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0日,李蓉丽和合作伙伴同前几天一样,在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上又忙活了一上午。她刚想坐下歇会儿,就听见有人喊:“习总书记来看望大家了!”
看着习近平总书记由远及近走到自己的摊位前,李蓉丽既紧张又兴奋。
“总书记特别亲切地询问了我们公司民族文创产品开发的情况,尤其是我们近期创意研发的有‘植物羊绒’之誉的火草系列产品。”回忆起那天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的交谈,李蓉丽仍难掩激动。
李蓉丽创办的昆明玖雍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玖雍),2017年被国家文旅部、商务部等五部委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也是云南省文化重点出口企业。自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致力于将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创新开发,生产具有云南特色、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民族布艺时尚文化产品,逐步让民族文化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总书记这么忙,还能够在我们手工艺展区停留,了解云南手工技艺发展的情况,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对民族文创的肯定!”李蓉丽说。
作为一名扎根民族传统文化的“守”艺人、传承者和创新者,李蓉丽从1998年起凭借两台脚踏缝纫机开始创业。深入山林、走进农户,挖掘云南民族文化,创新设计工艺……20年如一日,她终是圆了这个起源于热爱、深耕于民族、落脚在责任的文创梦。
李蓉丽(右二)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彝族绣娘进行刺绣交流
根在云南
“我是傣族,生在云南长在云南,从刚开始从事文创行业就想做有云南特色的东西。”耳濡目染让李蓉丽对云南的多民族文化充满兴趣,总想凭自己的力量为民族文化发展做点事情。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李蓉丽先是在昆明翠湖边开了一家小店,做起了民族工艺品的生意。那几年,小店的生意不错,既能养家又能宣传民族文化。“但是,我想做一名设计师,而不是一个经营者。”李蓉丽最终选择关闭了小店,下定决心去探索一条民族文化创意之路。
“开始做文创的时候,正值云南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让我看到了更大的机会。”李蓉丽告诉记者,当时做文创的人很多,想要在商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云南多民族文化氛围和少数民族元素就是我的灵感来源”。
除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李蓉丽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把家乡的民族文化带出大山。在不断与同行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她深深感受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它们不是相互孤立的。我想通过我的设计将中华各民族文化融合起来,突出民族文化的共性。”李蓉丽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并爱上中华文化。
2010年,李蓉丽的代表作蓝色粗布系列布艺工艺品《祖母的厨房》,独树一帜地以云南干旱祈雨为创作灵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2018年,她以中国象棋为元素创作的植物染系列作品《格局》,以及与云南永胜县妇女火草纺织合作社合作的傈僳族火草围巾、他留火草围巾,再次获得3个“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如今,在李蓉丽的带领下,玖雍文化品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成为弘扬云南民族文化的生力军。
不同的民族 相同的火草
火草,是居住在云南的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经常会使用的一种古老的纺织原料,用它织成的布透气性、保暖性都非常好。但由于火草散落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深山,不仅采摘困难,纺织过程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火草纺织技艺面临被淘汰的困境,这让李蓉丽感到忧心。她逐渐意识到,单纯手工艺的带动作用是有限的,畅通火草产业链才能发挥更广泛、更长效的作用。
虽然都是以火草为原料,但彝族和傈僳族对火草的使用有着不同的方式。“这就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火草织品的制作方法、图案设计、意义诠释等方面,不同民族是不同的。文化的多样性是我们创意生产的基础。”李蓉丽说。
产品的文化内涵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推陈出新,适应市场需求。火草传统纺织方法比较单一,由于工具的限制,纺织大多以简单的经纬交织为主。为符合现代审美、满足不同需求,李蓉丽亲力亲为,带领团队完成了从产品样式到纺织图案的创新研发。
这两年,玖雍生产的火草围巾得到国际认可,极大地鼓舞了李蓉丽团队的创业热情,也更坚定了玖雍走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之路的信心。
发动院校和农户的力量
玖雍火草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受收获季节和生长环境的限制,野生火草原料的供应并不稳定。加之市场风云变化、竞争激烈,玖雍需要与时间赛跑。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原创风格,玖雍开始尝试进行人工火草试种。这一尝试很快得到了昆明市生态环境局的肯定与支持,被认为“不仅有利于对野生物种的保护,还帮助带动了当地文化传播、经济发展”。
为真正打通火草产业链,玖雍采取“公司+院校+农户”的生产方式,院校技艺合作、农户生产、半成品回收、企业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品生产线逐步形成。
“我们和东华大学签署了合作框架,他们可以为火草织品提供更加先进、精细的技术。”李蓉丽介绍说,“玖雍的创作不仅要注重文化内涵,还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将产品研发的资料和数据记录下来,以备查阅追溯。”目前,玖雍和学校的合作涵盖了对传统火草技艺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字化,以及产品制作技术的创新。
当谈到用现代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时,李蓉丽告诉记者,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做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她认为传统技艺不应该被新技术取代。玖雍创办至今,李蓉丽共成立了4个刺绣协会,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两地,规模超过300人。这些年来,公司根据订单需求组织当地农户加工制作,按件计价,实实在在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李蓉丽还时常到协会去组织培训,传授绣娘们纺织、刺绣知识。“企业要发展,文化也需要传承。只有让更多人掌握传统技艺,民族文化才会更长久地传承下去。”李蓉丽说。
一份责任
作为有责任和担当的民营企业家,李蓉丽始终没有忘记“反哺”家乡云南。早在2008年,她的“以社区为中心的民族刺绣手工艺产品市场推广”项目,就成功入围世界银行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公益事业项目。
“对一个地方的了解越深,对当地老百姓的情感就越浓,总想着能为他们做一些事,让他们多增加一份收入。” 李蓉丽曾组织“把妈妈留下来”公益活动,通过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留住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一个村10个要外出打工的妈妈能留下来两三个,我就心满意足了。”李蓉丽表示,这样的尝试,既为民族文化传承培养了接班人,又能够让妇女同胞增加收入,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如今,玖雍品牌文创产品已经出口到了欧洲、大洋洲、美洲等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多海内外消费者的认可。未来,李蓉丽与玖雍将继续肩负起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责任,在一针一线间,在经纬交织里,展现自己的民族情怀与担当。
玖雍,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企业的一个缩影。而李蓉丽,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交融的任何人。正是有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各民族企业家,中华文化的过去和未来才得以连接,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才变得更加立体生动。
文:本刊见习记者 张昀竹 受访者供图
责编:龙慧蕊
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