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立足“海边山” 提升形实魂——广西防城港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侧记
发布日期:2023-10-16

      进入新时代,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立足“海边山”特色,不断创新创建方式,丰富创建内涵,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气象,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8个、模范个人13人、示范单位3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7个、模范个人82人、示范区示范单位38个、教育基地2个,市级示范区示范单位170个、教育基地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实践基地12个、教育传承基地57个。当前,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正在为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壮美广西防城港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WechatIMG449.png

广西防城港市举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文艺活动


把牢主线 高位推进

      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的殷殷嘱托,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成立由市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领导小组,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联动”抓创建机制,落实落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两个纳入”,积极创建“海边山党旗红”党建品牌,大力打造“百里边关红”“千里滨海红”“万里万山红”特色“党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

      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和协同推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市人大定期审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市政协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委员行动。 2021年8月,市第七次党代会作出建好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示范市的战略部署,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关键抓手。


守正创新 深化实践

      创新宣传载体,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举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主题的短视频创作大赛、征文、标识征集和献词等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持续加强国家民委“道中华”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充分展现防城港好形象、传播防城港好声音。以“各族群众心向党”为主题的一批高质量文艺作品享誉海内外,《踩高跷去捕鱼》《京族跳起竹竿舞》等活动在央视重点时段播出。

      讲好融合故事,增强文化认同。深入挖掘研究和整理编写防城港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举办马援伏波文化主题研讨会、出版伏波文化研究文集,大力弘扬传播伏波将军马援安边定国精神。举办京族哈节、中越足球友谊赛、跨国村晚、打陀螺等文体活动,特别是从2019年起每年举办“五洲筑梦——海外华侨华人防城港联谊大会”,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实施“国旗耀边陲”工程,开展以东兴海上守碑护边党支部、滩散小学为示范的“边海守碑护边行动”,不断增强边境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建立57个“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保护+民族团结进步”三维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基地,建设83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同心文化载体、精品景区。加大推普力度,全市普通话普及率、中小学普通话普及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拓展创建平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创建中。延伸创建触角,全市共208家(所)学校、超过18万名学生签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家庭倡议书”,命名特色街区道路,打造象征民族团结的“民族同心林”,开通民族团结公交专线,真正让创建走进老百姓生活。


推动高质量发展 共同走向中国式现代化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自治区党委赋予防城港市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融入国际陆海新通道,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物流业为依托、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防城港市改革热度指数多次排全国前列、西部地区第一。2022年防城港市GDP跨上900亿元新台阶,成为自治区第一个产值超2000亿元的工业园区。2022年钢铁产量超2000万吨,精炼铜、精制食用植物油、钢材、发电量等产量均居全区首位,有色金属产业产值超400亿元。大力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走好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之路。

      推动迈向共同富裕。全年民生支出达116亿元,80%以上的可用财力用于基本民生。率先在全区实行为民办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着力扩展国际医学合作的“防城港渠道”,医保、电价、就业等各方面政策措施不断惠及民众。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等战略,成功获批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海港进境水果指定口岸,防城港金鲳鱼、防城港泥丁获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深化金花茶、玉桂、八角等特色产品加工,着力打造特色产业。

      打好“三大”保卫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等连年排名自治区前列。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率连续4年排名自治区第一,拥有全国最大、最典型的海湾红树林和城市红树林,被联合国环境署批准列入全球三大GEF红树林国际示范区。上榜2021年度“中国环境舒适城市”,环境舒适度排全国第12名。


坚持融的理念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通过开展“进教育实践基地”“进历史文化场馆”“进社会大课堂”“进同龄人家庭”等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活动,场景式、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2021年起,市金湾小学与新疆乌鲁木齐第九十三小学少先队员结对,持续开展“石榴籽 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线上云队课、“书信传递友谊”“石榴籽 心连心”等一系列“手拉手”活动。

      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结合易地扶贫安置等工作,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积极推动桂滇黔等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共建桂滇沿边“四个共同长廊”。2022年通过举办“33消费节”“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98场,促进增加就业1.3万人。加强粤桂合作,组织开展“点对点”返岗复工服务保障。

      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广西全民艺术普及日为契机,启动“国人游防城港”等系列活动,打造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开展“心连心”工程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100余场、参与人数超20万人次。积极开展2023年“潮动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等民族节庆、传统体育系列旅游项目,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依法治理 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民族领域法制建设。市人大将《防城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条例》列入“十四五”立法规划,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市人大议事规则,成为国内率先出台类似法律法规的地市之一。创新开展“渔船送法”活动、建立“民族调解流动工作站”、设立十万山侨乡巡回法庭、在京族聚居区创建“哈亭调解”模式、打造“无诉边境”,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出台《民族因素重大问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系列工作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连续获评自治区平安市。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立“基层党建+社区(村屯)警务+网格化综合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将社区干部、外卖员、“五老”、志愿者、保安等纳入群防群治队伍,有效实现和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成立防城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律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和民族贸易促进会等社会组织,依托律师事务所打造“石榴姐姐巾帼服务团”,《组建“石榴姐姐巾帼服务团”助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案例荣登第二届中国律师公益(社会责任)典型案例。2020年,防城港市获批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城市。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9期

文:黎家迎  严一帆

责编:张红彬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