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落的短发,黑亮的大眼睛,笑起来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真诚而有感染力——布朗族全国人大代表玉龙是小学音乐美术老师。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职业,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得多。
“我教《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时,孩子们常常都会哭。或许就是他们的这份纯真让我坚持了下来,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喜欢给他们唱歌。”说起自己的学生,玉龙的眼神无比温柔。2001年,玉龙从师范类音美专业毕业便走上三尺讲台。17年过去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有增无减。
布朗族总人口约12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玉龙任教的曼山小学就在勐海县的打洛镇,有布朗、傣、哈尼等各族学生330多名,其中学前班学生60名。
这两年,曼山小学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塑胶跑道、篮球场、食堂和简易音乐教室都建起来了。“孩子们最喜欢往音乐教室跑了,我有时间就给他们拉手风琴。”玉龙班上的学生大多是布朗族,她教孩子们唱布朗歌跳布朗舞。“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准备让他们上全校舞台展示展示,看看成效如何!”玉龙骄傲地说。
玉龙每周要负责教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音乐和美术课程,压力不小。“有的老师是音体美专业毕业的,但是到学校又去教语数外课程了。”玉龙认为,学生要获得全面发展,各科老师都应配置齐全。这次上会,她建议有关方面出台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扶持政策,为中小学配齐相应数量的音体美师资。
玉龙忧心的不仅是当地学校音美体师资紧缺,学前教育的师资也不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让她备感振奋。她带来的《关于加大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工作力度》的建议,正契合了国家这项决策。玉龙在建议中写道:“建议国家给予边疆民族地区‘一村一幼’建设专项资金补助,解决幼儿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培养、引进更多幼师师资力量,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
就在玉龙来京开会期间,有社会人士给曼山小学赠送了一架钢琴和一台点歌机。玉龙得知消息后开心地笑了:“太好啦!回去了马上就去学钢琴!”
(文•图/本刊记者 龙慧蕊)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