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践 创新教学模式
“让思政课既有润物无声的效果,也有惊涛拍浪的声势,真正把课上到学生心坎里。”这是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玉堂的感言。
1995年,马玉堂从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西北民族大学的思政课老师,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政治经济学”“形势与政策”“西方马克思主义”等课程。自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以来,他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收到良好效果。
25年的辛勤耕耘,马玉堂把理想和信念这面旗帜,通过教育教学树立到学生的心中,以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深情来激励学生,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深受学生欢迎。2014级民族学班的学生赵斌,是形势与政策研究协会第三届负责人。他深有感触地说:“‘形势与政策’课给我们打开了了解国内热点与国际形势的方便之门,老师们生动形象的讲解,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名与时代接轨的合格大学生。”
“‘形势与政策’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亮点和特色,不仅能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并且成为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渠道。”多年来,马玉堂十分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创新发展,开展实践教学一直是他着力推进的方向。从2011年起,学院启动形势与政策6个学时的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常态化地参与主题宣讲、红色之旅、社会调查、教育关爱、医疗卫生、科技支撑、进村入户、志愿服务、精准扶贫等专项活动。同时,在学校大力支持下,马玉堂带领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团队坚持每年暑期走基层接地气,组织骨干教师赴改革开放前沿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各类体验式实践教学和课题调研活动。数百人次的实地调研,真正帮助专题宣讲教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坚定了信念。
为更好发挥线上育人功能,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时效性,帮助师生进一步关注时政前沿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2018年上半年,在学校支持下,团队创建运行“立足民大、服务甘肃、辐射全国”的西北民族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微信公众号。目前,全国有30个省市、100多个城市的同行关注此微信公众号,有效地促进形势与政策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各方反响良好。
如今,在马玉堂及其教学团队的积极推动下,西北民族大学已形成“全覆盖、不断线”教育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践、课堂联系网络,开展的专题宣讲、集体备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成绩赢得省内外同行专家的点赞,成为特色鲜明的线上线下融合育人模式。
前不久,甘肃省教育厅公布全省第二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遴选结果,马玉堂名列其中,这是他今年最高兴的一件事情。“下一步我会把工作室工作和形势与政策平台的搭建结合起来,争取实现全省大中小学教师一体化培养,每年培养5个省级名师。”马玉堂说。
把民族团结种子播撒在陇原大地
今年,马玉堂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甘肃省民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第三方评估专家。他积极参与评估工作,助力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6月在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的一次调研。富坪村是北湾镇一个震后移民搬迁村,村民主要以回族和汉族为主。当地扶贫干部用情、用力,在村里积极推进种养殖产业,各族村民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终于摆脱了灾后举步维艰的生活状态,于今年初脱贫摘帽。”马玉堂高兴地说。
结束白银市调研,马玉堂和评估组成员又前往甘南藏族自治州,对夏河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夏河县属于‘一廊一区一带’的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注重以文化引领抓创建工作,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马玉堂说。一周时间,评估组对达麦乡当应道村、县藏医院、拉卜楞小学、拉卜楞寺等4个示范点和“两个共同”宣传墙以及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进行走访,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群众访谈等形式,对夏河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近年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估。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马玉堂收获颇多,“这真是一趟生动的民族团结实践课!”马玉堂感慨。
眼下,马玉堂正积极谋划与全省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市)、社区、单位等建立联系,成立实践教学基地,让社会的大课堂与思政的小课堂相结合,通过“实践+理论”的学习,让民族团结的种子真正播撒在学生心中。
长期以来,西北民族大学始终坚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经常的、长期的、重要的任务常抓不懈。马玉堂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一道,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对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点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建设。其中,“形势与政策”课程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解读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把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有效贯穿其中,被评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
学院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的宣讲活动,近年来,成功举办“深刻领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树立正确中华民族观”“民族概念的理解与中华民族的形成”等专题报告会、讲座;开展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宣讲活动和主题演讲、征文、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活动。这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在丰富多彩的展示和交流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除了在校内进行宣讲,马玉堂还积极推进西北民族大学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走向社会、走向基层。多年来,他带领宣讲团队参加过数百场“送党课下乡”活动。“近些年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性高涨,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仅今年上半年我就已经参加过14场宣讲了。”马玉堂介绍说。6月底,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高志平、副院长寇小丽赴积石山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讲活动,围绕“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主题,从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民族教育助力全面小康等方面做了专场讲座。寇小丽用图文并茂的课件,用一组组数据、一个个画面,生动直观地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行了解读,用大量事实印证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现场时常响起阵阵掌声,宣讲活动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马玉堂的微信头像是一幅水墨画,上面有两颗成熟的石榴果实紧紧靠在一起,晶莹剔透的石榴籽清晰可见。“总书记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也是我多年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思政小讲台,社会大责任,我们任重道远。”马玉堂说。
文:本刊记者 刘娴
责编:金向德
制作:古丽斯坦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