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圣洁甘孜 幸福家园
发布日期:2021-11-29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这首发端于四川康定地区颇具代表性的传统民歌—— 《康定情歌》,自上世纪40年代传唱至今,一直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金秋时节,由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四川省体育局主办、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承办的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 “情歌故乡”甘孜州康定市举办。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出席了开幕式。


举办本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当前,四川省各族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力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意气奋发地向全面小康宏伟目标迈进。


1.jpg

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雅安市,南接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沿金沙江与西藏昌都市相邻,北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接壤。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各民族历经数千年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博大精深的康巴文化,塑造了康巴儿女勤劳智慧、坚韧不拔、热情豪迈的品格。迈进新时代,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康巴儿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顽强拼搏精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甘孜大地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变化。


9月3日至4日,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一行在甘孜州调研文化扶贫工作。李昌平强调,甘孜藏区要以党和国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围绕藏区新居建设等“六大民生工程计划”,把生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激发农牧民谋发展、求富裕、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族传统体育焕发时代风采


饱览着318国道沿途壮美的风光,记者来到甘孜州府康定市,一座漂亮现代的山城呈现于眼前。市区内高楼林立,现代气息与民族文化特色相互辉映,道路两旁鲜花绽放,奔涌的河流穿城而过。藏语称康定为“打折多”,意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两河交汇处。这里自古就是康巴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和藏汉交汇中心。欣逢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此举办,甘孜大地处处洋溢着欢庆喜悦的气氛。


9月3日,康定北门体育场内战鼓铿锵、歌声悠扬,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拉开序幕。本届运动会以“平等、团结、拼搏、奋进”为宗旨,来自四川省内的14个代表团近2000名各族运动员、教练员参赛,创历届参赛人数新高。运动会设置竞赛项目8个大项62小项,包括射弩、民族式摔跤、蹴球、押加、珍珠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陀螺等;此外,还有表演项目28个。


开幕式上,随着《大锅庄》《唱支山歌给你听》《欢迎您到甘孜来》等歌舞暖场过后,8名国旗手护卫着国旗通过体育场主席台,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旗方队和本届运动会会旗方队入场。本届运动会会徽以格萨尔王赛马登位为基本形象,由字母“SC”组成的骑手代表“四川”,数字“15”则构成奔腾的骏马形象,彰显着四川各族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120名丹巴姑娘组成的哈达方队和100名康巴汉子组成的方队展现着康巴儿女“刚柔并济”之美。各代表队方阵依次亮相,身着民族服饰的各族运动员献上精彩热烈的歌舞展演,锅庄、弦子舞、沙朗、芦笙舞等,生动展示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独特风采。


2.jpg


随后,一场名为“圣洁甘孜 幸福家园”的大型文体表演在会场激情上演。宫廷舞《祝福》、藏族舞蹈《英雄格萨尔王》《巴塘弦子》《真达锅庄》、彝族舞蹈《诺苏依普》、羌族舞蹈《沙朗萨德》和团体操《绽放》以及歌曲《家乡》《兄弟姐妹动起来》精彩纷呈,场面宏大,韵律十足,既呈现了甘孜大地厚重的历史、多彩的民族文化,也生动展现了各族同胞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4.jpg

3.jpg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会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平台。举办这一盛会,不仅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大团结,也为当地旅游业等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运动会表演项目专家毛奖灵对记者说。


在高脚竞速赛场,来自绵阳市代表队的羌族队员小李,由于冲刺时用力过猛,不小心摔破了膝盖,但他脸上始终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小李是平武职业中学高二学生,在他的家乡豆蔻镇有踩竹高跷传统,他本人练起来也得心应手。他所在的高脚竞技队中,有藏、回、羌、维吾尔4个民族的队员。第一次参加大型赛事,小李便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他和队友们都非常高兴。


占他木是来自阿坝州的藏族押加队员,今年36岁。平日,他和妻子除了种田,每年还要外出打工。队友旺保在县文体局上班,练押加已12年。作为藏族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押加在藏区很受欢迎。每年,当地各县里都会举行押加比赛。


随着一阵加油欢呼声,甘孜代表队的藏族队员曾祥夺得了52公斤级民族式摔跤冠军。走下赛场的他,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他表示,摔跤是一项很有魅力的运动,对力量、技巧和心态都是一种考验。本次比赛,曾祥与各队选手切磋技艺,进一步增强了从事摔跤运动的信心。


“决胜脱贫攻坚,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康定市北门体育场内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赛场上,板鞋竞技比赛正激烈进行。来自凉山州的彝族队员则子各莫道出了参加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心得:“最重要的是相互之间团结配合,享受比赛过程。”


运动会期间,康定市还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演出。嘉绒藏族服饰展,甘孜踢踏、真达锅庄……一个个精彩节目让演出现场欢呼声、掌声不断。


旅游文化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九月,甘孜草原已是绿中透黄,但依然气势磅礴。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甘孜州依托神奇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康巴文化以及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旅游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2014年11月22日,一场6.3级地震突袭甘孜州康定市,致使9.6万群众受灾,经济损失达22.62亿元。此次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调研组一行专程来到11·22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道孚县巴美镇、协德乡和康定市雅拉乡等地,详细了解灾后恢复重建进展和文化产业扶贫情况。


八美镇位于甘孜州东北部,处在丹巴至新都桥的旅游线路上,海拔3500米,有着“莲花宝地”的美誉。这里有广阔的草原、连绵的雪山、苍莽的森林、壮观的石林、迷人的湖泊、美丽的藏寨以及古老的惠远寺,是游客梦想的旅游目的地。镇政府所在地,曾经在地震中破坏的房屋建筑已经重建一新,街道、社区整洁卫生,格桑花处处绽放,旅游客栈和餐饮业红红火火。


道孚县中古村有180余户700多人,因地域面积大、贫困面广、人口少,在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村。2016年12月,随着八美墨石公园被评定为4A级景区并引进文旅投资公司开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因“墨石”而迎来了脱贫的新契机。


在景区入口附近,一座去年重新改扩建的名为“归来·墨石林卡”的客栈已开张营业。景区里一栋栋亮丽舒适的藏族特色客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体验式居住,也为周边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提供了新途径。当地按照“景区+公司+农户”模式,依托天然资源,通过提供景区就业岗位等促进群众增收。同时,还将加快沿线风貌改造,带动邻近村发展民居接待,打造高原风情特色小镇。


在当前全域旅游发展中,协德乡先锋村依托当地独特地理环境,引进广东省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万亩油菜园基地,着力建设4A级国家生态农业旅游公园,促进旅游、商贸及农产品开发,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好日子。


走进78岁的扎西卓玛大妈家,地震中毁坏的房屋早已修葺一新,庭院里的苹果树枝繁果大,房前屋后的鲜花分外美丽。如今,大妈一家人开起了民宿客栈。“党的政策这么好,今后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扎西卓玛的女儿英措高兴地说。


在康定市雅拉乡中谷村,温泉别墅错落有致,村委会前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作为康定市灾后重建的四个集中安置点之一,中谷村把灾后重建与全域旅游相结合,集中打造“山地旅游、温泉度假、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的温泉被称为红色温泉,这是全村老百姓为感恩党的好政策起的名字。”乡干部感慨地说。


在与当地基层干部群众就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交流后,李昌平指出,要全面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要教育引导农牧民崇尚科技、诚信友爱、文明守法、自力更生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把田园变公园,把农区变景区,带动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对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脱贫的促进作用,充分挖掘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康定中学、四川省藏文学校调研时,李昌平充分肯定了甘孜州基础教育在促进藏区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民族教育关乎民族未来。抓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境界,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利用外来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为藏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藏文学校要朝着“藏文化传承基地、学术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目标努力迈进。


幸福生活日日新


今年是丹巴县的脱贫摘帽年。地处甘孜州东大门的丹巴县,是嘉绒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壮丽迷人的山水风光、独具一格的藏寨碉楼、多姿多彩的嘉绒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


近年来,丹巴坚持以全域旅游统揽产业发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举办嘉绒藏族风情节、墨尔多转山节和跑马节等传统节庆活动,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介。


沿大渡河一路前行,曾经的高山险道已由一条条隧道串连成大路通途。丹巴梭坡乡古碉群就坐落在秀丽山水中。古碉楼是嘉绒藏族建筑的杰作,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如今丹巴县境内共分布着几百座古调,素有“千碉之国”的美誉。这些建筑群落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也赋予了丹巴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


中路乡位于梭坡乡大山背后。沿着弯曲的山路盘旋而上,周边田地里玉米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村寨里,花园式的房屋鳞次栉比。来到山顶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山峦之上,藏式古碉楼群分外壮观。


“到了11月,这里的景色更漂亮喽!那时山上的梨树叶子红了,田地里的小麦也绿了,老百姓家里晾晒起玉米,屋前挂起腊肉,一派绚丽多彩的田园风光。”丹巴县民宗局干部介绍说。


革什扎乡布科村坐落于山水之间,田地里葡萄长势喜人。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葡萄含糖量高。近年来,全村流转198亩土地开发葡萄产业,为村里老百姓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去年,村里还成立了物业公司,组织村民到县城小区进行物业管理。“现在国家政策太好了,特别是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大家不仅住上了好房子,特色产业、旅游、村集体经济等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全村已经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村主任龙四交高兴地说。


甲居藏寨被誉为中国乡土民居建筑的独特艺术。从大金河谷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甲居藏寨依起伏山势迤逦连绵,蔚为壮观。巴旺乡小巴旺村位于甲居藏寨旅游环线上,世代生活着藏、汉两个民族的居民,现有64户205人。2015年,随着旅游环线的建成,村里的客栈接待也越来越红火。去年,村里又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依托当地气候和地质特点,发展莴笋、包菜、芹菜等蔬菜种植,一年可以种三季,主要供应丹巴和成都。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000元。


“党的政策这么好,老百姓生活富裕了,思想观念也转变了,大家更团结了。”46岁的村主任降初拉姆兴奋地说。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宣传部提供  责编:刘雅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