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三交”故事
凝聚向心合力 共谱融合诗篇——四川省宜宾市创新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侧记
发布日期:2025-03-06

       江与江的相遇,是地理的邂逅,更带来人与人的交往交流交融。

       自雪域高原奔腾而来的金沙江、岷江,在四川省宜宾市的怀抱中激情相拥,汇成长江的浩荡波涛,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写下气势磅礴的融合篇章。

       三江合汇,四方如归。自古以来,宜宾便是多民族汇聚、多元文化交汇之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长期广泛而深入。近年来,宜宾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不断凝聚向心合力,绘就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大同心圆。

image.png

“三项计划·筠连行动”启动仪式


心手相牵 青春逐梦

       带球、传球、突破、上篮……篮球场上,球员们火力全开、配合默契,场下观众掌声雷动,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今年8月,2023-2024四川省“同运动·一家亲”群众篮球交流赛在珙县体育中心开幕,来自全省17支代表队、230余名选手汇聚一堂、同台竞技。

       “这次比赛不仅仅是一次竞技,更是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各族球员在共同的热爱中找到共鸣,在竞技的激情中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雅安代表队球员彭庭波动情地说。

       弘扬运动精神,谱写青春之歌。依托“四川篮球之乡”的亮丽名片,宜宾市珙县广泛开展“同运动·一家亲”系列体育赛事,搭建起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并于前不久成功入选国家民委“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2024年全国试点示范项目”。

       以球会友,增进友谊,“小篮球”的背后映照出“大团结”的温馨图景。赴甘孜州雅江县举办篮球交流活动,与泸州市长期结对开展篮球赛事,援派体育教师进行篮球培训,川滇黔三省毗邻县(市、区)长期举行篮球联谊赛……自实施以来,“同运动·一家亲”项目吸引100多万各族群众参加,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出川入疆,建起一座座友谊桥梁,将宜宾和新疆各族青少年紧紧相连。

       去年10月,宜宾市南溪区钟灵街小学的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新疆乌鲁木齐市第81中学、第84小学的小伙伴们寄出第一封书信。收到新疆小伙伴的回信后,宜宾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第一次收到千里之外的信,我非常激动。我和新疆朋友约定,去对方家乡欣赏风景、品尝美食,希望早日实现这个愿望!”四年级三班学生曾芝灵高兴地说。

       一来一往的文字中,各族青少年对祖国的辽阔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有了更深的情感联结,爱我中华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生长。

       与青春同行,为友谊喝彩。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是新时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的基础工程。深入推进计划走深走实,宜宾全市各地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

       设立李庄古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江安县国立剧专旧址、乌蒙山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等一批研学基地,年接纳60余万名各族青少年交流学习;组织共青团、少先队与甘孜州、凉山州等地116所学校开展“石榴籽一家亲”“手拉手、心连心”等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研学活动500余场次;组织各族青少年赴浙江省等地参加各族青少年夏令营活动……

       在参观体验、融情实践中,各族青少年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感悟,返乡后主动把所见所闻讲给家长、同学、老师听,成为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星星火种”、民族团结进步的“小使者”。

image.png

2023-2024四川省“同运动·一家亲”群众篮球交流赛


互嵌共融 幸福安居

       “居民朋友们,本周六下午,在城南社区党群服务综合体三楼活动室开展冬至主题手工绘画活动,欢迎大家前来参加!”12月20日,筠连县城南社区居民公共服务群里的一条活动通知,吸引了各族居民们的关注,大家纷纷响应、积极报名。

       城南社区位于城郊结合带,辖区内有77个小区、3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是一个由单位和居民共驻共建的多民族互嵌式社区。

       如何让各族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我们以睦邻文化为切入点,在凝聚共识、共建共享上下功夫,建设了多功能、平台化、温馨化的民族团结之家阵地,通过开展丰富的社区活动,让各族居民聚在一起、聊在一起、融在一起。”城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詹勇介绍道。

       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这是城南社区各族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写照。春节开展文艺演出,端午节组织包粽子比赛,清明节诵读诗歌、缅怀先烈,中秋节一起打糍粑,重阳节围坐品茗、开茶话会……城南社区充分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契机,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增进邻里情谊,增强了各族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我通过参加社区开展的技能培训班,掌握了燃面制作技能。如今,这门手艺让我在江苏苏州拥有了自己的面馆。”“2023年6月,我和家人从新疆阿克苏来到筠连县生活,开了一家烧烤店,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关心、热心服务,为我们解决了证件办理、孩子入学等难题。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归属感。”……城南社区各族居民融入当地社会安居乐业的温情故事,成为互嵌式发展浓厚氛围的缩影。

       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正是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核心要义。

       珙县与浙江省龙港市虽相隔数千里之遥,但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十分频繁。在两地民族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8月,“珙县·浙江龙岗‘石榴红’互嵌式发展合作项目”正式启动。项目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劳务输送共享平台、组团定向员工招聘、农民工双向帮扶服务机制等方式,推动西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很荣幸受聘‘珙县·浙江龙岗互嵌式发展’服务大使,我将努力联络龙港企业,为家乡各族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下、融得进,促进两地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浙江省龙港市珙县商会会长郑兴已扎根龙港多年,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在龙港市务工的珙县各族群众已超过3万人。

       一场场生动实践中,一项项创新举措下,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社区环境和社会结构,已然深深扎根于宜宾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向着未来无限伸展。


山水相逢 心通情浓

       长江首城、中国酒都、中国竹都……宜宾,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3000多年的种茶史、4000多年的酿酒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群众纷至沓来。

       宜宾,山水俱美,旅游资源禀赋得天独厚。驻足三江交汇处,远眺三江合流、大江东去,俯瞰鱼翔浅底,仰观红嘴鸥翱翔,在江风吹拂下,各族群众近距离感受着宜宾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

       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竹浪涛涛的蜀南竹海,峰峰是竹,岭岭皆绿;堪称“喀斯特地貌博物馆”的兴文石海,异峰竞秀,怪石争奇;“精神高地”李庄古镇,古朴厚重、底蕴深厚……“诗和远方”,编织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纽带,慕名而来的游客无不陶醉其中,流连往返。

       宜宾,以天下人为宾。为让各族群众充分感受中华家园之美、中华文明之美,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宜宾市推出了“宜人宜宾·历史文化名城深度游”等5条各具特色的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精品线路。

       游览归来,游客纷纷表示,通过这几条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真切体悟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的历程。

       在宜宾,一场场文旅盛宴就是一幅幅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彩画卷。宜宾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创新旅游业态,搭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舞台,极大地发挥了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作用。

       今年“五一”“十一”节假日期间,宜宾为各地游客开具三张“免费诚意单”——美酒免费喝、燃面免费吃、新能源车免费充,再一次为全市“旅游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增添动能。

       “慕名而来,尽兴而归。以后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天津游客黎先生带着对畅游宜宾的无限回味深有感触地说。数据显示,“十一”假日,宜宾共接待游客742.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66亿元。数字背后映射出宜宾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是这座城市以旅游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

       喜看今日之宜宾,蹄疾步稳,正着力把“融”的理念贯穿实施“三项计划”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书写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彩答卷,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2期

文:本刊记者 张伟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