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开创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河湟之地”擘画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青海省海东市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日期:2022-06-22

因地处青海湖以东而得名的海东市,是河湟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其两区四县东联兰州、西接西宁,又被誉为“青藏锁咽”。这片广袤大地,是汉、藏、回、土、蒙古等多个民族、173万人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长期以来,海东各族同胞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东市委、市政府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接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13年全省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以来,海东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2019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开启了“河湟之地”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共创蓝图“一盘棋”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长期以来,海东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任务来抓,成立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为第一副组长,市委相关常委为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推进会、座谈会,密集部署,高位推动。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工作中,与经济工作、党建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使创建工作融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市级财政每年落实创建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县(区)落实创建专项补助资金300万元,形成了机构稳定、人员充实、经费保障、运作有序的长效机制,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繁荣发展“一股劲”

2016年8月23日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冒着细雨,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新村看望村民,视察扶贫工作。这个新村是海东市投入资金近4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成果,涉及包括班彦在内的45个乡镇91个村,4606户近1.8万各族群众因此挪了穷窝,过上了好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东全市上下保持“创建初心不动摇、创建力度不减弱、创建步伐不停顿”的作风,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每年将8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实施“民生建设十大实事”,出台一系列惠民生的政策举措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如今,海东全市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和医保基金风险防控走在全省前列,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新格局基本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六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全面达标并稳步攀升,成功承办了全国控辍保学暨农村学校建设工作现场观摩会。“健康海东”战略实施以后,1587个村级卫生室全面建成,市县乡三级医院远程诊疗系统实现全覆盖。

脱贫攻坚作为海东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聚焦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关键领域,创新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全市63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84万户、17.57万绝对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承办了全国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奔小康现场推进会。持续推动拉面产业发展壮大,18.35万海东籍拉面从业人员在国内外270多个大中城市开办拉面店2.93万家,2021年全市拉面产业经营性收入147.43亿元,拉面成为海东各族群众的“致富面、团结面、幸福面”,拉面扶贫模式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此外,海东市委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班彦新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无锡·海东消费扶贫模式”入选全国消费扶贫典型案例。培育壮大青绣产业并使之成为增加群众收入、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富民产业,成为海东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名片和宣传推介海东的新窗口。


文化认同“一条心”

如今在海东城市乡村,随处可见彰显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宣传标语和画作。在全市各县区的中心文化广场,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在创建工作中,海东市委、市政府注重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将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宣讲活动;开展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夯实思想之基。在每年9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多渠道、全方位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海东故事,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

在班彦新村,新建成的村史馆有效拓展了感恩教育的载体;在平安区高铁新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课堂、编写进校本教材;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出新时代红色教育品牌……这些创建工作中涌现的典型,成为海东市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抓手。

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循化国际黄河抢渡赛、乐都国际射箭精英赛、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为代表的体育赛事成为影响全省乃至全国的体育赛事品牌。“青海年·醉海东”、河湟文化旅游节、三川纳顿节、青稞酒文化节、“相约平安”艺术节、丹麻花儿艺术节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着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生活。柳湾彩陶、喇家遗址、威远镇民俗文化5A级景区和佑宁寺、瞿昙寺、夏琼寺等“河湟文旅金名片”引来八方游客……随着海东不断推动文化“走出去”,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更加增强了中华文化认同。


典型引领“一面旗”

2013年以来,海东市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1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6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个、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2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62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0个,打造社区“社区石榴籽家园”12个。互助土族自治县委、民和县杏儿藏族乡、乐都区城镇学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选树典型、示范引领,成为海东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备受关注的班彦新村立足当地民俗文化优势,积极打造海东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平安区的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常态化组织经营户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民族团结书法摄影绘画比赛、民族团结书籍大家读活动;乐都区卯寨景区党支部结合景区优势,发挥新落成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卯寨党史教育馆功能,以图文并茂、实物影像等方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还有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古雷寺的僧人格桑措尼以弘扬爱国爱教精神为己任,教育引导信教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兴旺集团董事长韩兴旺多年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受到各族干部群众的称赞……这些民族团结进步感动人物、善行海东道德模范人物、最美海东人以及全国道德模范“种树老人”李占洪、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白永皓、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马牙古拜等先进典型,时刻激励着海东各族干部群众砥砺奋进、一起向未来。


文:青海省海东市创建办

来源:《中国民族》2022年3月青海增刊

责编:龙慧蕊     流程制作:王怡凡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