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新时代的援青人,青海啊我为你增光添彩……”2024年,《致青海·援青人之歌》在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培训班上被深情唱响。
“我们定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为青海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这首歌曲的词作者、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总领队徐小兵道出了所有援青人的心声。
家国情怀,情润高原。2022年7月以来,第五批441名援青干部人才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踊跃投身援青事业,紧紧围绕生态文明高地打造和产业“四地”建设需要,赓续援青精神,用实际行动有力推动青海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谱写着新时代对口援青工作的新篇章。
服务大局 唱响对口援青主旋律
千山之宗,万水之源,巍峨壮丽的昆仑山,烟波浩渺的青海湖……2024年,“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旅推介会在援青六省市举办,各援青团队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产品,推动援受双方资源共享、互促共赢,助推青海全省年度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实现20%以上增长。这些成绩背后,离不开援青干部人才的倾力奉献。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考察,对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也为高质量开展援青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牢记嘱托,深刻践行“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使命担当,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事、民之关切,锚定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目标和建设产业“四地”路径,深入开展“我为青海代言”和“为最好发展时期贡献最大援青力量”主题实践活动,全力推动援青资源、项目、力量等要素融入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援青工作质量水平。
致力于最大程度发挥对口援青综合效益。推动青海与援青六省市签订支援合作框架协议,深化对口援青合作交流。各援青团队累计投入各类资金83.9亿元,实施重大项目2000余个,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2400余名。产业援青、数据援青、文旅援青等亮点不断涌现,玉树牦牛、高原寒地小龙虾、草莓“东苗西育”等一批产业协作重点项目在青海开花结果。
引导越来越多的力量持续关注青海、支持青海、建设青海。特别是在青海积石山地震等危急时刻,各支援单位全力以赴、共克时艰,广大援青干部人才深入一线、冲锋在前,累计捐赠各类资金物资价值6200万元,援青干部人才自发捐款25.34万元,彰显了大爱情怀,展现了援青担当。
强基固本 谱写民生改善新篇章
今年4月,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内,上海援青医疗团队成功挽救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生们仅用25分钟就完成了静脉溶栓,将原本7小时的转运过程转变为半小时溶栓治疗,成功开辟生命救援绿色通道。
2022年以来,青海省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援和帮扶相继纳入中央“组团式”支援工作体系,实现了提档升级。援青省市医院、学校与青海21家医院、17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243名医疗、教育人才组成团队,跨越山海,持续促进当地医疗水平、育人质量稳步提升。
“一名好医生就能撑起一个科室,一名好教师就能带出一批学生。各族群众的医疗获得感不断提升,更多牧区孩子走出了大山和草原。”玉树藏族自治州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李衍泓有感而发。
目前,青海省20家州县受援医院建成急危重症救治“五个中心”91个,与受援前相比,手术量增长15.73%,转诊率下降至7.49%,抢救成功率提升至94.02%,15万名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救治,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各受援学校建立联合教研平台24个,9所被帮扶学校和5所被支援学校本科总体上线率提升。
“鱼渔兼授”的“组团式”援青模式,不仅引入先进的技术理念,更注重提升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开展“双向组团”人才培养工程,采用“请进来”结对帮带与“送出去”跟岗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促使人才培养取得更大实效。目前,各援青团队已经结对培养1200多名本地人才,每年选派300多人赴外学习,累计培训人员达5万余人次,当地人才队伍活力进一步迸发。
从能看上病到能看好病,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骑自行车带人”到“教人学会骑自行车”,桩桩件件实事带给青海各族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交往交流交融 坚定民族团结主基调
“这条路是援青修的,这项活动是援青办的,这条航线是新开通的……”随着对口支援工作走深走实,援受双方结下了深厚情谊。
援青六省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大力开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项行动”,先后安排1.87亿元资金实施120个项目,其中投入民生领域的援青资金占到了90%,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10月,随着“奥运健儿青海行”活动的启动,18位奥运健儿走进青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交流活动,将奥运精神传播至青海大地。
草原上的足球少年走进北京工人体育场,天津乘客在“黄南号”地铁领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浙青两地青少年共同举行线上升旗仪式……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赴青海工作以来,援受双方推动县区、乡镇、村结成帮扶对子900余个,组织2万人次到援青省市开展600余次交流。
各援青团队组织开展主题性展演展示、专题采风创作、宣讲培训等系列主题文艺实践活动,助力基层文艺事业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国首支藏族青少年管乐团“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亮相“日照东方”管乐嘉年华暨“中华杯”中国第十七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荣获“中华杯”优秀管乐团展演团队奖;《从黄河到长江》《遇上你是我的缘》等大型音乐会、民族剧在上海和江苏等援青省市巡演,广受好评;“文艺青骑兵”活动进牧区、进企业,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援青工作见证着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
从“扶智”“扶志”到“铸魂”,从“输血”到“造血”,从“单向援助”到“双向奔赴”,新时代的援青工作生动诠释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为青海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月交替,三度春秋。展望未来,广大援青干部人才将继续把初心与使命、忠诚与担当、情怀与奉献书写在江源大地上,为青海最好发展时期贡献出最大的援青力量。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4期
文:青海省委组织部援青干部人才管理服务办公室
责编:王怡凡 游欢(见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