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生活着48个民族,辖有少数民族区1个、民族乡镇9个、民族村88个。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坚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奋力开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加强顶层设计,率先在全省成立市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民族领域重大问题,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市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民族工作,将民族工作纳入到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及政治考察、巡视巡察和政绩考核。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并细化为20方面、56项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坚持典型示范引领,牢牢抓住社区、学校、企业等主阵地,建成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培养选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个,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区、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打造文艺创作精品,鼓励讷河市选拔优秀少数民族教师专门从事文化研究和创作工作。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传承人48名。
制定出台《“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建设嫩江流域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廊带,明确民族文化资源、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生活及自然环境4个建设目标,促进民族特色产业、工业园区、旅游业等融合发展。其中,梅里斯工业园区建成以来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55个,签约总金额110亿元。
抓实产业链条延伸,依托农业和畜牧业优势,阜丰、元盛等一批国家级百强企业先后落地投资建厂;“龙江雪牛”“龙江和牛”形成高端牛肉养加销全链条发展;福和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新上农业示范种植园区、生物有机肥加工项目,每年实现固定分红260万元,拉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全市撬动整合各类资金6亿元,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民族特色企业,推动民族乡村构建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建设,促进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各地民族节庆活动年均接待游客50余万人。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出台《齐齐哈尔市民族宗教系统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深入开展“普法进民族节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法治意识。
搭建融合互动平台,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推动各县区打造“六共”互嵌式社区典型,建设民族团结宣传栏、“石榴籽”长廊、“石榴籽”文化广场,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搭建求职用工对接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提升各族群众就业能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在全市民族乡(镇)、民族村设立9个乡镇卫生院、124个村卫生室(所);健全住房保障排查的常态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帮助解决各族群众身边的疑难事、烦心事、揪心事,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10期
文: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委统战部
责编:张伟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