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同发展
穿越时空的海丝新传奇——福建省石狮市蚶江镇石渔村助力泉州申遗侧记
发布日期:2021-10-13

轻风过后,海水不时拍打着礁石和驳岸,林銮渡海域的海面上,海鸟成群,或翩翩起舞或踏浪觅食;不远处泉州湾大桥如长虹飞渡,跨海掠波……这就是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蚶江镇石渔村的美丽景致。每天,林銮古渡都会吸引众多游人前来领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风采。

这几年,石渔村以“保护海丝历史文化遗产,建设石湖宜居特色村寨”为目标,通过整合闽台对渡习俗、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港口景观等特色资源,按照申遗工作相关要求,积极助力推进“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工作,塑造石湖海丝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具有海丝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

海丝史迹风采重现

石渔村位于泉州湾南岸、石狮市最北端,宋元时期便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门户,是闽台通商对渡的要地。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石湖古码头(林銮渡)、宋代的六胜塔、明代的再借亭碑记等文物古迹,还有石湖城等数处古代名胜。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万寿塔,距村里也不过数公里。

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后更名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16个遗产点中,石渔村独占两处——林銮渡和六胜塔。

唐朝时期,航海家、商人林銮为通海外“渡蛮舟之便”,在石渔村西北的两座天然大礁石间建造了刺桐港最早的商贸码头,即“林銮渡”。而石渔村东北金钗山上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六胜塔,则是全世界最早建成的第一航标高塔,与海丝关系密切。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曾几何时,大礁石深陷淤泥,一方方养虾池布满古渡……昔日番船穿梭的场景不再,林銮渡似乎销声匿迹。年久失修的六胜塔,也亟待加固。

对历史负责,为后代筹谋,还原林銮渡和六胜塔往昔的神采和风貌,成为泉州市以及石渔村自上而下的共识。时任石渔村党支部书记郭志猛,带领村民走到了抢救、保护海丝文物的第一线。“以前,有的村民不知道这些历史古迹的价值。改变村民的观念,至关重要。”

于是,各级政府广泛动员,通过积极开展宣讲《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各族群众加深了对林銮渡和六胜塔等古迹历史价值的认识。随后,在周边村民全力支持配合下,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如今,古老的林銮渡已经基本恢复原有面貌,六胜塔的维修也已完成——波澜壮阔的海丝史风采再现。“林銮渡和六胜塔,不仅是石渔村的,也不仅是石狮市和泉州市的,更是全中国、全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市里领导常说的这句话,也让石渔村人感到由衷自豪。

林銮渡岸边,那尊“不肯去妈祖”神像自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至今,一直被供奉在庙里。2017年元宵节,第一届石湖海丝文化节在这里盛大举行,踩街、灯谜和攻炮城等民俗活动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

海丝精神再创辉煌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古刺桐港的门户,海丝文化和海丝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石湖人。

石渔村现有总人口3109人,生活着回、汉等各族群众。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石湖半岛。祖祖辈辈搞海运的石渔村村民,将渔船改造成简易载货船,干起了老本行。沉寂多年的海丝商路,重新逐渐热闹起来。而如今,石渔村已从当初单一的海运,发展到物流+金融、物流+资本运作、物流+信息化的多业态;从少量通往上海、浙江的航线,发展到通往全国多地并即将开通到马尼拉、雅加达等海外航线。

古渡早已无法满足现代航运的需求,在距林銮渡1公里的地方,崛起了国家一类口岸、全国内贸集装箱运输中转枢纽港、泉州湾中心港区——石湖新港。石渔村拥有5000吨级、1万吨级、3.5万吨级、5万吨级泊位各一个,海运企业13家,船舶载重能力从20年前的10万载重吨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万载重吨,单船超5万载重吨。村里还有物流企业55家,集装箱运输车1700多辆,其他企事业单位123家,八成村民从事海运、港口物流服务及内海、滩涂养殖捕捞业,绝大多数人家都在船运公司有股份。可以说,石渔人撑起了泉州海运的半边天。

靠海吃海。2018年,全村总产值25亿元,村财政收入60余万元,年人均收入达3.5万元,名列全省民族村前茅。回族村民郭东泽、郭东圣兄弟从一艘铁壳船起家,创办的安盛公司成为全省第一家上市的海运物流企业,规模在全国民营船运业中排行第三,世界排名第26位。

美丽乡村闪亮登场

2020年1月,国家民委正式发布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名单,石狮市蚶江镇石渔村与泉港区山腰街道钟厝村、安溪县湖上乡盛富村同获命名。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的大力推进,石渔村再次站到历史潮头——充分利用石湖新港和历史人文资源,以“列入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林銮渡、六胜塔列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以保护海丝遗产、建设特色村寨的发展思路,将海丝古迹文化、闽台对渡文化、民族特色文化、港口滨海景观带有机结合,精心打造“一渡一亭一塔”(林銮渡、再借亭、六胜塔)景观核心区,推进乡村振兴和海丝文化特色新型社区建设。

这几年,石渔村多方筹资,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对港口大道石湖段两侧进行改造;建设石湖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善石湖民族小学教学设施建设等;新建、修缮海丝路等数条村间干道;实施村居卫生、路灯、绿化、公厕、自来水等民生工程。目前,村道硬化率达100%,村间道路安装500多盏新型节能路灯,并完成了排水管道铺设、通讯网络与全球眼监控安装等。与此同时,正在规划建设石湖寨石山海丝文化公园民俗文化广场等。

按照《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遗保护条例》要求,石渔村还将陆续迎来“大手笔”的建设:为更好打造“一渡一亭一塔”景观核心区,投资3500万元启动石湖防潮堤坝及石湖码头道路接线工程,建设长度1.2公里海堤及宽14米的配套道路;投资800万元建设港口大道提升工程,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及路灯、人行道改造,推动石湖海丝新型社区建设。

巍峨六胜塔,沧桑林銮渡;湛蓝石湖港,悠悠海丝情。如今,石渔村又瞄准了“双创”新目标——开发管道智能机器人,发展高科技的港口服务业。承载着古老海港的厚重历史,石渔人必将成就又一段穿越时空的海丝新传奇。

文:李立兴

责编:贾天粒

流程·制作:张伟(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