地区21个县市中的18个县市纳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范围,实行省级领导包县联村联户,厅级干部、省直部门包村联户等帮扶制。在上述基础上,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重要精神,省内又确定10个市和11家省属企业对口支援藏区州、县市。

在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合作民族师专已实现专升本,并更名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知名度提高,招生规模扩大。省政府与国家民委已签订共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合作协议。2011年,全省民族地区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实现了“两基”目标。同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制定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在财政困难情况下,设立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今年已经达到800万元。

省委、省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作为常年主题,始终高度重视,并将每年五月确定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月。目前,我省民族政策法规教育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育教学内容,在高等院校、中小学普遍开设民族政策理论课程。在五月主题宣传活动期间,还组织专家学者到市州所在地高校、中学巡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大宣讲报告会,各级单位开展评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现场会等。省委、省政府每年组织专门督查组,对各地各部门宣传和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法规情况进行督查。

省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创新机制,加强教育培训,促进实践锻炼,提高干部宣传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每年在省市州县党校举办民族地区县级、科级干部培训班。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发达省市区的联系,选派干部挂职锻炼等,着力提高党政干部能力素质。同时,每年在省属高校开办民族地区教师职业资格培训班、民族州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着力提升专业技术队伍能力水平。

 

“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是甘肃民族地区最现实的一个梦想,也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最大愿望”

 

记者:甘肃曾有“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之说。改革开放初期,甘肃贫困人口高达1254万,贫困面积达75%。2010年,全省贫困人口下降到310万人,贫困面下降到了14.8%。但相对于全国而言,甘肃的贫困问题依然突出。您本人曾经在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多年,那么在您看来,甘肃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为实现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省委省政府有哪些具体举措?

沙拜次力:甘肃省民族地区是全省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安定,事关全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不懈努力,组织实施了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开发等一系列扶贫攻坚举措,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贫困人口有所下降,扶贫开发方式不断创新。

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是甘肃民族地区最现实的一个梦想,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最大愿望。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从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和实际出发,抓住叠加政策机遇,创新机制,科学谋划,高位推进,实现扶贫攻坚新跨越。

积极创新思路,打造资源整合的平台,高起点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们根据民族工作部门抓经济发展缺资金、缺抓手,而优势则是依法提出意见建议等“话语权”多等实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谋划了在国家级经济新区兰州新区设立甘肃少数民族经济产业园,为民族地区高层次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打造平台。根据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人才缺乏,具备一技之长能力的人太少这个实际,我们谋划提出少数民族特色技能培训的“出彩工程”,采取政府主导、规划指导、市场引导,资源整合、部门联动的办法,整体推进少数民族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技能培训,以个人一技之长把握人生出彩机会,干出精彩事业,实现同奔小康梦。

扎实实施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专项规划,以此为抓手,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我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专项规划实施进展好,我们将深入推进。我省民族自治州、县全部进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结合规划,我省“两个共同”示范县市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基本覆盖了全省民族地区,我们将以破解民族地区基础条件瓶颈和加快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尽快增加群众收入、大幅减少贫困人口等方面努力作为、大胆作为。

在高度关注少数民族群众看病难、子女上学难、毕业生就业难等突出问题的同时,贯彻国务院关于甘肃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精神,全面规划甘肃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谋划建设甘肃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园,打造甘肃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创新高地,促进甘肃少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同时,我们要十分珍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成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务实作风,深入研究和破解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为民族地区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献计出力。

 

记者:今年8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都刚刚举行了成立60周年的庆祝活动。请您介绍一下,这两个自治地方近年来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沙拜次力:这两个州、县的庆典我都去了。突出的发展成就和热烈、祥和的各民族团结和谐的氛围令我感动,难以忘怀。

就甘南州而言,5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17238户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实现了定居,告别了游牧历史。农牧区的“低保”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7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10元,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面减少到36.75%。整体实现了教育“两基”攻坚目标,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和营养餐补助实现全覆盖,高中免费教育全面推行,寄宿制学校达到146所,寄宿生比例达到71.36%;州、县、乡、村四级公共卫生医疗网络全面覆盖。建成农牧民书屋67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6个,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书屋,乡乡有文化站。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扎实落实,“三个离不开”深入人心。全州藏、汉、回、土、蒙古等24个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他们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我的家乡迭部县就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白龙江上的甘川两省结合部。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康、宗教和顺的喜人景象。

而张家川县首先是教育优先发展十分突出。他们投资1.8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17.7万平方米,建成了县一中新校区、县职教中心等一批标准化学校。此外,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张家川“花儿”、付川小曲、张家川口弦等非物遗产得到挖掘和保护,建成民族艺术剧院、民族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拍摄推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关山月》在省内外影响大、反响好。与此同时,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他们投资5138万元完成县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标准化扩建和中医院整体搬迁,对15个乡镇卫生院实施改扩建。城乡群众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内。还有就是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很好成效。

 

以“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结合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特色村寨保护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努力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记者:甘肃省有保安族、裕固族、撒拉族和土族4个人口较少民族。近年来,省里开展了一系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工作,推动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沙拜次力:省委、省政府把人口较少民族的脱贫和发展作为民族工作全局中的特殊内容,始终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我省列入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保安族、裕固族、撒拉族和土族,人口近7万,分布在5个市州、8个县市、36乡镇的269个行政村。2005年国家出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后,省政府及时成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甘肃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落实了省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配套。省政府还召开全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现场会,尽快启动了扶持发展的各项工作,仅2011-2013年就实施各类项目207个。

经过多年发展,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乡镇、村社的群众照明难、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人口较少民族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优先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人口较少民族聚居乡镇基本实现“普九”,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还实现了幼儿至高中15年免费教育,聚居村教育、文化、卫生条件很大改善。2012年底,肃南县裕固族聚居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518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积石山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尽管只有2776元,但与过去比,已经有较大增长。

 

记者:去年12月,国家民委印发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在您看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对甘肃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经济发展将会起到哪些推动作用?哪些特色村庄留给您的印象比较深?

沙拜次力:国家民委将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发展提到文化的高度,实行专门政策加以保护、传承,这是一项非常英明的重大决策。我觉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首先是体现了对自己祖先智慧和自己传统历史的一种高度尊重,是文明发展的一种高度自觉,有利于与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结合,打造发展新亮点,增加群众收入,助推脱贫致富。此外,特色村寨保护本身就是对后代进行优秀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近几年,国家民委为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投入达到1700万元。通过相关项目的实施,临夏市枹罕镇拜家村、东乡县坪庄乡韩则岭村、甘南州夏河县拉卜楞镇塘乃合村、陇南市宕昌县城关镇立界村等,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变化,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当地最大亮点,成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兴办“农家乐”、“藏家乐”的最大吸引力所在。

 

记者:极具民族特色和西北风情的甘肃“花儿”,早已名扬海内外,成为人们了解甘肃民族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甘肃民委近期在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沙拜次力: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这也是甘肃的基本省情之一。省民委尤其今年以来重点抓了三件事:一是抓住机遇,开展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的调查研究。牵头制定了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少数民族文化板块的总体规划和工作方案,提出将用7年时间,着力实施七大工程,即甘肃民族文化艺术馆等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少数民族文艺院团扶持和民间“花儿”、“南木特”、“那达慕”及各类地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工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工程、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和少数民族特色民居村寨保护修复工程、少数民族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研究宣传展示工程、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少数民族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二是具体谋划在省会兰州建设甘肃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园,作为贯彻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板块的标志性项目,扩大和提高甘肃民族文化知名度、影响力。目前,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三是积极争取省政府增加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专项投入和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全面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工作。

 

记者: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甘肃省建设成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那么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甘肃“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进展如何?

沙拜次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甘肃建成“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这是中央对甘肃的信任,也是对甘肃发展的重大战略定位,其意义深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县(市、区)的意见》,决定将全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七里河区、阿克塞县、肃南县、天祝县、张家川县、崆峒区、成县、临夏市、广河县、合作市10个民族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市、区),作为率先“两个共同”示范建设试点县市区,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些试点县(市、区)建成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和睦、宗教和顺的目标。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又进一步部署,示范点扩大到17个县,总覆盖人口420万。省里成立专门协调推进领导机构,分部门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即“1414”对口支援计划(1名省级领导牵头,4个省属单位对口支援1个示范县、市、区,每年至少办成4件实事),省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解决“两个共同”示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各部门共落实示范建设项目1264项、资金206亿元。“1414”对口支援计划,共落实支援项目80余项、资金23.8亿多元,并着力实施了“少数民族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陇原少数民族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和“四项百人计划”,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宗教界代表人士等的培训力度,为“两个共同”示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记者:感谢沙拜次力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愿甘肃早日建成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

沙拜次力:谢谢你们!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