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为进一步引导优质科普资源进边疆民族地区,在国家民委、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中国地震局等有关部门指导下,西南民族大学组建包括畜牧养殖技术示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航空航天技术示范三个科普分队在内的团队前往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开展“科普边疆行”暨“科普乡村行”活动,取得较好成效,受到基层群众欢迎。
科普边疆行团队深入日土县调研,全面了解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行了科学客观分析,并就畜牧养殖产业链升级改造、技术研发等达成了合作意向。
期间,高原畜禽高效生产与利用创新团队顾以韧研究员、青藏高原新兽药研究与开发创新团队封海波教授、青藏高原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朱江江副研究员为日土县乡村农技人员分别做了关于藏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羊病防治、青藏高原肉羊养殖配套技术等专题报告,普及了科学养畜、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等方面的知识,并对农技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一一进行解答,现场发放宣传手册400余册。
在日土县原种场、奶牛养殖场和牦牛养殖场,畜牧养殖技术示范团队对当地藏绒山羊、奶牛、牦牛养殖和疫情防治技术等工作进行服务指导。团队成员根据养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深入浅出地从品种改良、标准化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辅导讲解,并与养殖场人员开展互动交流,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在日土县热帮乡小学,西南民族大学代表为热帮乡小学捐赠科普读物和书籍,鼓励同学们通过阅读培养科学兴趣。此次捐赠的科普图书以科学技术内容为主,包含航空航天、地球地理等,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图书阅览室图书种类,满足了青少年获取科普知识的需求,必将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发挥作用。
在热帮乡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队康晓卓玛副教授还为100余名师生宣讲《东西南北中 文物“撞脸”看中华民族》。从孩子们相对熟悉的日土岩画开始讲起,通过对祖国“东西南北中”的岩画、画像石、牙璋、镶嵌绿松石器等“撞脸”文物背后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的讲述,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让“五个共同”“四个与共”的理念根植孩子们心中。
在热帮乡小学,航空航天科技知识团队成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航空航天知识盛宴。
在热帮乡室内体育馆,团队为每位小朋友发放了航空航天知识科普宣传手册,讲授了中国航空航天知识,并现场示范制作自制弹射航模。课堂上,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中国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共同感受科技力量带来的震撼,增进了爱国主义情感。
在室外操场,随着团队老师手中遥控器的拨动,由矿泉水瓶制作而成的水火箭就像一只小鸟,冲向云霄,同学们十分新奇。老师们随后现场解析水火箭的构造、原理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科技,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知识的浓厚兴趣,也在心中播下了航空航天梦想的“种子”。
此次“科普边疆行”活动,不仅给日土县带来优质科普和教育资源,也是一堂生动的各民族携手同心、互帮互助课程,更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生动实践。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2期
文:本刊通讯员
责编:张昀竹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