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是一条美不胜收的路线,更是无数旅游者心中的向往之路。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在其美丽的背后,这条公路的建设与保障的艰辛。很多人的青春、汗水,甚至生命,都留在了这里。有人说,川藏线是一个“传奇”,而在这条路上手握方向盘的驾驶员,则是“传奇中的传奇”。
中国人民解放军78511部队的车队行进在川藏线上
雅安市雨城区有个地方叫“十四队”,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名字的来由。其实,它是原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在雅安的一支运输队伍的名称。
家住雨城区如意街的84岁老人支文德曾经就是“十四队”的一员。支文德是安徽人,1956年参军,在部队里担任驾驶员。1964年转业后,他进入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十四队,担任货运驾驶员,主要负责往西藏的昌都、林芝、拉萨运输大米、食用油、豆瓣酱、糖等百货和生活用品。
起初,支文德对川藏线知之甚少。只是听年长的驾驶员讲过,川藏线十分艰险。直到自己开始跑车后,他才对川藏线的艰险有了充分认识。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西部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川藏线大多依山而建,公路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影响最为直接,危害极大。
雅安到康定路段处于川西高原,也是青藏高原的东南低缘,特别是曾有“川藏公路第一险”之称的二郎山,地势逐步抬升,山河走势呈南北线纵向分布,公路基本上是越山后沿河,沿河后再越山。二郎山海拔3500米左右,是川藏线上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这第一道咽喉险关全年四分之三为雨雪天气,气候恶劣,加之地况复杂,弯多、坡大、路窄,当地有谚语:“车过二郎山,像进鬼门关,侥幸不翻车,也要冻三天。”
支文德记得,当时二郎山没通隧道,公路沿着陡峭的山体蜿蜒盘旋,犹如悬挂在绝壁之上,公路一侧的悬崖雾气蒙蒙,深不见底,加之道路弯多、狭窄,尽管自己开车多年,但每次经过依然心惊胆战。
“特别是冬季翻二郎山,才是真的如闯鬼门关。”1968年冬季,支文德接到向西藏运送百货的任务,到达二郎山“鬼招手”地段后,由于头一晚下了雪,临近中午,雪开始融化,到了下午三四点,雪水凝结成冰,导致“鬼招手”段的道路异常艰险。
支文德像往常一样,跳下汽车,挂上链条,小心翼翼地通行。但山上气温非常低,路面冰层较厚,即使挂了链条车子依然打滑。突然,支文德看到前面的车辆都停了下来,他意识到这里应该发生了事故。“当时的道路很窄,是单行道,堵车后无法通行,只有等待沿途道班的工作人员巡查道路,联络运输公司开展救援工作后,才可以恢复通行。”
“我记得很清楚,那次在‘鬼招手’堵了差不多50个小时。身上穿了军大衣,依旧感觉很冷,只有不停地搓手取暖。”虽然事情过去了50多年,但支文德仍然清晰记得。
“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是不能睡觉的,每过两小时就要发动一次车。如果有人在驾驶室里睡着了,出现了高反,那可能就永远醒不过来了。”为此,支文德只要遇到大雪天,晚上都不会睡觉,还要一次一次地不断巡查,不敢懈怠。
中国人民解放军78511部队的车队翻越觉巴山
常年在川藏线上奔波的,不止运输公司的驾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78511部队(原成都军区联勤部川藏兵站部)的官兵们也常年驰骋在川藏线上。
2002年,来自内江的周吉富在部队学习开车。他是全班学得最快、学得最好的新兵。当年3月,周吉富第一次跑川藏线,信心满满,甚至觉得有些兴奋。当时,国道318线二郎山隧道已经贯通,尽管如此,还是需要先跑一段山路,才能进入隧道。
没想到川藏线上第一关——二郎山,就难住了周吉富。“弯多、路窄、路况很差,几十公里的距离要开上半天,甚至一天时间。”从山的这头到那头,周吉富紧紧握着方向盘,手心全是汗,紧张到能听到自己的怦怦心跳。
多少年过去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周吉富记忆犹新:“川藏线蜿蜒崎岖,险象环生,是陪伴我成长的生命线。在这条线上,我和战友们并肩作战,使命必达;这条线,让我刚强坚毅,读懂了军人的使命和人生的价值。”
一次车队翻越二郎山时,周吉富被二郎山的美景所吸引。川藏线延绵3200多公里,跨过14座高耸入云的雪山,飞越14条奔腾不息的江河,蓝天、白云、积雪、冰川、草原、森林,美景无处不在,构成诗一般的画面。但他也知道,在这条线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塌方、泥石流、雪崩等地质灾害。山高路险,高寒缺氧,川藏线也是由革命前辈和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
随着海拔高度不断上升,车队开始艰难爬行,作为汽车驾驶员,周吉富的心跳也会逐渐加快,呼吸变得急促。每次停车休息,他都坚持去检查发动机、水箱、汽车轮胎。凭着这种坚强毅力,周吉富完成了他的第一趟“川藏线之旅”。
2004年,周吉富当上了教练员,开始教新兵开车。
有一次,在巴塘到海通沟的路上,周吉富在副驾驶指挥,新兵手握方向盘,车子正准备左转弯。左侧是高山,右侧是河流,视线很差,无法看到对向的情况。车头刚转过弯,左侧山体突然掉下一块大石头,新兵立即踩了刹车,“幸好当时车速不快,要么肯定被石头砸中,掉入河中。”
雅安是川藏线进出的必经之地,在汽车兵的心中,它是“凯旋之城”。无论出发时,心里是兴奋还是忐忑,返回雅安时,大家都很开心,意味着平安归来。
汽车兵易国庆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每次从高原返回,见惯了黄土飞沙、风雪满目的场景,雅安城里的一景一物都倍感亲切,就连一直像“老黄牛”的车辆,也似乎像见到清泉似的“呼哧呼哧”欢快地向前奔跑。
周吉富认为,雅安是康藏公路的起点,后来改为川藏公路后,才将公路起点移至成都。但老一辈汽车兵还保留着以前的习惯,把雅安作为起点。“每次回到雅安,就像回家一样。”
在雅安的休整时间里,汽车兵们除了正常工作和检修车辆,确保车况处于良好状态后,会约上几个好友,跨过青衣江,在雅安城区转悠,品尝一下雅安美食,养足精神后,他们又会投入下一次的“征途”。
如今,川藏线的泥巴路变为了柏油路,临崖路段也安装了护栏,许多高海拔山峰已打通隧道,天险川藏线的路况与过去相比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川藏线精神也必将在各族人民心中永久传承。
文: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艳霞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