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颇族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德宏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番跃平的心中,家乡四季花开,资源丰富,自然生态优势明显,是当之无愧的物种基因库。今年上会,他带来了与生态保护有关的建议。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年前到基层调研,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偏低是大家反映较多的问题。”作为本届人代会唯一的景颇族代表,番跃平告诉记者,德宏州森林覆盖率达68.78%,景颇族与德昂、傈僳、阿昌、汉等民族交错杂居于山区或半山区,许多当地百姓都是森林管护的志愿者。2017年初,云南省出台《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省财政对省级公益林的生态保护补偿标准。
“现在大家能按照10元/亩或15元/亩的标准拿到补偿金,但还是不够,而且这不仅仅是德宏州存在的困难。”番跃平说。国家林业局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已突破18亿亩,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生态补偿。
代表团小组发言时,番跃平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材料,逐一详细地陈述自己的建议。
“从2003年开始,我先后在县和州工作,并荣幸当选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我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全国人大代表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我们一定要少些花拳绣腿,多下‘绣花功夫’。不仅要关注本民族本地区,更要看到更广阔的民族地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番跃平这样总结自己的履职经历。
在参加审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番跃平结合地方人大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建议。“文化保护,立法先行。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调研,实施立法保护。”
“我们景颇族一直引以为骄傲的目瑙纵歌、织锦都是十分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番跃平说,目前已有地方人大通过专门立法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希望今后能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