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同发展
美了乡村 兴了产业 富了百姓——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掠影
发布日期:2024-01-10

       近年来,延边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丰富的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兴边富民结硕果、乡村振兴展新颜,一幅农业强、乡村美、百姓富的和美画卷在延边大地上徐徐展开。

图们市凉水镇凉水村一角.jpg

图们市凉水镇凉水村一角


防川村:“村企联建”促共赢

       冬日阳光温暖和煦。走进防川村,一座座青瓦白墙、飞檐翘角、古韵十足的特色传统民居映入眼帘。蓝天白云下,翠绿的松柏、厚重的石磨、泥瓦稻草砌成的墙垣相得益彰,如诗似画,令人流连忘返。

       防川村位于珲春市东南部,是我国唯一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处的边境村,被誉为“东方第一村”。

1_珲春防川金三角_-___摄影___崔周范_副本.jpg

珲春市防川村“一眼望三国” 崔周范/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立足独特的边境风光和厚重的文化底蕴,防川村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增收致富的突破口,与珲春市加财实业有限公司通过联建共建,启动古村落项目,建设了41栋民宿房屋、120公顷金沙滩欢乐谷、40公顷防川花海等。2019年10月,古村落项目正式对外运营。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使村民收益最大化,防川村创新引入“村企联建”运作模式,与企业联合成立旅游公司,对古村落进行统一管理和宣传推介,成效显著。自项目运营至今,村集体经济每年分红20万元,预计到2025年分红可达26万元。依托“村企联建”,防川村建起宾馆、饭店、游客中心和商业街等配套服务设施,村民、村庄和企业实现了互利共赢。今年,防川村预计接待游客将超过70万。

       除了可以将房屋以每年1.2万元的价格租赁给旅游公司,不少村民也选择了自行经营民宿。59岁的李斗铉是土生土长的防川村人,他利用闲置房屋开民宿,每到旅游旺季,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一房难求。“村里一系列乡村振兴项目运转顺畅,村民们都过上了富足的好生活!”李斗铉赞许道。

       防川村距离出海口只有15公里,为利用好丰富的渔业资源,村里还创办捕鱼合作社,新建捕鱼码头、11栋渔民房,并联合相关部门划定捕鱼作业区域,极大改善了作业环境。如今,村民既是农民也是渔民,每年捕捞大马哈鱼、梭鱼、滩头鱼等洄游鱼类3万余斤,13户社员每年增收逾6万元。

       此外,防川村积极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投入70万元发展黄牛养殖业,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成立养蜂合作社,年产蜂蜜5000多斤,带动每户村民增收2000余元。目前,防川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6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万元。

防川村_拷贝.jpg

珲春市防川村


水南村:数字赋能康养文旅

       水南村位于图们市石岘镇南7公里处,居住着朝鲜、汉、满等多个民族。近年来,该村以党建为引领,着重提升整村基础设施,发展“数字乡村”“康养医养”、研学旅游等项目,积极探索家门口养老模式,小乡村实现了大蜕变。

       2022年,水南村启动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将数字化手段与乡村治理有效结合,设计了一套会看、会听、会想的乡村智能体系。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平台构建了党建引领、治理服务、健康服务、基本概况等4大板块、11个应用场景。村党支部书记金虎国介绍,全村配备69处视频采集装置,可实时搜集全村信息,并根据不同信息类别,及时推送给定向关联人。

       “水南游园”是水南村依托生态资源、研学资源打造的“田园风情+亲子互动”休闲旅游地,集特色餐饮、儿童教育、户外娱乐、休闲观光、绿色采摘于一体,一经建成,便大大带动了全村旅游经济发展。同时,碧海云天生态旅游、黑果酒深加工、咖啡烘焙、民俗食品加工等产业项目竞相发展,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不断增加。2019年,水南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金虎国感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水南村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基于60周岁以上老人占全村人口74%的实际,水南村打造了图们市首家集康养、文化、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吉善·同心圆之家”,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周到的养老服务。并且,以村卫生室为平台,及时开展老年人日常健康监测和应急医疗处理、远程诊疗会诊等,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村民朴美善凭借一手好手艺带领姐妹们制作售卖米肠、辣白菜、打糕等传统美食,受到广大游客一致好评。“现在村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大家收入也提高了不少,生活在这里很幸福!”朴美善的喜悦与满足溢于言表。


光东村:海兰江畔说丰年

       初冬时节,长白山下、海兰江畔,秋收后的连片稻田被瑞雪覆盖,白茫茫的大地向远处伸展,与天际融为一体。这里是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虽然屋外寒风凛冽,丰收的喜悦却让村民们的内心格外火热。此刻,光东村生产的新米正通过发达的物流体系销往全国各地,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

       地处平岗河谷平原的光东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全面推广有机水稻种植。党支部书记金宪介绍,村里成立有机大米专业农场,建立品牌“吗西达”,销售模式从“一对一”转变为批量式订单销售,产品畅销国内外。2022年,农场有机大米产量达2000吨,实现产值2300万元。此外,村里的光东有机大米专业合作社通过实行标准化生产方式,老品种得以改良,大米品质大幅提升。

       “共享经济”是光东村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仅2018年,光东村到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宣传推广和龙大米,就成功售出“共享稻田”2.4万份,销售额达2400万元,获得效益资金850万元。

       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光东村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机会。近年来,依托民俗风情和有机大米品牌优势,村里倾力打造集民族风情旅游、观光体验、风味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农村田园游新区,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村里建起60户不同主题风格的民宿,还建成疗休养基地、共享农业基地和边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企业+村集体+村民”的模式将民宿、特色旅游项目及线上农特产品销售平台等资源整合,实现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富起来。2015年以来,光东村累计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22万元。

       眼下,光东村冰雪旅游正火热开展。村民崔红松和崔信子的清缘民宿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入住,订单接踵而来。“我们光东村有温暖的民宿、独特的民俗和浪漫的冰雪,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崔红松说。

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1.jpg

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


明东村:红色是振兴发展的鲜明底色

       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是一片“世外桃源”,青山绿水,群山环绕,满目皆是苍翠松柏。近年来,明东村依托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民俗旅游、红色教育等,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明东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不仅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朝鲜族民俗村落,还是中国朝鲜族教育的发祥地。始建于1908年的明东学校,培育了金光镇、尹东柱等反日民族运动人士,成为延边地区反日启蒙教育基地。2016年,明东学校被评为吉林省首家村级博物馆。

       2022年,明东村获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新建历史文化教育展陈室,打造红色文化长廊,升级红色文化广场。今年,龙井市红色展览馆正式营业,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载体得到丰富。红色,成为了明东村振兴发展的鲜明底色。

       优质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明东村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条件。这些年来,翻新百年老宅,新建革命教育广场,完善旅游厕所、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产品体验店等配套设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看到村里的变化和机遇,纷纷选择回乡发展。”明东村党支部书记玄昌浩说。

       32岁的村民徐光龙几年前回到家乡,投资17万元办起民宿,如今年增收4万多元;图们市的金香花夫妇俩2017年来到这里,在村口开了一家咖啡馆,因装修别具一格、餐食美味可口,成为村里的“网红打卡地”。“这几年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店在延边州都小有名气,欢迎大家来做客。”金香花盛情邀请道。

       为更好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明东村还整合了精品民宿、亲子采摘园、大棚烧烤、咖啡店、农家乐等资源,通过共享形成产业循环,为游客提供集垂钓、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度假休闲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深度融合休闲旅游和红色教育,对旅游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必将进一步拓展未来发展空间。”玄昌浩说道。


镜城村:团结奋斗结硕果

       石门镇镜城村位于素有“长白山第一县”之称的安图县东部。走进村里,整齐划一的民居、干净的院路、笔直的村路,处处彰显新时代新农村的蓬勃朝气。

       镜城村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卢城贡米”之美誉。近年来,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有机水稻”作为兴村富民的重要措施,以稻田养蟹、稻蟹共生的立体生态生产方式,开发“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种养殖模式,使有机水稻生产走上了组织化、规模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

安图县石门镇镜城村新气象__摄影__崔周范.jpg

安图县石门镇镜城村新气象 崔周范/摄

       科技赋能助推乡村振兴。镜城村与吉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安图综合试验站合作,为村民提供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推广、科学管护、增产增收,助力粮丰民富;同时,大力探索“专家+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积极打造“百年镜城”大米品牌,畅通大米销路,进一步提高水稻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

       如今,村民们尝到了有机水稻产业带来的“甜头”。全村共种植水稻90多公顷,其中约30公顷为有机种植,每年可生产有机大米约15万斤。每年11月的大米加工期,是村民在家门口增收的“黄金档”。“在加工厂包装大米,一天能赚150元,干两个多月收益也挺可观。”村民丁淑荣心里美滋滋的。

       2019年,镜城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几年,村里建成民俗活动大厅,栽种花草树木,打造绿色庭院。“米肠家”和“水豆腐家”是村里有代表性的两家民俗餐厅,通过贫困户妇女合作入股的方式进行运营,带动15户妇女就业,煎沙参、米肠、辣白菜、酱牛肉等特色美食深受游客欢迎。“我们要再加把劲儿,让越来越多的游客爱上镜城村。”餐厅服务员干劲满满。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如今,镜城村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人居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裕,欢声笑语不断,处处洋溢着幸福。

       新起点,新征程。延边州正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谱写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12期

文:本刊记者 韩东峻

责编:王怡凡 张伟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