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市长您好!兰州市作为甘肃省会,在全省民族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请问,兰州是如何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甘肃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
张伟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切实把民族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重点抓好五大任务,不断推动新时代全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兰州市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重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上下功夫,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扩大宣传面、增强引导力、弘扬正能量。推动以《大豆谣》为代表的兰州红色教科书进课堂,引导新时代兰州“黄河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健康快乐成长。深化校地合作,西固区与兰州大学共同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习基地,发挥安宁区校地统战联盟平台优势,推动驻地高校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全力打造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平台。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步伐。坚持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点,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全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市级财政累计用于民生支出749.2亿元。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组织54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就业技能培训,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00个,惠及9.4万户30多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72所,新增学位11.9万个。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2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198名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和31.79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坚持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加强各民族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传承创新,建立兰州太平鼓、黄河大水车、兰州鼓子等国家级项目保护基地,命名“兰州泥塑”“皋兰曲子戏”等44个传习所,连续举办25届石佛沟“花儿会”,打造推广文化品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与江苏南京市、浙江杭州市、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等12个市、县(区)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输入地工作协作机制协议书。探索建立社区“四站一家一室”服务平台(即维权站、矛盾协调站、就业培训站、法律援助站、妇女之家、未成年人活动室),提供法律援助、就业咨询、民政救助、扶贫帮困等服务,各族群众由居住空间嵌入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进一步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水平。坚持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制定出台《兰州市关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初步形成高效的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工作体系。强化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着力推出各族群众容易理解、易于接受的普法产品,努力让“看得见”的法治形式内化为根植于心的法治信仰。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社区民族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
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有力维护民族领域安全稳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用好各类媒体平台,坚决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协调处理机制、党员领导干部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围绕“党亲国好法大”等教育实践活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工程,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甘肃省兰州市城区夜景 岳建海/摄 (兰州市文联提供)
记者: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曾赴兰州调研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请问,兰州是如何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的?
张伟文:我们坚持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记总书记“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殷殷嘱托,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坚定不移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编制实施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建成黄河干流兰州段等一批生态治理工程,扎实推进河洪道生态治理、城市生态水系和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等项目建设,高标准完成黄河风情线景观美化亮化,实现核心区20公里健身步道全线贯通,“黄河之滨也很美”成为兰州最靓丽名片。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纵深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巩固扩大“兰州蓝”成果,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6年的66.4%提高到2021年的82%,荣登“2020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第六位。四级河湖长常态化巡查履职,持续深化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黄河兰州段出境水质综合评价稳定达到Ⅱ类,确保了“一河净水送下游”。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成营造林68.8万亩,新增改造城市绿地592.2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5%。
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化节能减排,推进清洁生产,培育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顺利通过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绩效考核,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44.3%,聚力建设中华民族绿色美好家园。
兰州市各单位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
记者:兰州是丝绸之路上一颗闪耀的明珠,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区。2022年,兰州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请问,在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兰州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显著成效?
张伟文:兰州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既是对我们的充分褒奖,也是对我们的巨大鞭策。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市,兰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目标,提高站位,凝聚合力,狠抓落实,成效明显。
抓统筹谋划,守好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坚持政治上的高站位,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主动融入全省“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在促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贡献兰州力量。坚持工作上的高标准,始终把创建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推进,制定出台《兰州市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近三年投入创建工作经费8000万元。坚持范围上的全覆盖,在“七进”基础上积极开展进“两新”组织、进旅游景点、进窗口单位活动,形成“十进”创建格局,命名两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共139个,按照有机构、有阵地、有氛围、有学习、有活动、有资料“六有”标准打造150多个各类示范点。坚持效果上的再提升,围绕实施宣传教育、中华文化认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高质量发展、和谐稳定、生态保护、服务管理、“十进”活动、典型引领、融入共建“十大提升行动”,推动创建工作提档升级。
抓宣传教育,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平台,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等6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辟专区专栏,促进爱国主义红色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通互融。沿黄河风情线精心打造5个民族团结广场、16个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和48个小游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各族市民日常生活之中。深化拓展八个“一系列”宣传载体,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组织宣讲活动500多场(次),举办“民族团结好故事”征文大赛,结集出版征文优秀作品集《黄河之滨石榴红》,拍摄《黄河之滨·千籽同心》等专题片和微视频60多部,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专题巡演和“各族人民心向党”等文艺演出以及网络书画摄影、专题邮票展览和知识竞赛、中小学生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联谊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课本课堂和课余生活。
兰州市邀请甘南藏族自治州各族青少年开展研学交流活动
抓联创共建,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大合唱。建立县区互观互检机制,县区创建各具特色,城关区着力在城市民族工作试点上寻求突破;七里河区探索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西固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品牌文化;安宁区成立校地统战联盟;红古区围绕“十个共同”开启民族团结进步跨省联创共建新模式;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突出文化特色开展创建。部门联动多点开花,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制定四项措施,引导各级党组织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创建;生态、林业、两山绿化等部门联合党政军机关开展“种下一颗石榴籽,民族团结花绽放”等植树造林活动;市公交集团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4条,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队、服务站和示范窗。区域联创齐头并进,积极融入全省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片区联创共建,主动做好援助涉藏州县和对口帮扶工作,为卓尼县、临潭县累计提供援助资金6.13亿元,援建项目70多个;为东乡族自治县、礼县、西和县选派驻村干部、支教支医人员300多人次;会同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联合举办各族青少年研学和中小学生“手拉手”活动,形成携手共建的良好氛围。
现代化的兰州高铁站 王力/摄 (兰州市文联提供)
记者:展现新作为,喜迎二十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新征程中,请问兰州市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张伟文: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组织开展大宣讲,全力抓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的任务分解和落实,结合兰州实际制定我市实施方案,继续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
进一步用心打造展示民族团结共进的“黄河福道”。立足“都会城市、精致兰州”定位,全域规划建设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合力打造黄河安澜行洪、黄河母爱共享、黄河生态造福的“黄河福道”。充分发挥“黄河母亲”城市雕塑文化影响力,筹办黄河母亲节和“母爱”主题国际雕塑节,谋划建设黄河母亲“会客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围绕实施“强省会”行动,以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新起点,推进创建工作常态化,持续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先发力、带好头。支持城关区、西固区创建国家级示范区,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创建省级示范县。充分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行动。分类开展县区、部门、单位互观互检活动,促进相互交流、提质升效。
进一步积极探索构建网络空间民族工作战线。适应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和探索开展“互联网+”民族工作,广泛凝聚向上向善力量,共筑网上美好家园。进一步注重运用新媒体平台,把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书面采访:本刊记者 王孺杰
来源:《中国民族》2022年第5期
责编:龙慧蕊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