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是一种本能,而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别人的双手却是一种奉献。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域草原,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广大牧民群众口中的“岗尖曼巴”(藏语,意为“赤脚医生”)——唐谷镇达隆村村医扎保。
这么多年来,扎保随时准备“出征”,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如果不在医院,他就在赶往生病牧民家的路上。对于扎保来说,不管是下班时间还是节假日;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漆黑冬夜,一旦有病人需要医治,他都会立即前往。“作为一名村医,我的工作就是确保群众的健康,对待病人从来不敢马虎。”扎保语气坚定地说。扎根基层30多年来,扎保背着自己的“行头”走遍了家乡的每一片土地,为病患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小时候,生活在偏远地区的扎保,受尽了缺医少药带来的苦头。为了让身边的牧民有病能医、有药可吃,成为一名医生成为他不可动摇的人生目标。1990年,扎保跟着那仁村接骨传人尖桑开始学习接骨技术,后又拜师学习了民间流传的接骨方法。通过7年多的学习和实践,他的接骨医术日渐熟练,很快从一个初级学徒成长为一名熟练掌握接骨医术的全科医生。无论是疾病的诊断、辨证分析、处方用药,还是单味草药的应用技巧,他总是严谨地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好曼巴”的称呼在同德县老幼皆知,很多村庄的村民都存有他的手机号码,他的手机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热线”。村民们谁家有了困难,都会找他帮忙。“扎保医生的名气很大,找他看病的人也多。关键是他不收取任何费用,我们都特别感激他。”达隆村村民次真尖措说。30多年来,扎保为5300余名患者无偿开展接骨治疗,康复率在95%以上。
可以说,扎保不仅是医生,还是一名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扎保出生在一个多民族的牧民家庭,父亲是回族,母亲是藏族,儿媳妇是汉族。“我们家就是典型的民族团结大家庭。”扎保骄傲地说。在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时刻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动上,努力办好关系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
在扎保家的柜子里,保存着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从唐谷镇优秀党员到优秀村医,从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到中国好人榜,从全国劳动模范到全国文明家庭……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记录着扎保30年的勤奋和汗水,体现了一位牧区健康守护者的博爱与胸怀,展现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乐于奉献的精神风采。
自去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扎保认真学习党史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并将相关资料和视频转发给身边的人,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过上了好日子。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一定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忘初心,在守护群众健康平安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扎保坚定地说。
文:本刊通讯员
来源:《中国民族》2022年3月青海增刊
责编:张昀竹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