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改进边疆少数民族教育落后现状,蒙古王公贡桑诺尔布(以下简称贡王)在进京担任蒙藏事务局总裁时,首先提议设立蒙藏学堂。他感叹道:“如不及时兴办民族教育,启迪民智,则蒙古民族将不能存在。”在他的努力下,1913年初,蒙藏事务局获准在京创办“蒙藏学堂”,贡王把咸安宫学、唐古忒学、托忒学、蒙古学四所学堂合并,在此基础上扩充、改造,创建了蒙藏学堂。
1913年民国教育部正式公布《蒙藏学校章程》。蒙藏学校由蒙藏事务局管辖,课程设置、考试权属教育部,招生对象是蒙藏族子弟,实行全部公费。边疆学生进京路途费用,都给予报销。
学校刚开始有37名学生,校址最初位于西皇城根西南角转马台的孙家花园,1916年10月迁至石虎胡同。后来经过争取,石虎胡同的这个院落正式作为蒙藏专门学校的永久地址。
1923年秋,李大钊等人来校开展革命工作。1924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批蒙古族党员在此组建了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从此,蒙藏学校不仅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学校,也成了共产党人宣传革命理论和培养革命干部的阵地。
贡王生于1872年6月,是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亲王。侯志在《贡桑诺尔布的科教思想》中评价:“举世闻名的贡王名声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喀喇沁旗民们都尝过他的甘甜,并多代受益,特别是崇正文学堂、守正武学堂、毓正女学堂三学堂的学生都成为国家的栋梁,受益于一生。”“贡王以他满腔热血,视民如命,为出人才,为强旗富民,不惜卖掉自己的家产,用于旗务事业,繁荣了旗民,苦寒了自己的后半生,在成就事业中所借的外债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操劳了多半生的贡王,59岁时因脑溢血离世。”
从1905年开始,贡王为振兴蒙古文化事业,前后从崇正学堂、毓正女学堂派出官费留学生多人,他们有的在东京实践女学堂、东京农科大学、千叶县医科大学等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蒙藏学校改为中央民族学院附中,1953年,我15岁离开父母,只身一人离开新疆来到北京,在中央民族学院附中读高中。1956年我从民院附中毕业,考入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1961年毕业分配到新疆大学任教。1980年,我被特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从空军某学院退休。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到学校参加校庆活动,才从展览中知道姥爷贡桑诺尔布创建蒙藏学校的一些情况。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一张很大的相片,母亲告诉我,照片中的那位老人就是我的姥爷。(本文作者为贡桑诺尔布的外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