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漫谈少数民族当代文学领军人物
发布日期:2016-05-11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文学也是以汉族文学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不仅从古到今始终客观存在,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和占有重要位置。

新中国诞生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和文艺方针的正确引导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少数民族文学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繁荣,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多梯队、老中青三结合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他们创作的各种体裁文学作品,就像百花园中最鲜艳最美丽的花朵,受到国内外文学家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


老舍.jpg

老舍


我首先说老舍先生。他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社会。所以,在新中国诞生之后,他很快从国外回来,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了创作和工作当中。他是满族,正红旗人,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他的满族出身和爱国精神对其文学创作、分管的少数民族文学工作都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新中国诞生后,他创作过很多经典作品,如《龙须沟》、《正红旗下》、《茶馆》、《方珍珠》、《西望长安》等等,受到广大读者的爱戴,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而且在分管少数民族文学工作方面也显示出极大的领导才能和认真负责的精神。他在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协分管少数民族文学工作期间,利用一切机会,与少数民族作家们接触,比如外地的少数民族作家们来北京开会或办事,他都抽暇接见,了解情况;利用到新疆、内蒙古等地开会或参观访问的机会,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扶持和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作家,如玛拉沁夫、铁依甫江·艾里耶夫等等。他曾以“文坛千里马,慷慨创奇文,农牧同欣赏,山河丽彩云”的题词评价和鼓励玛拉沁夫,表达了老一辈文学家对年轻作家们的热切期望。就在这一时期,少数民族作家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廖若星辰般的萌芽期发展到了群星璀璨的茁壮成长期。

作为新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事业的第一代领军人物,老舍先生以其忘我的工作热情,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文学成就,为我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遗憾的是这么一位优秀的好作家好领导,在“文化大革命”中含冤去世,这是中国文坛的一大损失。


玛拉沁夫 .jpg

玛拉沁夫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玛拉沁夫。如果说老舍先生是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事业的第一代领军人物,那么玛拉沁夫应当是接老舍班的第二代领军人物。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民族文学》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1952年,他以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震惊整个中国文坛。如果说老舍的《龙须沟》是描写新中国、新社会、新北京,讴歌党的方针政策的作品的话,那么玛拉沁夫的《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就是描写新草原、新生活、新牧民在党的领导下如何建设自己的幸福家园。老舍去世后,玛拉沁夫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上个世纪)50年代,我还是一个很幼稚的文学青年,但老舍先生像我的严师与兄长那样爱护我,鼓励我。” 1955年,玛拉沁夫以一个少数民族作家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就当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给中央领导写信,建议应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文学工作,以事实求是的态度看待和扶持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和少数民族作家群体的发展问题。我想,玛拉沁夫的这封信,对1956年老舍先生发表《关于兄弟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也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借鉴和促进作用。这说明老舍先生和玛拉沁夫为发展繁荣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想到了一起,他们的想法和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1980年,玛拉沁夫再次给中央领导写信,提出重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建议,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和肯定。他从内蒙古调到北京,筹备召开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创办专门发表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国家级文学期刊《民族文学》。这是在“文革”前老舍先生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玛拉沁夫开始做了。玛拉沁夫为了办好《民族文学》,不仅尊重和团结如沈从文、萧乾、端木蕻良、李英敏、陆地、李乔、李ƒ©、铁依甫江·艾里耶夫、库尔班·阿里、伊丹才让、敖德斯尔、周民震等老一辈少数民族作家,请他们当顾问、编委、向他们约稿,而且还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如吉狄马加、霍达、张承志、阿来、蔡测海、扎西达娃、景宜、叶梅等新一代中青年少数民族作家。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分管少数民族文学时做了很多具体工作,如筹备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大会,在文学讲习所办少数民族作家班,组织少数民族作家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访问,让少数民族作家们大开眼界,提高了创作水平。1985年,他创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并任会长,发现和团结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作家,带领他们开展文学创作、学术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


吉狄马加 .jpg

吉狄马加


在少数民族作家中,还有一个人为适应新时期的文化环境,为繁荣我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事业,做出了积极努力和卓越贡献。这个人就是吉狄马加。他是四川凉山人,彝族,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民族文学》主编,现任青海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

当初,吉狄马加以一个少数民族年轻诗人敏锐的眼光察觉到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类正面临着精神信仰的快速缺失和物质追求的极度膨胀,他一直在“寻找另一种声音”,急切渴望在全球文化趋同和猛烈冲撞的境遇中寻找到个体民族文化立足的根本,也渴望融合先进文化思想,为富有个性的民族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这种探寻以及在诗歌作品中大胆尝试无疑是成功的,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人文主义的关怀和对个体文化的关照,而且以世界文化的高度融合了现代理念与民族传统。所以,他的诗歌得到了世界文坛的认可,获得了很多世界级大奖,并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在国外出版。他的诗歌作品向世界文坛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当代诗歌,乃至中国当代诗歌的水准。他在任《民族文学》主编期间,就办好刊物、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优秀作家采取了很多措施。不论是在中国作协工作期间还是到青海做党政工作期间,他都非常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文学方面的新生事物和各种文学活动。特·赛音巴雅尔在内蒙古创意建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时,吉狄马加更是鼎力支持,建言献策。2007年,他在青海任副省长时,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这是青海省打造的一个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三次。他在党政工作的百忙之中,领导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一如既往地开展着各种文学活动,成为带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继续前进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即第三代领军人物。

除了老舍、玛拉沁夫、吉狄马加等领军人物之外,为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还有许多人。比如爱文学、干实事的蒙古族作家、文学史家特·赛音巴雅尔,比如女中豪杰叶梅⋯⋯

1980年,特·赛音巴雅尔调到中国作家协会,和玛拉沁夫一起参与创办《民族文学》,后任该刊副主编。他坚持对作者要搞五湖四海,对作品要百花齐放,发现和培养了很多优秀作家,如以《七岔犄角的公鹿》、《一个猎人的恳求》、《琥珀色的篝火》等三篇小说连续荣获国家奖的鄂温克族青年作家乌热尔图,以小说《亲戚之间》荣获国家奖的朝鲜族作家林元春、以小说《大漠歌》荣获“民族文学”奖的蒙古族作家阿云嘎等等。特别是阿云嘎的《大漠歌》,是他从内蒙古盟一级蒙文刊物上发现,并找人翻译在《民族文学》上发表,受到著名作家王蒙的好评并获奖,后又翻译成英、法两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从此,阿云嘎和他的作品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特·赛音巴雅尔在工作中还发现,我国各高等院校用的各种版本《中国当代文学史》都是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学的汉族文学史,甚至是不包括港澳台文学的大陆汉族文学史。于是,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编了三部系列文学史,即《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其中《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是一部具有拓展意义的文学史,从此 55个少数民族的作家们有了自己的文学史。他第一次把少数民族作家和港澳台作家研究归成一种体系,写进《中国当代文学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编写完三部系列文学史后,又有了建立一个“立体”的少数民族文学史的梦想。2004年末,退休后的他,一没有权二没有钱,仍然坚持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意建立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和集收集、珍藏、展示、交流(国内外)、研究、教学为一体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这座55个少数民族作家们的精神家园, 2009年9月15日已经建成,并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典礼。目前,在文学馆里珍藏和展示了55个少数民族的1700多位作家的著作、手稿、书信、照片、实物以及有关资料,每年接待一万人次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文学爱好者来参观考察和学术交流。人们敬佩地说: “大作家巴金在北京建了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老特在呼和浩特建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老特是少数民族作家中的‘巴金’”。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称赞道:“这不是一般的贡献,也不是突出的贡献,而是重大贡献。”

2003年,土家族女作家叶梅出任《民族文学》主编。她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算得上复合型人才。她除了继承《民族文学》办刊初期坚持发表高尚、纯净、优质的纯文学作品的使命之外,还确立了“民族风格、中华气派、世界眼光、百姓情怀”的办刊宗旨,在挖掘少数民族文学新人新作、繁荣母语创作、加强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字和传统口头文学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如先后创办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朝鲜文和哈萨克文的5种少数民族文字版的《民族文学》,这标志着少数民族母语文学有了自己的国家级刊物,既是对多元化的认同又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和保护、记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精粹、鼓励少数民族母语写作、丰富中华民族文化资源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开辟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新天地。近年来,《民族文学》分别推出80后蒙古族青年作家专号、藏族青年作家专号、维吾尔族青年作家专号,哈萨克族青年作家专辑、朝鲜族青年作家专辑,为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们的崛起提供了平台。随着刊物形式、内文质量的改进提升以及发行量的增加,《民族文学》已经有了国家级刊物的品牌效应,凸显了鲜明的民族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这是叶梅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结果。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受惠于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在老舍、玛拉沁夫、吉狄马加等三代领军人物的带领和影响下,在特·赛音巴雅尔、叶梅等各族作家的努力下,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局面。我相信,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在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研究部副部长)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