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张益俊从云南中医学院毕业,成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医生。那个年代,能够从老家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走出去,十分难得。而张益俊选择返乡的行为,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是“很傻”的决定。
“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不论我身在何方,我都关心、关注着阿昌族的发展。”第一次上会,阿昌族全国人大代表张益俊带来了关于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以及加快阿昌族经济发展的建议。他希望,有关部门继续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持续提升阿昌族人口素质、培育乡村特色产业。
“当年和我同窗的阿昌族伙伴没几个上完初中的。现在乡亲们都重视教育了,好多阿昌族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对口帮扶阿昌族的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对考上高中、大学的还给予奖励和资助。”对此,张益俊十分欣慰。
“今年大年初三,大家就忙着下田干活、养护烟苗了。以前不过正月十五是很少有人出门干活的。”2018年春节期间,张益俊回到户撒乡老家,乡亲们的变化让他感到惊喜。
阿昌族是云南省特有的世居少数民族,总人口约4万人,主要聚居在德宏州的3个阿昌族民族乡。2015年7月以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对口帮扶德宏州阿昌族聚居地区发展主导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年时间,德宏州的3个阿昌族民族乡实现了“种好一亩烟脱贫一个人”和“当年种烟、当年脱贫”的发展目标。正如张益俊所看到的那样,在阿昌族聚居区,人们对未来有了更高的期待,“等靠要”的思想已经发生转变,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
阿昌族打铁、制刀的技术高超,制成的刀具精致美观、锋利无比,其中以张益俊家乡户撒乡的刀最有名气,故阿昌刀也常被称为“户撒刀”。看到家乡的变化,让张益俊想起了户撒刀:“我们阿昌族同胞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像锻造户撒刀一样‘锻造’美好新生活”。
(文/本刊综合报道 图/本刊记者 龙慧蕊)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