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近年来,河南省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集全社会全行业之力,切实把宣传教育往实里抓、往细里做,持续推进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焦主线
精心策划开展宣传月活动
今年4月,河南省民族宗教委部署在全省集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月”活动。一个月里,全省各地迅速掀起宣传热潮,主题活动层出不穷,精彩纷呈:
郑州市中原区主干道、街心游园、社区随处可见悬挂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标语,氛围浓厚;鹤壁市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住线下全员核酸检测契机,在社区广场、公园、街道等地向市民发放宣传册5000余份;
《开封日报》和开封网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新开设专栏,主题宣传内容和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竞答活动吸引了不少网友线上咨询和竞答;
焦作市开展“红石榴·同心圆·中国梦”专项志愿服务活动,把来自机关、企业、灵活就业人员、退休人员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凝聚在一起,将社会公益活动与宣传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漯河市以“同心圆·共发展”活动为抓手,组织结对村村民开展以“共上一堂党课、帮扶一个项目、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评选、组织一次志愿服务、办好一件实事”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
……
河南各市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制定宣传月工作方案,针对不同受众明确具体举措,切实把宣传月活动做实做深做细,确保活动达到“见物见势见效”的目标。
“1234567太有意思了!我学到了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还收获了印有宣传内容的小礼品。”4月27日,在焦作市博爱县“‘123456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知识竞答”现场,传来了一阵阵笑声和掌声。
博爱县民宗局在宣传内容上植入巧思,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内容中的“一条主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六个互相、七进创建”等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知识提炼成易于理解记忆的“1234567”顺口溜,引导各族群众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春风化雨、寓教于乐。各地还充分利用文明城市创建、文化广场大舞台等,举办各族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文体比赛、文艺演出、联谊活动、知识竞答等,以丰富的活动载体,进一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平台也为宣传教育活动添砖加瓦,电子宣传标语、短视频的播发大大增强了活动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4月11日,濮阳市南乐县委统战部开设官方抖音号“同心南乐”,开展“讲村史、叙村事、话发展”系列活动。一句“南乐故事多,小冯跟您说”,当地的民族团结故事便在主持人小冯的叙述中铺展开来,网友纷纷评论“涨知识”!
主题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及新媒体平台相继开展相关主题采访报道。
文化润心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内生动力
近年来,河南省充分发挥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根亲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富内涵,大力宣传“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在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活动中出新意、下功夫、见实效,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在文化浸润中获得情感体验,坚定“五个认同”,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9月至11月,2022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活动如火如荼地举行,通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深刻内涵、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活动中,“沿黄九省(区)大型融媒体全景报道”将各地区各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全景展示黄河流域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充分彰显了母亲河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的强大凝聚力。
位于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洛阳市龙门第一小学的大课间时间,学生伴着美妙音乐跳起了“龙门之韵”课间操。“这套课间操里既有阳刚正气的‘狮子动作’,又有轻柔飘逸的‘飞天招式’,龙门文化真有意思。”学生李哲航说。
龙门第一小学通过对龙门石窟造像进行艺术元素提炼、加工,编排出“龙门之韵”课间操,探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主题宣传教育的有机融合实践之路。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用自己的实践阐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用生命书写了“焦裕禄精神”。今年是焦裕禄诞辰100周年,8月15日,“‘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在兰考县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说:“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是焦裕禄同志的‘铁粉’,从穷窝里爬出来的我更能体会到焦裕禄誓死也要改变兰考面貌的那份情怀和担当。”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是河南人民心中的丰碑,鼓舞着新时代中原儿女砥砺前行。
河南周口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活动
河南郑州市开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公交专线
走深走实
不断健全主题宣传的常态化机制
河南省民族宗教委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不断健全主题宣传的常态化机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指导各级民族工作部门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升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知晓度。
在沁阳市水南关小学,每个学生都会唱《民族团结教育拍手歌》。近年来,该校着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五性”(主体性、针对性、共建性、开放性、示范性)知行学堂,通过建成知行学堂展厅和播放厅、上好思政课、观看影视故事、制作手抄报等多种方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入少年儿童的心田。
据校长李小六介绍,学校还专门组织教师编写解说词,开展解说培训,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解说,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入脑入心、入言入行。另外,学校开设“每周影院”, 组织学生观看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影视故事。
今年7月13日,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学”活动团来到开封市开展观摩活动,顺河区建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展馆是主要参观地之一。该展馆目前共设“民族团结”“中华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三个展厅。
“主题展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以来,吸引了开封市各区县乃至全省各地不少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来此参观学习,辐射带动面很广。”据顺河区民宗局副局长马继广介绍,顺河区是全国5个少数民族城市区之一,主题展馆坐落于核心地段,已成为开封市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窗口。
当前,河南省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在“润物细无声”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宣传成效和示范引领效应。
本刊记者 王孺杰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11期
编辑:金向德 流程制作:韩东峻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