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三交”故事
“融”情“密”意 欣欣向荣 北京市密云区深入实施“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
发布日期:2024-07-26

      一方净土、一片净水,千百年间吸引南来北往的人们在这里安顿生息;地形交接、道路交汇、人心汇聚,自古以来各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坐落于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相挽处的北京市密云区,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有“京师锁钥”之称。

      近年来,密云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卓有成效地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甜蜜心意致青春

      风和日丽,天朗气清。

      这个6月,密云区蜜蜂大世界文化产业园迎来了参与“玉树花开密云间 教育交流共繁荣”主题活动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各族师生。孩子们在蜂场化身蜂农,了解探索蜜蜂生长和蜂蜜采集过程;走进科普展览,感受我国源远流长的蜜蜂文化,沉浸式体验蜂产业这一“甜蜜事业”。

      “《诗经》《山海经》中就有对蜜蜂的记载。”“蜜蜂为而不争、甘于奉献的品格和勤而不倦、乐于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像蜜蜂一样团结一心!”讨论环节气氛热烈,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

      为期三天的活动,让密云和玉树两地师生真情相拥,共学共乐。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北京,令第一次来到首都的玉树市第五民族完全小学四年级学生格日德吉印象深刻、感触尤深,他更加坚定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的决心。

      在密云区檀营满族蒙古族中心小学,史佳宁和班上的同学与来自玉树的郑子菁等同学一起上英语课,她们彼此用英文介绍自己和家乡,很快就相见如故、难舍难分。玉树教师更尕拉藏被密云当地师生的热情深深感动。她告诉记者,两地各族学生和睦共处、手足情深,这次活动将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聚光灯下,密云和玉树的师生欢聚一堂。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们载歌载舞,用舞蹈《民族团结携手前进》和合唱《我们是高原的雪莲花》,向密云师生送上最真挚的心意,现场氛围活泼热烈、欢乐祥和。

      款款盛情难却,欢声笑语不断。密云库伦青年交流活动暨库伦职专游学总结活动中,豪迈热烈的蒙古舞、奔放激昂的马头琴引得台下阵阵掌声。今年4月,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远道而来的70多名同学与密云区职业学校师生一起开展课程实践、京蒙青年文化交流等活动。

      依依惜别,情谊深深。密云职校的高铭依说,一个月的共同学习期间,她交到了各民族的朋友,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库伦旗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护理专业的师博文表示,本次活动让他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他会更加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一起上课,结伴游学,互寄书信……密云区组织开展民族地区结对校师生跟岗访学工作、青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活动、“童心向党·同声诵读”云读书活动、密蒙两地职业教育“云青蓝”工程等,为密云当地与民族地区各族青少年提供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同时,创新开展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融居体验活动,邀请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的青少年入住密云青少年家中,共居共学、相互促进。


乐业融居展风采

      “老地方见,今天跳《白马》!”

      每个寻常的夜晚,密云区檀营乡文化园内都会聚集周边社区的男女老少。音乐一响,大家跳起欢快的蒙古舞和广场舞,欢声笑语不断。这支舞蹈队的“主力队员”来自檀营第一社区。从50人到如今的上百人,作为最初的成员,55岁的骆柏伶见证了“韵之美”舞蹈队的发展壮大。舞蹈队缘起于各族居民对于民族舞蹈的喜爱,由他们自己创作编排的《盅情·礼赞》、“霸王鞭”舞蹈《同乐》等获得过多次奖励。

      社区书记高海英说,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早已是社区常态。社区依托“便民服务站”“小院议事亭”等平台,引导鼓励各族居民积极建言献策,共建和谐社区。今年5月,“互嵌共荣聚民心 服务共享暖人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社区活动也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各族居民纷纷前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密云历史文化展”参观学习,了解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社区生活了30多年的肖荣华对团结和睦的环境氛围深有感触。她说,街坊邻里每每有人晾干菜、做特色美食,总是一户做大家吃。今年端午节,她还参与了社区组织的包粽子活动,将美食和祝福送给独居老人和需要帮助的邻居。

      走进北穆家峪回族村,一座座农家小院整齐有致,壮丽的天安门、长城以及青山绿水、石榴花开的绘画元素跃然墙体,和谐美观。绿柳茵茵、松柏青翠、花卉茂盛,村中秀美景致,都是村民们倾心打造出来的。

      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乡村振兴的推进,都离不开各族村民的齐心协力。村党支部书记穆德林介绍,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村里正大力发展旅游业,8家民宿已成规模,还带动了周边村镇各族群众就业。

      多年来,密云区注重各族居民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多举措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大力开展“三交三好”活动,实施民族团结“和融”行动,建立密云民族文化园、“和合共生大街”、穆家峪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场等,搭建“同心大舞台”,积极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平台。广泛开展“粽叶飘香迎端午·民族团结一家亲”“中华儿女大团圆·民族团结共奋进”“九九重阳话党恩·民族团结共繁荣”“五月榴花照渔阳”等民族团结主题活动900余场,惠及各族群众50万人次。


胜友云集欣相逢

      群山磅礴,云卷云舒。雄关漫漫,巍巍长城。

      古北口镇拥有五段明长城资源和明长城与北齐长城组成的长城环线,其中司马台长城以“险、密、奇、巧、全”闻名于世,被称为“中国长城之最”,中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与渔猎文化在此交融共生。

2参加“玉树花开密云间_教育交流共繁荣”主题活动的各族学生在蜜蜂大世界文化产业园参观访学_(2).jpg

密云库伦青年交流活动暨库伦职专游学总结活动

      2023年“六一”儿童节当天,百余名青少年来到古北水镇,参与“认知身边的城市 古北水镇长城奇妙游”公益研学活动。登临司马台长城,讲解员为孩子们讲述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孩子们创作了以“童你圆梦长城”为主题的10米巨幅画卷,纷纷表示要带动伙伴和家人共同保护长城。

4密云库伦青年交流活动暨库伦职专游学总结活动.jpg

参加“玉树花开密云间 教育交流共繁荣”主题活动的各族学生

      依托丰富的长城文化资源,古北口镇推出“长城古镇”“传统村落”“国歌长城”“壮美山河”四大研学主题共10条精品旅行线路,推出“大城小匠”主题亲子营、长城脚下研学营等研学旅行活动,挂牌10家“长城人家”乡村民宿。古北水镇成为北京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景区荣获首批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称号。仅2023年暑期,就有16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参与长城研学活动。“胜利之路”“国歌长城”两大主题线路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开展红色文化研学。

5檀营社区开展“情暖中秋_点亮幸福”手工灯笼制作活动.jpg

密云区檀营社区开展“情暖中秋 点亮幸福”手工灯笼制作活动

      近年来,密云区着力打造“红色+生态+民族”精品旅游和研学线路,2023年共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同时,策划以檀营乡、穆家峪镇、古北口镇、溪翁庄镇为支点,打造以点连线、线面联动的环密云水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展现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成果,吸引各族群众走进密云。古北口镇古北口村等4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冯家峪镇西白莲峪村等4个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高山流水,胜友云集,画境密云已成为八方来客的诗与远方。

      今后,密云区将进一步扎实推进“三项计划”,开展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不断写好“融”字文章,凝聚民族团结进步磅礴力量。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6期

文:王怡凡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梁乐欣(实习) 王偲妮(实习) 蒋京伶(实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