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人物
返乡大学生
发布日期:2019-05-07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原本默默无闻的福建宁德市穆云畲族乡虎头村,如今拥有2000多亩连绵成片的水蜜桃种植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胜地。2011年至今,穆云畲族乡已连续举办了八届桃花节。而虎头这个风光秀美、村民生活富足的畲族村,俨然成为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现代升级版,先后被命名为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文化村。


尤为可喜的是,近年来,一拨拨曾经从虎头畲族村“走出去”的大学生陆续回到家乡,这些归巢的“家燕”逐渐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他们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家乡虎头村的发展建设自然融合,和乡亲们携手并肩打造出了美丽新家园。



mmexport1546409521317.jpg



从“枝头”到“舌尖”的速度


不同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这些畲族村里土生土长的大学生与土地有着天然的联系,更加了解本村的优势、不足和需求。他们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着与父辈完全不同的知识水平与生活阅历。他们既了解城市消费趋势和潮流,又对乡村土地比较熟悉,还有一定的市场开拓能力,能为乡村建设注入生机活力,促进城乡结合。


毕业于厦门华天涉外学院的吴月英,原为厦门泓展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操作员。在参与虎头村提升水蜜桃品质的过程中,她发现了流通环节的重要作用。水蜜桃由于没有采后的成熟期,水分大、肉质嫩,运输时间稍长就极易腐烂。往年当地的水蜜桃主要依靠邻近市场消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优质的水蜜桃亟需突破原有农特产品的销售半径,运用现代商业技术和品牌营销手段,实现小村庄与大市场的对接。


于是,帮助村里的果农将农产品输送到更多城市消费者手中,让农民获得收益,让消费者享受优惠商品的同时还能得到更好的服务保障,成为吴月英的奋斗目标。于是,她首先在村里开起了淘宝服务站,在网上出售水蜜桃、桃胶、桃花酒、地瓜丝等虎头村特色产品。凭借物联网专业知识的优势,吴月英与物流公司进行合作,采取特种包装、全程冷链等方式,延长水蜜桃保鲜时间,目前已开通宁德、福州、泉州、厦门等四个城市的快递业务。每天夜间,果农将水蜜桃送到营业点,第二天早晨开始配送,全程冷链,从“枝头”到“舌尖”24小时快递直达。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原所长蓝炯熹将吴月英的网站命名为“桃花渡”,其含义恰如吴月英为乡亲们带来的致富新天地。


吴阿全大专毕业后,曾在福安市的船厂做过焊工,还到广州做过生意。如今回到虎头村创业后,他不断挖掘水蜜桃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2014年,在充分了解了桃胶的营养价值、食用功效和市场前景后,他率先对桃胶进行加工、包装、销售,并在全村推广。吴阿全介绍说,现在全村一半以上的农户在种植水蜜桃的同时还采集桃胶。近年来,桃胶给全村每年增收约四五十万元。此外,吴阿全还装修了自己新建的楼房,摆上20多张大圆桌,开起畲乡桃源农家乐。桃花盛开季,吴阿全家的农家乐每天爆满。除了农家菜,他还经营糍粑、乌米饭等畲家美食。


“家燕”飞回畲乡


从畲乡飞出去的家燕,不是“倦鸟归巢”,而是选择返乡创业,振兴家园。他们有的立足土地,发展特色农业;有的则立足市场经济的头脑,发挥经营、管理、服务的能力,为家乡经济发展增砖添瓦。吴石法,就是这样一只“家燕”。


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后,吴石法进入福建恒安集团担任管理人员,还曾在中国大学生职场挑战赛中担任嘉宾评委。他认为返乡创业的年青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只不过自己或许离桃花源更近一些。


吴石法曾经到过国内几个桃树种植集中地区参观考察过,由此发现家乡虎头村的桃园与众不同——种植在山地,一层层一行行,层次错落,花开时满山一片粉红,这是平原上的桃园所没有的视觉效果。近年来,吴石法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种植了150亩5000多棵水蜜桃,明年将进入挂果期。在种植过程中,他看到了土地透支、桃树老化加速等问题,向福建农林大学专家请教后,计划将果园作为农林大学的实践基地,为专家提供培育水蜜桃的平台。如今,还是这片土地,迎来了一批新农民,他们希望取得实践研究成果后推广开来,促进虎头水蜜桃种植。


除了打造现代化的水蜜桃种植基地外,吴石法还计划在老村庄里打造艺术民宿。而关于农村+艺术,已经有畲族乡亲先行一步了。毕业于清华美术学院的吴昌耀,是一位优秀摄影师。2016年,接到第六届桃花节主办方的邀请,于桃花节期间在虎头村举办摄影展。吴昌耀将2004年拍摄的虎头和穆阳老街的作品展出,展示了家乡的今昔对比。他还将自己创作的《十里长安街》《颐和园》《巴黎•塞纳河》《佛教石窟》等摄影长卷作品展示给父老乡亲们。同时,吴昌耀也在自家的土房子里举办了《乡情》油画展。展览开幕前他将家中的土房进行改造,将其中一部分猪圈改成展厅、茶室。“福建大叔土房改造大行动,猪圈变茶室”的土房改造案例一时成了网络热点新闻。


2017年,穆云乡邀请吴昌耀为虎头村创作“畲乡桃花源”壁画,举办《乡土写意,油彩畲情》油画展。有感于家乡的好山好水,吴昌耀有了在虎头畲族村或是穆阳镇筹办写生基地的初步设想,计划邀请全国艺术院校的师生、各地画家来此写生,由此带动虎头畲族村的经济和文化建设。


返乡的大学生连接着城与乡,不仅给虎头村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和技术,也给家乡带来了新时代的气息。他们,正静悄悄地影响、改变着虎头村的发展模式。他们运用各自的资源,在突破当地传统种植技术、传统管理模式、传统营销模式方面作出了贡献。


伴随着虎头畲族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城市的资本、要素也陆续投向这里,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从城市到乡村的“新回乡运动”,有利于推动资金回流、信息回传、人才回归,这或许是畲族乡村振兴更持久、更深刻的内生动力和资源。


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民族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更大机遇。回到虎头村的大学生的经历证明,在民族乡村的广阔天地里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闽东畲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虽然起步晚些、基础差一些、限制条件多一些,但发展商品经济的潜力还是很大的。畲族地区要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首先考虑如何增强经济自主的能力和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走出一条适应于自身发展的路子。”这对当前闽东民族乡村的发展,依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闽东民族乡村的市场潜力巨大,政府可以按照民族乡村原有的发展脉络进行有效的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理念,吸引更多从当地走出去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参与规划与运营。这就需要坚持市场主导,走市场化的道路,打造合理的民族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让加工生产更具有体验性和参与性,实现可持续发展,让美丽乡村孵化出美丽经济,进一步促进闽东民族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闽东民族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将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新模式等待着返乡大学生们去探索。而返乡的大学生们,也正成为振兴闽东民族乡村经济的重要力量。


文/刘冬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