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最高学问是对心灵的教化,这是一位哲人所讲的至理名言。教师之所以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材之所以被视作“国之重器”,这些都与教师和教材对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影响重大有着密切关系。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对教师和教材都很重视。
前不久,我国学界翘首以盼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统编教材正式出版。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都对《概论》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概论》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金教材”,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教材。下面,我从教材使用者的角度来谈谈《概论》的特点与价值。
紧扣时代脉搏 回答时代之问
时代是学术之母。回答时代之问是学界崇高之责任,也是学界使命之所在。《概论》是我国第一部深刻解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关键概念并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路径的统编教材。
作为新时代催生的新成果,《概论》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重大任务,摆事实、讲道理,全面地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讲清楚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将往哪里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凝聚和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学理指引。
领会新理论核心要义 阐释新实践新成果
一切时代的理论,都是时代的呼声,是时代需要的产物。而理论一旦产生,就会对时代产生重大影响;一经为群众所掌握,则会变成无穷的物质力量。
《概论》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国家级教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民族理论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理论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指导实践,《概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切实做到“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让彻底的理论说服人,让彻底的理论教育人。
坚持“两个结合”总原则 开创“概论型”教材编纂新范式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概论》是我国第一部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培育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的奠基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概论》严格按照历史事实来阐发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阐析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特征,不为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以史带论、史论结合,从“古今之变”中阐释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显著特征,从文明连续中阐述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揭示中华民族连绵发展深层原因
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把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撰写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学界的神圣职责。
《概论》是我国第一部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史实来阐述中华民族命运与共这一重大问题的教科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概论》用丰富的事实告诉大家,历史上众多业已消亡的原生文明或次生文明,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大一统国家体制以及与之有关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础。与此同时,《概论》还用大量的笔墨赞颂了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文明建设过程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用客观事实证明了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概论》的正式出版发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教材体系建设已经取得重大突破。这个突破既体现在理论层面,也体现在实际需要层面。自从中宣部、统战部、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四部委联合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以来,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课程,但缺乏相应的统编教材。《概论》的出版发行改变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有课程无教材”的被动局面,满足了各高校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需要,满足了科学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教材体系的需要,满足了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需要,满足了凝心聚力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需要,为各高校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的知识保障和精神支撑。
众所周知,教材是课程的基础、教学的依据、传道授业的载体,承载着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教材直接影响学生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培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离不开教材,这是教育的永恒规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概论》的出版发行确实是值得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大书特书的大事。
当然,因为《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独特性和不断发展性,所以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材,也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完善。正像中华民族共同体需由全体中华儿女来共同建设一样,《概论》也需由一代一代学者不断修订完善。
社会实践始终是《概论》鲜活的源泉,与时俱进永远是《概论》鲜明的底色。而这也正是该教材的生命力所在。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3期
文:杨共乐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编:张红彬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