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带千百里,万古荒原变良田。”天山南北,凡有兵团人的地方,就有绿洲。乘着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现代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近年来,第九师170团把产业振兴作为发展生产之要、兴团富民之本,立足边境团场资源优势,瞄准附加值高、经济外向度高的农牧产品,积极培育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初步形成“多点开花、处处见效”的产业格局,“佩优棘”“新大同创”等一批企业茁壮成长,发展后劲十足,有力带动了团场各族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共同迈向幸福生活。
遍地沙棘果 披绿又“生金”
驱车在茫茫戈壁滩中穿行,一片片橙黄色让人眼前一亮,凑近一看,密密麻麻的沙棘果挂满了枝头。阳光照耀下,沙棘果实更加明亮,散发出浓郁的果香。
毗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170团,常年干旱少雨。在这片昔日寸草不生的戈壁滩,170团曾多次尝试种植各种农作物,但都以失败告终。
2000年,170团引进沙棘进行试种,2007年试种成功,200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2010年开始把沙棘种植作为一项新兴富民产业。如今,全团年育苗800万株、种植面积达5.2万亩,在戈壁滩上打造出一片“绿洲”,沙棘成为了各族职工群众的“致富果”。
职工付秀芳在沙棘地旁开了一家名叫“小芳沙棘”的零售店,主营沙棘深加工产品。2014年,付秀芳一家从甘肃来到170团安家落户,从种植蔬菜大棚到发展沙棘产业,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夫妻俩经常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短视频作品,记录沙棘生长、采摘和加工场景,分享沙棘知识和兵团历史文化,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
开办“小芳沙棘”零售店的 170团职工付秀芳,图中的卡通形象“赞赞”和“金果”分别为九师白杨市和170团沙棘果的IP形象 李小林/摄
“我随手拍摄的一条沙棘种植视频,浏览量超过了60万。很多人对沙棘感兴趣,也对兵团历史文化感兴趣,这让我萌生了借助自媒体扩大沙棘销售渠道的想法。”目前,“小芳沙棘”的全平台粉丝量达6万,通过店铺零售、线上销售,沙棘产品销路越来越好,付秀芳一家年收入超过20万元,去年还新添置了一辆汽车,日子过得更红火。
随着沙棘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170团形成了“企业+合作社+职工”的发展模式,不断培育壮大沙棘果采摘、良种繁育、精深加工、电商物流的全链条产业,实现了从种苗培育到沙棘种植、从原料初级生产加工到沙棘产业链的延伸发展。2023年,全团沙棘产品销售额达1.8亿元。
沙棘原浆、沙棘籽油、沙棘血肽、沙棘面膜……新疆佩优棘食品有限公司展柜里,沙棘产品琳琅满目。品牌创始人魏小佩经营的网络平台账号矩阵粉丝量超过100万。近年来,沙棘的营养保健功能被大众熟知,沙棘产品广受欢迎。魏小佩从2019年开始,尝试通过直播推介、带货等形式推荐170团沙棘产品,累计线上销售额达1.1亿元,平台沙棘产品销售额名列全国第一。
170团的新疆佩优棘沙棘品牌创始人魏小佩 李小林/摄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该公司已发展成为了一家集沙棘种植、沙棘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沙棘系列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拥有沙棘系列产品10余种,涵盖食品、化妆品等多个品类,产品远销上海、广州等地,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与此同时,公司也积极反哺着这片土地。在今年7月召开的“新疆金圣果、佩优棘、戈壁记忆合作社社员集中兑现大会”上,魏小佩与其他企业共同向68名社员发放了300万元沙棘生产经营兑现款。“2023年,我们收购合作社沙棘5000多吨,再通过代工厂加工产品进行销售。每年还会雇佣团场职工采摘沙棘,提供大量就业岗位。”魏小佩欣慰地说。
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戈壁大漠深处,小小沙棘树已然变身耀眼的“明星”,不仅让荒漠变绿洲,还撑起了团场种植的大产业,成为带动团场职工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
170团的沙棘种植基地 太平/摄
特色风干肉 致富写春秋
新疆塔城地区有着“边疆牧场”的美誉,风干肉更是特色招牌美食。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山西人岳建平品尝了塔城风干肉,发现这里的风干肉口感好、肉质好,但是没有走出新疆。从事多年销售工作的他从中看到了商机,便选址170团创办新大同创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当地民间流行的木锤捶打及浸揉传统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开始了风干肉的加工生产。
新大同创公司加工的的风干牛肉产品
回忆起当年的创业场景,岳建平历历在目,“我们的厂房由170团以前的旧办公室改建而成,公司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团场的鼎力支持!”公司注册了“姑娘追”“赞劲”等商标,产品一经上市便收获了众多好评。
2016年,为解决风干肉制作传统工艺受季节限制的问题,岳建平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申报成立新疆民族特色风干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于2020年获批通过。
这些年来,岳建平和团队先后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研发了三大系列、28种产品。公司生产的“姑娘追”系列手撕风干肉、酱肉、牛板筋等肉制品,销售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全国30多个城市,不少电商平台均有售卖,企业年营收最高达4000多万元。
“助推兵团畜牧业发展,带动各族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岳建平始终把服务社会、造福群众放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首位。紧邻170团的额敏县以畜牧业为主,为有效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公司每年优先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当地农户牛肉。“近3年来,公司带动额敏县及周边养殖户650余户,其中少数民族230户,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为兵地融合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170团党委书记、政委王建江介绍说。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当地剩余劳动力也有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目前公司有各族员工55人。50岁的白依加玛丽,入职已有10年,如今作为分解车间的班长,成为了公司的骨干力量。“每个月收入有4000多元,效益好的时候能有六七千元。”说到这里,她显得格外开心。
此外,公司还建立了“爱心基金”,为每位员工父母每月提供200至6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并资助困难学生就学、捐款捐物等累计20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面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岳建平和各族员工信心满满,始终锚定培育“世界级风干肉领导品牌”的目标,全力以赴、不懈奋斗。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8期
文:本刊记者 王孺杰 通讯员 田世纪 刘雪方
责编:张昀竹 张伟 张文慧(实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