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在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诗经》典籍中,佚名诗人用悠悠吟唱表达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小康的朴素梦想。
而今,穿越数千年风雨沧桑,梦想在中国大地变为现实——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绝对贫困得以消除,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诞生了。
曾几何时,“二亩地,一头牛”是无数中国人的愿望;曾几何时,人们的所思所盼是解决温饱;曾几何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人们所能想象的最好生活愿景;曾几何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就是美好生活的代名词;曾几何时,“万元户”是许多家庭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从“8亿人吃不饱”到“14亿多人要吃好”,每一次奔跑,都是一次超越。
在笔者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中国十二时辰》中,以脱贫攻坚为主线,飞驰的中国被浓缩在一天的12个片段,讲述了12个地方的脱贫故事。西海固、十八洞村、壤塘、襄阳、八闽大地……无论是高山之上,还是水聚之地,抑或云中新村,小康之光照进每一个角落,无数人们的命运因此被改写。
阖上书页,心潮难平。我们走过的百余年历史浮现在眼前。
(一)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曾一度被西方列强欺负得抬不起头来。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
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国一次次错失工业革命的机遇、全球化的机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只是“蜗牛般地爬行”。
1917年冬,刚刚回到中国履新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冒着严寒发表就任演说,并试图用教育掀起一场意义更加深远的革命:“吾人切实从教育入手,未尝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
1919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绘就了当时中国无法实现的梦想:修建铁路、公路和世界级港口,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采取“开放包容”的政策,大量引进外国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来发展实业;建立民主、博爱、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希望未来的中国人怀抱“替众人来服务”的理念,具备很强的责任感和无私无畏的精神。
1935年,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方志敏写下感人肺腑的《可爱的中国》,畅想未来中国:“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中国人民受困于贫穷太久,所以对幸福的期冀才尤其深沉;中华民族曾经历无数曲折,所以追求富强的梦想才格外执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此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因此他们的子孙后代对如今的收获才更加珍惜。
《夜莺歌唱黎明》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艺图书
(二)
当今中国,蔡元培所期待的“更加深远的革命”终于“使吾国转危为安”;孙中山的四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已成为现实……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时隔80余年时光,方志敏的女儿方梅动情地说:“父亲,您毕生都在为一个可爱的中国而奋斗。我可以告慰父亲,您笔下‘可爱的中国’,我替您看见了。这个‘可爱的中国’,比您想象的还要好!”
不了解5000多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就无法读懂中华民族的复兴意志;不铭记上百年的苦难屈辱,就难以理解中国人的小康梦想。
中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不仅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奇迹”,更找回了中华民族曾经“失去的二百年”。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
时间之河浩瀚奔涌,一往无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将飞驰的中国浓缩为一天——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在四川大凉山,“悬崖村”峭壁上的17条藤梯、2556级钢梯,时代之变的印迹清晰可见。这里不再是过去那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而是一个面向未来、拥抱世界的新地标。
——在宁夏西海固,记载中国历史光辉篇章、伴随中国革命伟大征程的山区老区,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斗,终于彻底摘掉了“苦瘠甲天下”的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
——在湖南武陵山区,十八洞村村民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彻底摆脱贫困,迎来了山乡巨变。
——在广西大瑶山,瑶族同胞走出深山建设新的家园,拥抱新时代新生活,崭新的日子正如同山里的朝阳。
——在浙江景宁,畲族群众正在朝着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迈进,心中是满满的幸福。
——在贵州平塘,不仅有“中国天眼”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还有“中国天坑”和“中国天书”展现迷人的风采。
……
(三)
这一天,是中国无比丰盈的一天。在十二时辰里,有着数不清的人间奇迹:不论是雪域高原的昌都、火把熊熊的凉山,还是黄土高坡的固原、武陵山里的湘西;不论是“中国天眼”所在的平塘、七省通衢的襄阳,还是瓯江源头的景宁、红水河岸的南丹……全面小康让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纵观世界历史,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大事。当前,全球仍有7亿左右极端贫困人口。而在中国广大农村这个“主战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100人脱贫,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特别是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中国的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当今中国的脱贫攻坚,不仅书写了最成功的中国故事,而且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
今天,“小康”被赋予新的时代意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奋斗永无止境,只有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才能够秉持耐力、坚定信心,才能够致广大而尽精微。因为——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的。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责编/张昀竹)
文:李舫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8期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韩东峻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