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唤担当,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关键时期,中央民族大学的青年学子弘扬奉献精神,投入到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
杨康,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2018级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北人。在这次战“疫”中,他作为民大青年学子,展现了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
主动请缨,不做“旁观者”
“本次疫情形势严峻,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役,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役……本人自愿与基层的同志共同坚守一线,参与家乡各项疫情防治工作,不计报酬,不论生死。”2月7日,杨康毅然写下这样一封“请战书”,他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帮助家乡人民一起打赢这场全民抗疫的“战争”。
生逢其时,身肩重任;国家有难,舍我其谁。2月8日元宵节,怀揣“请战书”的杨康来到家乡湖北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报道,请缨参“战”。
杨康参加志愿工作的第一天,也是杨店镇第一个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设立的时间。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镇里决定征用孝南区两家酒店,在现有条件下改造成集中隔离点,将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集中进行隔离观察。
杨康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服务
在一天之内,要完成两个民用酒店的改造、消毒,当天晚上便要开始接收隔离人员。时间紧,任务重,考虑到杨康的专业背景,镇领导让他参与到隔离点筹备建设中。杨康奔走于两个隔离点,用自己擅长的环境消毒灭菌操作的知识和经验,从专业角度为隔离点改建提出建议。他的这些建议得到采纳,隔离点也在预定时间内布置好,并开始接收隔离人员。
学有所用,“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忙活了一整天,清理酒店、布置房间、分配用房、整体消毒……到了晚上,陆续有人住进来,‘小插曲’也不断:先是一个年轻人不愿意留观,工作人员劝了他几个小时,才让他逐渐打开心结。紧接着,又出现了2名体温异常的病例,必须当即送到孝感市区进行体检……”杨康在日记中逐一记录着每天的工作情况。他的任务主要是为被隔离者测量体温、发放三餐、清理酒店、布置房间、分配用房、消毒清洁、汇总数据等,经常需要与被隔离者近距离接触。
在工作过程中,细心的杨康发现,基层工作人员一般缺乏医学防护常识。针对此情况,他立即编写了《杨店镇抗击疫情工作人员防护必读》,并录制相关小视频,递交镇抗疫指挥部审核后,通过微信群通知每一位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学习。
被隔离者不仅可能会出现身体问题,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于是,杨康与自己的5名博士生同学建立了“中央民大药学院博士志愿团”微信群,让被隔离者扫码入群,向他们普及疫情防控、中医养生操等知识,还为被隔离者的孩子进行“一对一”课业辅导,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各方面为被隔离者减少心理压力。
抓工作细节,防止百密一疏
对于集中被隔离者,每日2次的体温测量和健康状况监测非常重要。杨康说:“这场战‘疫’不仅任务艰巨,还要求我们在工作细节上必须力求完美。”
在为被隔离人员测量体温过程中,杨康总会仔细询问其身体状况,并结合体温数据等进行综合判断。在一次体温检测过程中,一位中年男性说到自己“没有乏力、发热这些情况,但稍微有点咳嗽,晚上还出冷汗”时,立刻引起了杨康的警觉。专业知识提醒他:咳嗽和出冷汗可能是发热的前兆。
容不得犹豫,杨康第一时间上报情况,联系医院安排这位中年男性作进一步的体检。在进行初步体检后,当天上午便将其转送至上级医院进行CT检查。
在下午的体温测量时,杨康又特别对该男士的家人进行了细致询问,发现他21岁的儿子晚上也稍微有些出冷汗的情况。有了之前的经验,杨康果断提出将他送至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结果,该父子二人均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患者。
这两例患者为杨店镇隔离点首次发现的两名无发热、明显咳嗽等症状的确诊患者,为后续全镇抗疫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由此,镇抗疫指挥部要求全镇隔离点工作进一步严谨细化,对被隔离者身体状况密切观察,若有不适,立即送检,防止患者漏诊或确诊病情拖延造成更大影响。
斗志不减,势必打赢“这场硬仗”
“抗击新冠疫情这场硬战,不仅仅是简单的疫情防控,更是一场为民服务的民生保障工作。”杨康如是说。
两个隔离点被隔离者的身体状况基本稳定后,杨康又主动请缨到新设立的隔离点帮助工作。新设立的隔离点入住人数多达85人,是之前隔离人数的两倍左右。
被隔离者中有7名是从武汉雷神山医院回来的建设者,在登记入住和第一次体温测量时,杨康向他们每个人鞠躬,并感谢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他们回应:“你们和医务工作者才是最辛苦的!”杨康一瞬间感觉热泪盈眶,但是他不能流泪,怕模糊了护目镜。
在新隔离点有两位85岁的老人,年纪大,活动不便。杨康每天都主动到他们床前进行体温测量,嘱咐老人注意身体,不要有思想包袱。在了解到两位老人消化功能差、统一配发的早饭吃不习惯后,杨康主动去超市购买了电饭煲和小米,每天早上单独给他们煮小米粥。
2月21日,因隔离人群范围进一步扩大,市政府决定在市里的一家酒店设立一个容纳150人的隔离点。当天晚上便接收隔离人员47名,完成最后3名被隔离者的入住事项,整理完入住记录、隔离告知书等,杨康回到自己休息的房间时,已是凌晨1点。
仅一天时间,这个隔离点的被隔离者已达到105人,杨康每天都要为他们测量体温、询问健康状况。每次脱下隔离服,他浑身是汗,连隔离服里面的羽绒服都湿透了。
结束常规工作后,杨康还要将统计到的被隔离者所需的常用药整理成清单,马不停蹄地去药店购买。由于隔离人数多,所需的药品复杂多样,有时需要跑好几家药店才能买齐。
一晃,杨康已在隔离点连续奋战了20余天,辗转5个隔离点,并且还将继续下去。他说,回顾这些天的工作,有辛劳,有心酸,有感动,有收获。面对被隔离者解除隔离时的一张张笑脸,微信群里的一句句感谢,所有的付出和汗水,都化作了欣慰和鼓励,都成为他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郭海凌/作(中央民族大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面前,杨康义无反顾,为抗疫助力、为生命逆行,用自己的方式为被隔离者点燃一盏灯,彰显了中央民大学子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青春本色和学有所用、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
文/王卫平 图/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王孺杰 制作:刘 雅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