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区各民族兄弟姐妹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冯晓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作为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镇东兴社区的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她对基层社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倾注了许多心血。以社区为家、把居民当亲人,18年的社区工作经历,让冯晓霞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冯晓霞任职的东兴社区,是西宁典型的多民族城市社区,生活着汉、回、土、藏、东乡、撒拉等3422户、10266人。多年来,冯晓霞积极带动社区党支部“两委”班子,以建设社区“石榴籽家园”为抓手,引导各族居民共建、共享和谐社区,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青海省防震减灾示范社区”“西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东兴社区获得的种种荣誉,成为冯晓霞和同事们工作成果的最好见证。
从2004年来到东兴社区工作,居民有没有困难、在社区生活得是否称心如意,始终是冯晓霞最牵挂的事。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她引导社区党员积极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拓宽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基层治理新路径。同时,建立健全社区议事协商联席会议机制,用好成员单位优势资源,依托居民议事厅,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和重大事项,实现群众问题“件件有人管、事事有回音”。
2020年初,冯晓霞坚决扛起东兴社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创新探索“1+3+5”基层工作法,制定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建立社区、物业小区、网格员三级网格防控体系,成立5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带领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以及120名党员、群众投身到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当时,东兴社区连夜搭起了核酸检测采样点,顺利完成两轮辖区全员核酸检测。此后,冯晓霞和同事又积极宣传动员居民接种疫苗,筑牢基层“免疫屏障”,同时加大对外省来宁人员的排查力度,让党旗始终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些年来,发生在东兴社区的民族团结故事比比皆是——
回族儿媳贾萍常年在家照顾患病的汉族婆婆,得知藏族邻居李花手术后生活不便,贾萍一有空就会去李花家中坐一坐,帮着她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和她作伴、聊天,帮助李花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从贾萍妹子身上我深切感受到了!她就是我的亲妹子!”李花对记者感慨道。
“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多亏冯书记她们这些社区工作者。大家经常来看望慰问我,还安排了民政专干帮我做饭、洗衣,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我们真正成为了一家人。”89岁高龄的赵秀英感激地说。不仅是赵秀英老人,在东兴社区,各族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大家互帮互助、相亲相爱,逐步实现了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为营造各族居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浓厚氛围,近年来,东兴社区陆续组建起爱晚风采秧歌队、木兰健身队、美夕阳舞蹈队、锅庄团体等队伍,开展“巾帼心向党、礼赞新中国”“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还利用远程学习教育平台搭建起社区红色影院,免费开放社区图书阅览室,不断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休闲活动,增进了彼此间的情谊。
2018年以来,在冯晓霞的多方协调下,东兴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由辖区学校在职党员教师放学后给没有家长照顾的孩子免费提供课后辅导,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为加大对辖区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冯晓霞积极探索“1+N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即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为骨干),引进养老服务中心,并创办城东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点“嫩芽醇夏庇护工场”、绿色共享便民服务站等,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各族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长期以来,冯晓霞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为东兴社区各族居民构建起了一个安居乐业、守望相助的美好城市家园。这位“80后”社区书记的工作经历,生动诠释了基层也有广阔天地、社区工作同样大有作为!
文:本刊通讯员
来源:《中国民族》2022年3月青海增刊
责编:许鑫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